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台州10月1日電(范宇斌 林成)追尋“詩與遠方”永遠是中國民眾長假熱衷的“必修課”。中秋、國慶長假首日,秋朗氣清,位於浙江省臨海市的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區人流如織,經過三個多月的修繕和重新拓印,臨海東湖石刻碑林於當日重修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臨海東湖石刻碑林始建於1994年,陳列了臨海歷年征集保管的石刻碑志114方,其中宋代碑刻39方,明清碑刻58方,另有唐代台州城隍神像、五代桃渚白鯗洞佛像等石刻造像。
記者了解到,2000年,臨海東湖石刻碑林由於內部比較潮濕,石碑破損,又暫缺乏修繕資金而關閉至今。今年以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為契機,臨海把握提升現有的文化資源,不斷增強游客參觀的文化體驗。
與往年游客來臨海古城,爬長城、逛紫陽街、品嘗特色小吃以及欣賞民俗表演相比,這個長假游客來臨海又多了一個新選擇——“打卡”東湖石刻碑林,體味千年台州府城的悠久歷史。
據介紹,東湖石刻碑林中最早的碑刻是宋慶元六年鹿願妻應次昭壙志。重要碑刻包括1963年被公布為第二批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體現了明代中期台州抗倭歷史的《前郡太守譚公畫像碑》和《大參戎南塘戚公表功記碑》﹔清雍正皇帝為紀念“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張伯端而親筆御書的《崇道觀碑文》﹔撰成《諸蕃志》以展示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趙汝適墓志﹔宋末皇后謝道清之父謝渠伯的重葬墓志﹔清代體現中西文化交流的中英文版的《路牧師碑》。此外,還有王之望、陳孚等歷代台州名人墓志和朱子畫像、龍紋石刻等。
“碑林的石刻碑志承載著最具體的台州文化基因,展現了最直接的台州歷史脈絡,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台州歷代書法和繪畫、雕刻藝術。”臨海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