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時代答卷

——評《延安答卷——脫貧漫記》

仲呈祥 張金堯

2020年10月13日06: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流光溢彩的時代答卷

  期待更多作家深入一線,創作更多反映脫貧攻堅偉大斗爭、反映新時代鄉村面貌的優秀作品,為人民的奮斗、民族的奮進留下真誠熾熱的記錄

  2019年5月7日,陝西省政府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兩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老區延安貧困縣全部“摘帽”。延安是中國脫貧事業的一個縮影,厲彥林紀實文學《延安答卷——脫貧漫記》以延安為焦點,記錄脫貧攻堅事業偉大成就。

  《延安答卷》先是放眼全球,引用世界銀行數據、聯合國開發署《全球貧困問題報告》、奧本海默《貧困真相》等研究成果,思考人類貧困的根由,在國際視野中“定位”脫貧之難。接下來,作者忠實記錄延安脫貧攻堅實踐,並融入對中國與世界、歷史與現實、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發展與穩定關系的思考,使作品具備了可觀的現實溫度和思考深度。

  隻有滿懷對人民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筆下的文字才有“煙火氣”。為創作《延安答卷》,作者先后拜訪延安當地老干部、老同志和扶貧干部,實地走訪貧困鄉村和貧困戶。在與干部群眾交心中,作者感受到扶貧干部“有一分光,發一分熱”的使命擔當和群眾們日子越過越紅火的喜氣洋洋,切身感受讓作者筆端貫注著濃重的情感。這種真情實感成為作品基調,使作者有了駕馭繁雜素材的底氣。作者用情感和思想之線貫穿和帶動數據、人物和故事,運用“形散神聚”的散文手法,引導讀者一並思考和探尋延安脫貧攻堅的“密碼”。

  《延安答卷》以文學之筆寫下延安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詩行。作品引用《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闡述“小康”涵義,引出“消除貧困,始終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的向往和追求”的思考﹔又以明代詩人於謙《詠煤炭》“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歌頌扶貧干部為百姓奉獻的博大胸懷。作者對文史典籍恰如其分的引用,幫助讀者認識脫貧事業的非凡意義,也增強了作品的文學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選派近300萬人駐村幫扶,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延安答卷》塑造了多位扶貧干部的形象,他們牢記讓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諾言,力爭既解決短期收入問題,又為當地探索出可持續發展道路。他們有勇有謀、腳踏實地,是萬千優秀扶貧干部的縮影。《延安答卷》記錄下擺脫貧困的光輝歷程,留下眾多為人民謀幸福的光彩形象,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文學答卷。時代的劇變、鄉土的轉型,為文學創作敞開天高地闊的無限可能。期待更多作家深入一線,創作更多反映脫貧攻堅偉大斗爭、反映新時代鄉村面貌的優秀作品,為人民的奮斗、民族的奮進留下真誠熾熱的記錄。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3日 第 20 版)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