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寶雞市:深化“一核雙聯四化”模式 推動城市基層黨建提質增效

2020年09月09日22:34  
 

寶雞地處關中平原西部,是陝西省第二大城市,華夏始祖炎帝的誕生地和周秦文化的發祥地,“中國”二字最早見於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近年來,寶雞市圍繞建設“一帶一路”上的國際化城市、裝備制造業名城、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名城、宜居宜業美麗幸福城市,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更新觀念,守正創新,不斷深化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縱向四級聯動、橫向互聯互動,推進基層治理網格化、服務群眾項目化、工作隊伍專業化、基礎保障標准化為主要內容的“一核雙聯四化”工作模式,激發紅色細胞,凝聚共建合力,持續打造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條塊融合、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新路子,有力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寶雞市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等多項國家級榮譽。

“一核”引領,畫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圓”

寶雞市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旗幟鮮明地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在基層各類組織、各項工作中的領導地位和政治引領作用,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戰斗力,強化政治功能,使黨的領導在基層治理中站在高處、挺在前面、貫穿始終。

強化引領凸顯政治功能。寶雞市委積極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機制,把全面推行“一肩挑”作為社區黨組織建設的龍頭工程,凝聚共識、精准施策,突出政治標准,選准配強“一肩挑”人選,全市179個社區全部實現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在街道社區黨組織中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千家萬戶,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匯聚力量。開展“進基層社區·講寶雞故事”活動,組織老黨員、老教師,開辦流動課堂、道德講堂,播放紅色影片、講述革命故事、講授黨的歷史、弘揚延安精神,學習宣傳身邊的先進模范人物,不斷增強群眾對黨的認同感歸屬感。

鬆綁減負聚焦主責主業。著眼於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及時出台《關於深化全市街道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弱化街道招商引資、協稅納稅等職能,把街道服務經濟發展的重點轉變為優化公共服務、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將街道機構設置為“6辦2中心”,增設黨建工作辦公室,推動街道黨工委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黨的建設、組織公共服務、領導基層自治等職能上來。大力開展社區減負,清理社區管理事項62項,取消考核評比類事項21項,實行社區事務准入制度,精簡規范機構牌子,讓街道社區黨組織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實現街道從“行政末端”向“治理中樞”轉變,社區從“忙事務”到“抓服務”轉型。

賦權擴能提升話語權。實行派駐街道機構雙重管理制度,落實街道黨工委對派駐街道機構負責人的考核考察和選拔任用意見建議權、城市規劃參與權、公共事務綜合管理權、派駐街道工作力量的指揮調度權和考核監督權。

同時,寶雞市委組織部建立了黨員評優、干部考察征求社區黨組織意見制度,市、區(縣)在評選先進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選拔任用干部時征求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意見建議。健全“雙考雙評”機制,在對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進行工作考核時,相互聽取意見﹔把城市基層黨建互聯互動工作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在召開述職評議會時,相互邀請參加會議並提出評議意見。健全“街社吹哨、黨員報到”機制,街道社區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及時吹“哨”,市直包抓單位、縣區職能部門確定黨員領導干部、黨員骨干第一時間深入一線解決問題,真正讓基層黨組織有責有權有資源、“說話辦事有人聽”。

“雙聯”聚力,構筑城市基層黨建“共同體”

城市基層黨建是“全域黨建”,涉及到區域、單位、行業等方方面面、情況復雜。寶雞市堅持系統建設、整體建設的總體思路,充分調動各級組織、各類群體等多方力量,同心同德,同向發力,為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2020年6月15日,寶雞市召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會

縱向四級聯動,建強“動力主軸”。寶雞市委把城市基層黨建納入黨建工作總體布局,堅持高點定位、高目標引領、高標准推進,健全市、區(縣)、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機制,切實增強領導力、組織力和牽引力。市委常委會多次研究部署工作,陝西省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多次深入街道社區調研指導,並為全市社區黨組織書記講黨課。寶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賈珉亮多次主持召開座談會、推進會,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寶雞市委組織部先后出台《關於加強新時代城市基層黨的建設的意見》《關於實施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引領行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寶雞市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吸納27個市級部門為成員單位,定期研究解決存在問題,有序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寶雞各區(縣)委是“一線指揮部”,履行第一責任,成立由區(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重點加強黨建工作的組織實施、資源配置和督查指導。街道黨(工)委是龍頭樞紐,履行直接責任,負責統籌推進和抓好落實。社區黨組織是戰斗堡壘,履行具體責任,負責組織動員和服務管理,從而形成了以上率下、以下促上、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橫向互聯互動,凝聚共建合力。在深入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群眾零距離”“單位聯點黨員領崗、共建共享幸福家園”等活動基礎上,寶雞市出台《關於推進街道社區黨建與單位行業黨建互聯互動的實施意見》,健全市直單位包抓社區、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雙報到”等常態化機制,安排126個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一對一”包抓市轄區社區,簽訂共建協議,共同舉辦黨建活動和為民服務活動,以此為紐帶,引導各領域黨組織打破行政壁壘,在街道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下,共抓基層黨建、共同服務群眾、共享各類資源、共推基層治理、共促區域發展。

目前,寶雞全市已有2472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3.9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服務項目800余個,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共建活動,為建設城市美好家園匯聚了資源和力量。同時,積極推動各類要素資源向社區集中、向居民開放,圍繞解決居民健身難、如廁難、停車難等問題,建成185處1101萬平方米公園綠地,在1537個庭院和居民小區建成“口袋式”綠地公園﹔將全市沿街門店、機關事業單位等單位的衛生間向市民開放,將281所中小學校和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操場及體育設施全部免費對外開放,讓居民群眾更好地共享城市資源。

今年以來,寶雞市渭濱區充分發揮互聯互動單位資源和力量,開展“雙報到、保就業”“雙報到、結對幫困、送溫暖”“雙報到、送技能”等互聯互動“促六保”系列活動,助力奪取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金台區實施以聯動機制網、黨建組織網、便民服務網、智慧黨建雲平台為主要內容的“三網一平台”,打造城市基層黨建“紅色聯盟”,有力提升了城市基層治理能力。陳倉區把城市基層黨建作為提升城市品質、加強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實施“紅色引擎”工程,開展就業服務、科普宣傳等活動190余場次,服務群眾4500多人次,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發展。

寶雞市渭濱區清姜路社區與包抓單位、駐區單位開展“黨建描繪同心圓、互聯互動展風採”主題黨日活動

“四化”驅動,下活基層治理“一盤棋”

基層治理網格化。推行基層治理、黨建工作全域網格化,寶雞將轄區單位、各類組織、居民小區、“五小”門店和居民黨員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實現“一網統管”。做實網格黨建,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長,建強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實行定格、定崗、定人、定責。

目前,寶雞全市126個市轄區社區共劃分網格1138個,2381名網格員每周進網格巡查不少於3次,傾聽民意,查找解決問題,形成了“人在網中行、資源網中聚、事在網中辦”的格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充分發揮社區網格組織體系作用,全市2326個黨員先鋒隊和2296個黨員示范崗下沉到社區網格,堅守在戰“疫”最前沿,筑起了嚴密的第一道防線。

服務群眾項目化。從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入手,寶雞市實施“惠民公益”創投項目,社區黨組織廣泛收集居民群眾“微心願”,建立群眾需求清單和駐區單位服務清單,將兩個清單對接融合,確定為民服務項目,採取轄區單位主動認領、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項目落實,打造了“讓愛起航”“義倉義集”“午間驛站”“銀齡互助團”等一批特色服務品牌。渭濱區經二路街道黨工委針對一些老舊小區居住環境差、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實施“黨建+微治理”項目,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和網格員作用,逐戶征求居民意見,成立業主委員會,聘請物業公司,對小區規范管理,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被居民稱贊為“最美小院”。

寶雞市高新區和諧路社區志願者貼心照顧癱瘓在床、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

工作隊伍專業化。著眼於打造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寶雞連續5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社區專職工作者1064名,持續為社區補充新鮮血液,“80后”“90后”成為社區干部隊伍的主體。實施素質培養工程,連續3年在上海、武漢、杭州、成都等地舉辦“錘煉新本領、展示新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等專題培訓班,共培訓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430人次。全面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推行社區工作者員額管理,建立“四崗十八級”薪酬晉升體系,拿出鎮街事業單位工作崗位面向社區工作者定向招聘,拓寬社區工作者職業發展渠道,激發干事創業活力。

基礎保障標准化。寶雞市委積極推動政策、資金、資源、項目向社區傾斜,2019年從市管黨費劃撥500萬元,用於支持社區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加快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樹立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樞紐型理念,強化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設置黨性教育、黨員活動、黨建工作展示等區域,推行“一站式”服務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享受便利服務,營造親情化、人性化的服務環境。

另外,寶雞當地建立財政投入為主、費隨事轉、以獎代補的經費保障機制,按照每年不低於3萬元、10萬元的標准落實社區辦公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有效保障了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和服務群眾活動順利開展。寶雞高新區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在40個居民小區安裝了“智慧化微社區辦事雲櫃”,居民通過掃描二維碼,將需要辦理的業務資料投放到“雲櫃”中,網格員在手機上同步獲得信息,並及時將資料帶到社區進行辦理,辦結后再重新投入“雲櫃”,為群眾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務。(當地供稿 郭亞軍 楊東旗 )

(責編:孫挺、王晴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