“情懷”洋溢在戲裡戲外

記者 仵永杰 文/圖

2020年10月23日06:45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情懷”洋溢在戲裡戲外

《情懷》劇照。

李淼在《情懷》中扮演第一書記趙小燕。

一方水土,一處文化。在商洛,載歌載舞的商洛花鼓戲是當地人生活的寫照。“不穿霞帔戴鳳冠,叫人越看越喜歡。”在《夫妻觀燈》中,青年夫婦熱熱鬧鬧逛燈會。“小茅屋賽過金鑾殿,粗茶淡飯也香甜。”在《屠夫狀元》中,殺豬匠家中清貧但仍懷扶危濟困之心。“金窩窩好銀窩窩好,妹卻舍不得山窩窩親。”在《月亮光光》中,村民用一片真情留住鄉村教師。

藝術源於生活,大山裡的鄉親從不向貧困低頭,相信用雙手能夠開辟出新天地﹔藝術高於生活,質朴的腔調和舞蹈演盡人們用心生活的經歷。近年來,商洛市劇團(現商洛市地方戲曲研究院)在包扶貧困村過程中,根據真實扶貧經歷創排的商洛花鼓戲《情懷》,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脫貧故事,助力脫貧攻堅。

截至目前,商洛市7縣區全部摘帽、7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6.11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據了解,商洛花鼓戲《情懷》於10月23日參評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黨員先進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事跡,基層干部駐村入戶扶真貧、真扶貧的為民情懷,老百姓自力更生、敢拼願干的向上勁頭在《情懷》中一一展現。

“藝術家”來到貧困村

3年前的事,丹鳳縣龍駒寨街道油房村第一書記劉小龍仍記得清清楚楚。2017年6月,他剛到油房村不久,兒子出車禍急需手術。緊急關頭,劉小龍將孩子送往西安治療。一邊是病床上的兒子,一邊是脫貧工作。他安排妥當手術后,又急忙返回脫貧攻堅工作一線。

劉小龍是商洛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其上級單位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包扶油房村。油房村地處秦嶺深處,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脫貧任務極為艱巨。扶貧干部要改變這裡的貧困狀況,村民們起初都不敢相信。

修路、筑堤,這兩項是劉小龍首抓的重要任務。他多方爭取扶貧資金200多萬元修建河堤,帶領駐村工作隊和群眾硬化通村、通組道路,為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提供保証。核桃、天麻是油房村的特色產業。劉小龍帶領群眾發展核桃種植1300余畝、天麻種植百萬窩,這兩項產業成為群眾穩定脫貧、持久增收的支柱產業。

“隻要能帶領群眾創收致富,我就很有成就感。這是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我時刻為油房村的產業發展想辦法。”劉小龍坦言。越來越多的商洛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干部來到油房村,和當地村民拉家常、與貧困戶結對子。商洛市文藝院團送戲下鄉,市群藝館義寫春聯,文藝專業教師指導群眾編排鑼鼓秧歌。

商洛市劇團團長李淼在油房村包扶兩戶貧困戶。第一次去貧困戶家中時,李淼頗費周折,她乘坐汽車2個小時、坐摩托車20分鐘、爬山半個小時。李淼在洛南縣農村長大,熟悉農村生活。但當她到油房村時,看到當地的貧困狀況,她很驚訝。

山裡人從不向貧困低頭

“若沒來到油房村,我真的難以想象還有人掙扎在溫飽線上。貧困戶家裡的土房年久失修,隻能用木椽勉強支撐。屋內一片漆黑,連一件像樣的電器也沒有。”李淼回憶,“我們常去村子和貧困戶溝通,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起初,李淼要走30分鐘的山路才能到貧困戶家裡,一路上幾乎沒人同行。她常常走得提心吊膽,有時還要提防隨處出沒的動物。“端午節前后,我一人上山去貧困戶家,一位村民提醒我正是蛇出來的季節。最后,我和幾位同事一起走才放心。”

李淼所包扶的貧困戶卓富治家在半山坡,出行不便、消息閉塞,李淼和村支書、第一書記聯系為其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后來,這戶貧困戶搬到山下,門口就是寬闊平整的通村路。

為幫助貧困戶盡快脫貧,李淼常往油房村跑。山路越走越膽大,她和群眾也越來越熟悉。4年的寒來暑往,泥濘不堪的小道變成平整便捷的水泥路,破爛不堪的舊房也變成整齊的民居。當地群眾和干部與貧困斗爭的故事時常縈繞在李淼腦海裡。2018年,在原商洛市文廣新局的支持下,李淼帶領商洛市劇團將扶貧故事搬上舞台。

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中,貧困像籠罩在山裡人頭頂上的烏雲終日不散。主創團隊在洛南、商南等地貧困村多次走訪了解,扶貧干部的朴素作風和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當地群眾。商洛花鼓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辛書善說:“商洛花鼓戲源於人們的勞作過程,現實貧窮艱苦,商洛花鼓戲生動有趣,有種苦中作樂的感覺。”

花鼓戲唱出扶貧故事

“我們開座談會請第一書記講扶貧中的困難,怎樣解決問題。當時,洛南縣一位第一書記是殘疾人,這位第一書記大把吃藥,忍著病痛堅持‘化緣’為村裡通電、硬化道路。”李淼說,“這種奉獻精神和實際行動感染著演職人員,我們有義務將扶貧故事講述給觀眾。”

2018年11月,商洛花鼓戲《情懷》登上舞台。2019年,為激勵扶貧一線的年輕駐村工作人員,商洛市劇團對《情懷》進行修改提升。李淼說:“根據商洛花鼓戲載歌載舞的藝術特點,用《情懷》展現扶貧工作的另外一面。”

《情懷》編劇、導演徐小強說:“我們運用現代手法和戲曲手法,既有商洛花鼓戲的傳統形式,又有舞蹈和音樂的現代元素,綜合多種藝術手法展現青年建設新農村的歷程。”《情懷》作曲辛書善說:“我在創作音樂時,經常被劇中人物的行動所感染。這種情感微妙復雜,真實感人。”

李淼在《情懷》中扮演第一書記趙小燕。在劇目排練的緊張階段,她還堅持去油房村看望貧困戶。李淼感慨地說:“現實是創排《情懷》的立足點。在扶貧經歷中,我們能更准確地理解人物。許多情節是現實生活中的,自己演起來也得心應手。有時,演員甚至分不清在戲中還是在現實裡。”

在劇中,第一書記趙小燕為和群眾打成一片,學著唱山歌、喝酒劃拳,獲得群眾信任,帶領大家發展產業。“不會唱山歌,就不敢走山路?不會喝酒,就別往親朋家裡走。”這是劇中的戲詞,也是當地諺語。每位第一書記和扶貧干部隻要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和群眾打成一片,人們就會把他們當親人。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