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西安高新區某便利店內,一位剛加完班的年輕人正在挑選當晚的“補給”。
便利店保溫櫃中種類豐富的早餐令人垂涎欲滴。據了解,西安市內很多便利店都提供各具特色的早餐服務。
近年來,隨著西安城市綜合實力的日漸提升,與城市化同步的便利店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從本土化的“每一天”到網紅“7-11”,大大小小的便利店已成為城市一道亮麗風景。
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500家連鎖便利店落戶西安。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調查報告顯示:西安的便利店增長率達24.59%,速度超越北京、上海、廣州,成為全國36個城市中增長最快的城市。“小而美”“小而全”“小而馨”的便利店已慢慢融入西安市民的生活。
深夜裡的一盞燈
夜深了,被夜色環抱的西安顯得溫柔而安靜。各色斑斕的燈光相繼暗淡下來,隻剩下街角巷口一家家便利店的玻璃櫥窗中還透著暖暖的亮光——那,是這個城市為在深夜裡忙碌的人們留下的一盞盞“暖心燈”。
【鏡頭一】
地點:碑林區太乙路唐久便利店
時間:8月29日晚上11:30
“拿瓶水!”一名快遞小哥推開便利店的門,摘下頭盔,撥了撥被汗水浸濕的頭發,露出燦爛的笑容。“咕咚咚……”隨著喉結的上下滑動,“終於可以歇一會兒了!”他顯得幸福而滿足。在靠窗找到舒適的座位后,他打開手機和同行聊起天來。
“今晚不和你家人視頻了?”在一旁整理貨品的店員笑著問他。“不啦!孩子明天開學第一天,得早起。”
店員小張告訴記者,由於他們的店面就在街口,靠窗還有一排座位,經常會有環衛工人和外賣小哥來店裡歇腳。這位外賣小哥是店裡的常客,常常來店裡買包煙或買瓶水,並順便休息一會兒,有時還會和家人來個視頻。“來的次數多了,就跟朋友一樣。”
【鏡頭二】
地點:高新區陝西永利國際金融中心每一天便利店
時間:8月31日凌晨1:30
“今天又這麼晚啊?”面對店員的詢問,脖子上還挂著工牌的小伙子撓了撓頭,嘴角扯出一絲笑容,徑直走向最裡面的貨架拿起一盒泡面,又熟練地從飲品櫃裡拿出一瓶可樂,轉身放在櫃台上。
幾分鐘后,一盒熱氣騰騰的泡面下肚,小伙子長長吁了一口氣,這才有一搭沒一搭地和店員聊起來。
小伙子叫趙亮,是某科技公司工程師,經常會加班到半夜一兩點來公司樓下的便利店買一份夜宵,靜靜吃完,然后再騎車回家。“每一個疲憊忙碌的夜晚,都是被便利店裡熱氣騰騰的食物治愈的。”吃完面的趙亮表情放鬆了很多,他笑著告訴記者。
其實,但凡深夜裡在城市中穿行過的人,都會在某條路邊或某個街角看到這樣的便利店、這樣的場景。夜幕中,便利店幾乎是唯一亮燈的門面,它就像是一個港灣,接納著一個個加班疲憊的人、失戀傷神的人、工作失意的人、為夢想奮斗的人……買一杯暖胃的熱飲,或是在角落安靜地休憩。便利店的功能不僅是售賣物品,還能撫慰心靈。
夜漸深,城市裡的便利店還亮著燈,又有人推開門,走進那束光亮,在一聲“歡迎光臨”中,生活的苦樂,一覽無余。
貼心的好鄰居
便利店作為零售業的升級版,是原先小賣部的拓展和延伸,它滿足了各類人群常態化的生活需求,也契合著新時代人們消費轉型升級的趨勢。
“年紀大了,電話費啦、電費啦都得靠這兒。”家住長安區天灃園的王阿姨年近古稀,她不會操作手機,一些日常繳費都到小區門口的便利店辦理,順便還能添置一些油鹽醬醋,給孫子帶上幾樣小零食。王阿姨說,便利店就像個熱心的鄰居,便捷又貼心。不光王阿姨,其他居民對便利店也贊譽有加:“以前買個啥還得去菜市場或者超市,現在家門口的便利店裡啥都有,出門拐個彎就到了,真方便!”
近幾年,便利店在西安爆發式增長,市內無論大小社區,總會在百步之內看到便利店的身影。據調查結果顯示,作為居民日常生活重要“補給站”的便利店、小超市在社區及周邊的覆蓋率為98.9%。這些便利店除了銷售品類豐富的日用百貨和水果蔬菜外,有的還附帶收發快遞、生活繳費,提供線上購買、送貨上門等便民服務,極大方便了市民生活。
“早午餐都能在便利店解決,種類多,味道還不差!”市民黃樂說。為了迎合快節奏都市生活中年輕人通勤上班的需求,不少便利店開始玩起了跨界,不斷擴展各類增值服務﹔也有一些傳統的餐飲連鎖店開始探索餐飲與便利店的融合經營模式,為市民提供早餐和快餐便利服務。小南門外的魏家便利店除零售服務外還售賣涼皮、肉夾饃等特色餐飲產品。“深夜裡吃一碗涼皮,很西安!”有顧客表示,具有本地風味和特色的便利店應該再多一點,這樣城市才會更有特色,也更具溫情。
就業的新領域
在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便利店行業的發展還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失業人口的再就業開辟出一條新的渠道,也為年輕人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領域。
“因為疫情,來應聘的人很多。”閆文博是某便利店的店長,他告訴記者,今年好多在外地打工的人滯留在家,便利店因為其行業特點,就成了很多人過渡期的首選。
“兼職的話1小時11元,如果做正式的就發月工資,現在我的零花錢都靠自己掙呢!”王晶晶是某高校大二學生,春節過后未開學一直在家,網課之余就在文藝北路一家便利店當起了店員。“比起在家裡刷手機,找個事干更有意義。”
據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陝西連鎖領域從業人員為22192人,2018年從業人數達到41531人,增長了近一倍,這兩年從業人數還在持續大幅度增長。
同時,以便利店為首的零售行業也為特殊人群開辟了新的就業領域。
在西安市蓮湖區有一家特殊的便利店——慧靈便利店,店員全是殘疾人。據了解,這家店是在區殘聯的支持下,由陝西慧靈輔助性就業服務中心等機構共同建立的公益性便利店,旨在讓心智障礙人士通過參與收銀、理貨、訂出貨、賣場衛生清潔等工作,培訓鍛煉勞動技能。
作為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零售業態,便利店是滿足人們便利消費需求、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如今,蓬勃發展的便利店行業為古都西安帶來了新的生機,一家家便利店正在成為老百姓常態消費、放心消費、舒心消費的場所,把城市的溫情送到群眾家門口,也為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帶來新的增長點。
記者手記
便利店的“故事”還在繼續
陶玉瓊
便利店作為“城市最末端的毛細血管”,是人情味和煙火氣的聚集地,見証著一個城市的發展。
今年,國家商務部對“優化布局,推動便利店連鎖化發展”劃了重點。早在2019年年初,西安市就印發了《大力推進便利店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年底,全市品牌連鎖便利店將不少於3000家,全力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
利好政策的出台,為便利店在西安的發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2020中國便利店百強榜上,西安本土便利店品牌“每一天”以1459個門店排在第14位,全球最大、最知名的便利連鎖品牌“7-11”也在西安多個區域布局。越來越多的優質便利店落戶西安,標准化和連鎖化的零售商業模式進一步現代化,為消費者提供了管理水平高、衛生環境好的消費場景。
便利店行業的發展帶來的不單是門店的經濟利益,而是整個產業鏈的引入,從食品加工、商品配送到大型倉儲,便利店的爆發式發展勢必會帶來豐碩的經濟效益。此外,這種新業態還會帶來陝西消費市場的變革和推進,促進全省零售消費市場更新更好,助推西安成為“新零售之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相較於便利店行業起步較早的城市,西安的便利店市場還蘊含著巨大潛能。便利店帶來了諸多驚喜,但“故事”還在繼續。相信在國家政策和城市發展的雙驅動下,以便利店為首的新零售業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