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臨潼華清宮發現保存完整唐代高台建筑遺址

2020年09月27日13: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西安臨潼華清宮發現保存完整唐代高台建筑遺址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 (記者 田進)記者27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對唐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建筑群進行了發掘和清理。考古發掘証實,它是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規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唐代高台建筑遺址。

朝元閣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第三峰峰頂北端,海拔高度約697米。遺址主體原為唐華清宮南側驪山禁苑的中心建筑。2018-202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朝元閣遺址保護項目,對朝元閣遺址重新開展發掘工作。發掘面積1550平方米,全面揭露了夯土高台、主體建筑、東西踏道、北廊房、東西廊房、西側附屬廊房,厘清了遺址的層位關系,發現了疊壓在唐代遺址上方的晚期建筑基址,探明了唐代夯土的范圍與深度,清理了殘存的唐代建筑木構件,並對遺址開展了航空測繪、激光掃描等精細測繪工作。

考古發掘証實其為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規模最大的建筑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唐代高台建筑遺址,是盛唐皇家建筑設計最高水平的代表。唐代朝元閣利用山頂原有地貌削岩填坡,修整成一座現存高度達6米的夯土高台,以高台為中心布置主體建筑、東西踏道、北廊房、東西廊房、西側附屬廊房五個部分,構成高低起伏、檐牙交錯的復雜形制。通過發掘,朝元閣遺址的空間布局、構件形制、施工方法等已得到清晰揭示。

作為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的中心建筑,朝元閣的興廢伴隨著華清宮的盛衰,也是唐王朝盛衰轉折的標志。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唐玄宗因天下太平而疏於朝政,每年冬季駐蹕華清宮達數月之久,逐步將華清宮建設成唐代最奢盛的離宮。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唐玄宗詔令房琯創修驪山禁苑,華清宮和唐王朝就此迎來極盛時期,朝元閣即營建於此時。這座皇家離宮建筑一方面供奉道教始祖老子,反映出唐玄宗崇奉道教的國策﹔另一方面兼具園林游賞的屬性,是驪山上的最佳觀景點。史載唐玄宗多次登閣禮拜老子,借機俯瞰華清宮城和臨潼縣城,與群臣賦詩酬和。在驪山禁苑的眾多建筑之中,朝元閣是唐玄宗親臨次數最多的一座。安史之亂后唐王朝由盛轉衰,中晚唐帝王鮮少游幸華清宮,朝元閣隨之漸趨衰朽,最晚至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徹底塌毀。此后北宋、元初分別在原址上進行了兩次重建。

由於保存情況良好,朝元閣遺址出土了中原罕見的地栿、壁柱等唐代建筑木構件,揭示出諸多特殊的構造做法,為研究盛唐時期的木建筑技術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實物資料。

朝元閣遺址出土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銘文板瓦。主持前兩次發掘的唐華清宮考古隊隊長駱希哲先生研究認為,所謂“六官泉”是天寶六載、官窯燒制、用於溫泉宮的省稱,“北”“南”表示方位。由此証明朝元閣在天寶六載(公元747年)開展過一次規模較大的營建活動。據唐代正史記載,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唐玄宗詔命房琯充任修宮使,“詔總經度驪山,疏岩剔藪,為天子游觀”﹔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十二月,“言玄元皇帝見於華清宮之朝元閣,乃改為降聖閣”。可知朝元閣的營建時間在天寶五載至七載之間。

朝元閣的興廢與華清宮的盛衰相隨。驪山腳下因溫泉涌出地表,秦、漢、北魏、北周、隋相繼營造屋宇,建成著名的溫泉浴場。入唐之后,唐太宗將驪山溫泉改建為專供皇帝沐浴的離宮。因溫泉宮密邇京城,唐代皇帝多有游幸,而唐玄宗特為涉蕩,幾乎每年冬季移仗溫泉宮聽政,歲盡乃歸。

伴隨著唐玄宗的連年游幸,華清宮在天寶年間幾乎每年都開展有擴建工程。天寶三載(744年)十二月,為了安置隨從百官,在華清宮北側新建會昌縣,即今天的臨潼縣。天寶五載(公元746年)正月,唐玄宗任命房琯為修宮使,開辟驪山禁苑,環山修筑殿閣用於游賞。

考古發掘顯示,唐代的朝元閣主體建筑修建於夯土台基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勢和地形。在建造過程中還採用了大量的木構件以及灰陶磚瓦建造而成,不僅氣勢恢宏,而且建筑材料十分簡朴。是盛唐皇家建筑設計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唐代高台建筑遺址。

通過對朝元閣遺址的發掘,對於了解唐代華清宮建筑的布局以及朝元閣這種大型建筑基址的結構,以及它對后世建筑產生的影響產生了非常有用的資料。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