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

橋兒溝 老街裡的慢時光

記者 張斌峰文/圖

2020年10月13日09:13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橋兒溝 老街裡的慢時光

  每當夜色降臨,街面懸挂的紅燈籠依次亮起,整個古街便籠罩在縹縹緲緲的古老意蘊之中了。

  三五好友相聚,品味夜色之美。

  悠長的巷道,青青的石板,讓橋兒溝充溢文化氣息。

  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給人留下一段記憶。

  捧一本書,沉浸在濃郁的書香裡。

  通過網絡直播,“鬆石堂”的工作人員將綠鬆石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每次去安康,總記挂著白河。記挂著白河,是因為那裡有橋兒溝。在橋兒溝,你可以在暗紅的街燈裡、潺潺的流水中、古朴的石階上,放緩腳步,感受匆匆人生中突然間慢下來的時光,品一盞清茶,回味過去的歲月。

  橋兒溝所在的白河縣位於巴山之南、漢水之北,東面為魁星山,西面為龍崗山,兩山夾溪逶迤至漢江。明清時,兩邊的山崖上,花四季綻放,秋冬仍似陽春,故又名長春澗。

  2013年,橋兒溝被確定為陝西省31個文化旅游街區之一,按照“保護修繕、修舊如舊”的原則,白河對橋兒溝進行了保護性修復,再現橋兒溝的“城門、老屋、古巷”。

  夜晚,是橋兒溝最美的時候。每當夜色降臨,街面懸挂的紅燈籠依次亮起,整個古街便籠罩在縹縹緲緲的古老意蘊之中了。在寂靜的夜色中,游人可以清晰地聽到自己踩在青石板上的腳步聲。

  李華是從朋友圈裡看到橋兒溝的,適逢中秋國慶假期,他和家人從西安專程趕來,領略橋兒溝的風採。“以前去過許多古街,覺得一些地方雕琢的痕跡太明顯,體味不到古老的意蘊。在這裡我真正有了穿越時空的感覺,覺得自己漫步在歷史裡。不僅是因為這裡的復古建筑,更因為這裡獨特的地理位置。這,是不可復制的。”

  橋兒溝的街巷曲折迂回,依山溝走勢以橋相連,街面用青石鋪就,有的陡峭,有的平緩,有的筆直,有的曲折,蜿蜒600多米的456級青石台階,承載著當地人千百年來走過的足跡。至今,在許多白河人的心目中,橋兒溝仍承載著難以割舍的家鄉情結。

  今年45歲的張永志是地道的白河人,2015年返鄉創業,在橋兒溝開了“鬆石堂”,專營綠鬆石產品。“白河是重要的綠鬆石產區,以前我在湖北也是經營綠鬆石產品,看到家鄉打造橋兒溝景區,我就決定回到自己家鄉開店。”張永志從小喜歡石頭,長大后興趣變成了職業,一直從事綠鬆石產品的加工和銷售。現在,通過網絡直播,他將綠鬆石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鬆石堂”裡有一個茶台,張永志經常和“石友”們一邊品茶一邊賞玩綠鬆石。

  明清時期,漢江水運發達,白河是漢江水運的重要碼頭,被稱之為“小漢口”,有著“水陸商賈往來輻輳,舟楫如麻,白帆如雲”的盛景,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士在此置家興業,在橋兒溝遺留下衛家大院、衷家大院、耿家大院、羅家大院等古民宅,記錄了昔日的繁榮。

  在衷家大院,游客可以品茶、讀書,看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自己還可以參與其中。室內設置有書架,圖書供游客免費閱讀。古色古香的陳設,安謐靜寂的環境,最適合人們親情溝通,或談詩論文。

  悠長的巷道,青青的石板,古朴的院落,再加上棋社、書吧等設施,讓橋兒溝充溢文化氣息。

  在緯度美學書苑,除了琳琅滿目的各類書籍,還擺放著各種新穎別致的文創產品和特色服飾。當小城被濃濃的夜色籠罩時,位於二樓的閱讀區裡,仍有三三兩兩的讀者品著清茶或咖啡,沉浸在濃郁的書香裡。

  橋兒溝,讓白河人感受濃濃的鄉情,讓游客駐足品味人生的韻味。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