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6日電(記者吳振東 陳愛平)雙節並至,家國夢圓。在上海高校校園,各具特色的“節目”,讓未回家的學生同樣感受到家的溫暖、國的深情。
記者在上海財經大學看到,留校的近萬名師生共同慶祝“雙節”,他們籌備的活動涵蓋中華傳統文化體驗、勞動課程、露天電影賞析等,儼然把一場“游園會”搬進了校園。
大一新生范斯瑞在校園裡的“市集”上學做月餅——將月餅皮擀得厚薄均勻,放入豆沙餡包裹好,揉成圓球后再壓成車輪狀,一個月餅胚就做好了。“這是我第一次沒有和父母一起過中秋,但他們看到我做月餅的照片特別驚喜。”范斯瑞說。
在這場“市集”上,師生們可以體驗制作中秋節燈籠,用十字繡技法完成學校校訓圖和校園平面圖,還可以制作桂花糕、包餃子等,大家共享“勞動成果”。校方也動足腦筋,不僅為師生提供60余種地方特色美食,還“捧”出了以淮揚獅子頭為澆頭的“國慶中秋團圓面”,以基圍蝦、蟹肉棒、香菇為澆頭的“眾志成城同心面”等,師生如果“光盤”還可免費領取月餅。
明月當空,山河無恙。上海財經大學通過豐富的活動厚植師生家國情懷。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合主辦的《星火初燃——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圖片展》,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從孕育到誕生的歷史“密碼”,吸引眾多師生參觀。此外,一場由各民族學生共同籌備和參與的迎新篝火晚會也將於10月8日晚在校舉辦。
50米接力賽、慢騎自行車、團體拔河、實心球積分賽……上海理工大學新生們的假期,多了些拼搏滋味。舉辦這場“國慶運動會”,校方希望能讓年輕人保持昂揚的精神風貌,並進一步幫助新生融入校園,快速找到對學校的歸屬感。
“雖然沒有回家過節,但運動會帶給我額外的美好體驗。”來自新疆的新生哈力扎提·居來提說,“隊友之間傳遞的不僅是接力棒,更是同齡人的友誼與信任。運動會已經讓我結識了很多朋友,校園有了家的感覺。”
新生王馨說,運動會更像是一份禮物。“經過疫情突襲和超長高三的考驗進入大學校園,我們終於收獲歡笑,也對克服前進路上的困難有了更多信心。”
漫步復旦大學校園,師生自制的各式中秋花燈和隨處可見的五星紅旗交相輝映。學校開展“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鼓勵師生把照片分享到社交媒體,抒發自己的愛國情。
沒有“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也會有來自學校的溫暖。校方不僅提供7.1元一碗的“國慶面”,還免費提供“秋天的第一杯酸奶、第一塊月餅”等。此外,復旦大學採購對口支援地雲南省永平縣的特色農產品,分裝成內含鮮花餅、黑糖、棗糕在內的食品袋,免費發給留校師生。
赴紅色紀念地做志願講解員、在東海海灘開展清灘活動、走進第三屆進博會志願者培訓地……校園內外,還有不少上海高校師生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