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的小情調

2020年09月18日08:39  來源:208坊
 
原標題:西咸新區的小情調

“千年古都 常來長安 看見多彩西咸”。9月17日,2020陝西西咸新區文化旅游(南昌)宣傳推介會在南昌舉行。陝西西咸新區作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帶著本地多家景區及旅行社資源,向南昌市民發出邀請,希望兩地旅游行業攜手,共同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復蘇與發展。

當下,“內循環”時代呼嘯而來的急迫發展壓力,在刺激消費的同時,加快以文旅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必然是大勢所趨。作為大西安的實力版塊,這兩年,西咸新區已經“打卡”過廈門、昆明、成都、重慶等多地,探尋、實踐過跨地文旅融合之策,啟動共振效應,拉動消費內需。而此次主動“出門”推介,在“雙循環”的語境下,有了不同以往的意義。

小西咸 大景區,走出去

厚厚的書卷中看鎬京與豐京,詩經裡再吟誦蒹葭蒼蒼。道不盡的秦風漢韻,品不完的綿綿柔情......在大雁塔、兵馬俑這些文化標杆之外,用貫穿於周秦漢唐的千年承載,注釋著陝西的文明標杆。作為國家級新區的西咸新區,用歷史底蘊為紙、創新突破為筆、正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疾書著大西安的獨特精神。

在南昌的推介活動上,西咸新區首發MV《向往的生活》,為大家展現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文之城——西咸新區,還有來自中國首個以茯茶為主題的4A級特色文旅小鎮茯茶鎮的茶藝表演,體現秦風漢韻的古風服裝文創秀、景區5G連線等內容,在現場引發熱潮,來賓紛紛對西咸新區的歷史風韻和文化魅力表示贊嘆。

據了解,本次推介會以“千年古都 常來長安 看見多彩西咸”為主題,是陝西西咸新區區域內空港新城、灃東新城、秦漢新城、灃西新城、涇河新城五大組團聯合出動,全方位對接南昌文旅企業、新聞媒體,尋求戰略合作,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的一次重要活動。

當然,旅游推薦會只是一個“冒號”,引言的是“內循環”的在文旅產業上的落地之策。

小小西咸,其實是一個大景區。無論是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大秦文明園,還是昆明池七夕公園、詩經裡、茯茶鎮等,不僅注解著歷史厚愛,更凝聚著西咸文旅發展歷程的汗水和心血。

此次,西咸新區“蜜約”南昌,不僅僅是發出“邀請函”,更傳遞著一種信號:文旅跨地融合的新嘗試、新概念。在本次推介會上,西咸新區與南昌市多家旅行社簽訂了文化旅游戰略合作協議,各簽約單位將共拓旅游客源市場,開展深度合作,逐步實現品牌互推、客源互送,為兩地文旅交流與合作打造更多的“綠色通道”。

文旅穿針引線,內循環 活起來

當下,“內循環”時代呼嘯而來的急迫發展壓力,在刺激消費的同時,加快以文旅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必然是大勢所趨。要知道旅游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

作為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有著自身獨特的影響力、對接力、承載力與創新力。這幾年,它的園區和企業、產業布局注解著大西安的科技、經濟“硬度”,文旅其實也是它的“軟”動能。

在文化旅游上,去年,西咸新區就為自己制定了一個“小目標”,在《西咸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重點任務分工的通知》中劃定:依托全區域豐厚的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優勢,以全域旅游為主要方向,以“旅游+”為抓手,通過要素資源整合,形成以歷史文化旅游、濱水生態旅游、休閑體驗旅游和文化創意等產業集群。

在本次推介會上,讓現場文旅企業最感興趣的是,西咸新區推出的文化旅游獎補政策,從吸引品牌旅行社進入新區、鼓勵拓展客源市場、加快發展智慧旅游等方面進行獎補和扶持。南昌多家旅行社的負責人表示,這次推介會讓他們對大西安、對西咸新區的旅游發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將會積極行動開展合作。

其實說到底,游客只是“推介”的對象之一,更多的是文旅產業的彌合,資源要素的循環流動和供給鏈條的再次延展。

要知道,當前世界發展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局,全球經濟呈明顯下行趨勢。立足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是我國應對內外環境變化的戰略之舉。大環境如此,小城區便是實現這一舉措的“單位馬力”,把“內循環”裡的每一顆“扣子”扣起來,尤為重要。

對此,208坊智庫專家發表見解:單從文旅產業來看,近年來,中國居民向境外尋求高質量的旅游消費體驗,已成為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貢獻項。在疫情時代,這一需求正在向國內旅游市場逐步轉化,並有望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自貿港等改革形成共振,帶動上下游領域的消費升級。從2020年五一、端午假期出游的數據來看,雖然旅游市場在規模上尚未完全修復,但是在質量上的升級趨勢明顯,定制游、文旅結合、高星賓館、小眾化市場等熱點不斷興起。這一進程的深化,在降低服務貿易逆差的同時,也將為中國經濟的內部循環注入新動力。“如果以2019年數據為基准,若旅游服務的逆差能夠轉化為內需,則有望每年多貢獻約1.15萬億元產值。”

簡而言之,文旅是一根可以順勢拿起的針,能立竿見影的縫起來國內市場這一床“過冬”的棉被,“焐熱”內需。

作為資源稟賦天成的西安,打造文旅產業“火車頭”, 擔當經濟循環“排頭兵”是不需承讓的,而作為西安的大動力區之一,西咸新區也需一場文旅軟實力的大秀!

各省區競技,這次 “融合”是王炸

詩經裡偶遇“在水伊人”,昆明池許下“前世今生”,相比曲江的大開大合,西咸新區這些年的文旅開發,具備了更多的小情小調。有人說,漫步曲江能感到古今交錯的魔幻,徜徉西咸,能感受到小城故事的婉轉。

數據顯示,新區年接待游客突破千萬人次,已成為西部文化旅游的最佳體驗地和重要目的地。可以說,提起西咸新區,經濟、創新、科技的標簽之外,其在文旅創新方面已經成為西安的新標杆,也具備了走出去底氣和自信。而此次西咸新區“打卡”南昌,從空間區域看,是西咸跳出行政地域的局限,進行跨地融合,城城聯合,以文旅為“磚瓦”搭建資源要素流通的棧道但從行業、產業角度看,跨界融合是重要的文旅融合模式,歸根到底,文旅產業的跨界融合還要落實到產業融合上。

要知道,在“雙循環”的語境之下,各地已經展開了文旅策略的一場比拼和融合。

河北省張家口市將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休閑帶”為牽引,構建“一帶五區”旅游發展新格局,建設生態、文化、體育、康養、旅游高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杆,突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助力北京冬奧會籌辦,推動“旅游+”融合發展﹔上海、江蘇和浙江則“強強聯手”,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改革集成、資金投入、項目安排、資源配置等方面加快形成政策合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將推動文化旅游體育合作發展。通過聯合打造示范區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共建江南水鄉古鎮生態文化旅游圈,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東將力求通過發揮齊魯文化優勢,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精品旅游,建設紅色文化旅游基地、優秀傳統文化旅游基地,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新高地、國際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此外,重慶也制定示范區建設規范 加快夜間經濟發展﹔山西將加快開發,打造“夜游山西”消費打卡地﹔貴州也計劃著力打造“溫泉省”“山地戶外運動省”。

而日前,陝西也出台了《陝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0年工作要點》,謀劃建設黃河文化旅游帶:抓好重點文化園區、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培育文化創意、數字娛樂、電子競技等新業態......

綜上可見,在進一步驅動內循環市場的文旅方陣裡,已經有了至少兩個層面上的融合:從行業上,文化、旅游、體育、醫養健康、娛樂、數字等產業融合﹔從區域上,河帶、高鐵沿線、城市群等競合互補。可謂,既有強強聯手,百花齊放﹔更有獨辟蹊徑,各領風騷。

江西素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是江南"魚米之鄉"。西咸新區攜手江西南昌,西北與江南的一次碰撞。在跨地合作裡,兩方擁既有相似的文旅資源優勢:比如紅色文化、書香之氣(江西書院甲天下)﹔更有各自的迥異的人文地理差異。此次推介,西咸新區與南昌市多家旅行社簽訂了文化旅游戰略合作協議,可謂收獲頗豐,也為兩地在經濟循環的協作議題上,撰寫了一篇“開場詞”。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更好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這就要求,在要素循環上,要進一步打通痛點與堵點,暢通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的循環。它需要一場思維、產業和機制的“深度旅行”,而不是各自為戰的“以鄰為壑”。顯然,西咸新區走進江西南昌,僅僅只是“投石問路”,當然也必將“拋玉引金”。(人民日報社陝西分社 208坊智庫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