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成了商圈風景線

2020年10月13日16:24  
 

農貿市場是城市生活氣息最濃郁的地方,交織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一面“鏡子”,農貿市場的提升變化,同時也反映了百姓生活水平的變化。

“菜籃子”變身記

“浐灞綜合市場”是位於西安浐灞生態區浐灞半島中心地帶金茂一路的農貿市場,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為周邊7個小區約三萬人提供“菜籃子”服務。但隨著時間推移,菜場便民設施老化陳舊、市政基礎設施落后及周邊市容秩序混亂等問題逐漸顯現。

今年年初,浐灞生態區將金茂一路及綜合市場周邊列入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范圍,原本環境臟差,秩序混亂的“菜場”已華麗變身,取而代之的是整潔亮麗的“商圈風景線”。

提升硬件設施 街道美了

按照市、區兩級《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實施方案》,浐灞生態區城管局因路施策,制定專項提升改造方案。2020年9月15日,隨著金茂一路背街小巷提升改造的完工,市場周邊混亂局面有效解決,市容秩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期間,浐灞生態區共提升改造門頭牌匾2100平方米﹔粉飾外立面1500平方米﹔安裝便民座椅10個﹔綠化改造783平方米。規劃機動車停車位25個,非機動車位12個,提升修整人行道1100平米。

改造門頭牌匾 街區靚了

在門頭牌匾提升改造中,為避免一味的追求整齊劃一,造成千店一面的尷尬。浐灞生態區安排工作人員上門交流,聽取沿街商戶意見建議,同時結合浐灞生態區風格,在設計時因店施策,既考慮行業特色,又照顧大眾審美,為每家商鋪形成三種改造方案,供商家自行選擇。同時,通過現場宣傳引導,讓周邊群眾、商戶及時了解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實施政策,消除了商戶誤解,得到群眾支持,確保了工程順利開展。

挖掘街巷文化 品質高了

為進一步提升街巷親和感,浐灞生態區通過積極學習借鑒先進區縣經驗,完善提升設計方案,挖掘浐灞生態區“綠色文明”和“生態發展”的街巷文化,提升改造綠化景觀783平米、增設休憩坐凳10個,方便群眾生活、休閑,拉近居民與城市街區的互動,提高群眾的生活品質。

建立長效機制樣板來了

2020年初秋,浐灞生態區通過再安排、再部署,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全力以赴強力推進,提升創文工作水平,打造文明樣板市場,成效凸顯。

一是要求網格執法人員白班夜班無縫對接,疏導市場周邊流動商販,清理商戶門前九亂,規整出店經營等現象﹔二是增加施劃周邊非機動車停車位,增加共享單車拉運頻次,解決非機動車亂擺放問題﹔三是聯合交警部門對周邊違法停車進行治理,並設置30分鐘免費停車位,為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四是多部門聯合檢查市場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工作,嚴格踐行“浐灞生態區垃圾分類新時尚”觀念﹔五是在背街小巷周邊顯著位置增加創文公益宣傳畫,營造創文文化氛圍,讓文明深入人心。

通過多部門對背街小巷開展環境衛生和秩序綜合整治,環境好了,街區靚了,群眾的城市生活品質也更好了,真正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浐灞一直在路上。(當地供稿 西安浐灞生態區)

(責編:孫挺、王晴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