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變“剩宴”!浪費頑疾何時了?

記者 陶玉瓊

2020年08月31日08:20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婚宴變“剩宴”!浪費頑疾何時了?

西安市雁塔區某酒店內,一場婚宴剛結束,餐桌上剩余著大量菜肴,主食類菜品幾乎沒被動過。 本報記者 陶玉瓊攝

8月23日晚,西安市大唐不夜城附近的一家餐館內,幾位好友聚會后,桌上剩菜不少。 本報記者 杜朋舉攝

在關中某縣城的一場婚宴上,熱鬧喜慶,賓客注意力並不在菜品上,許多大魚大肉的“硬菜”被剩在桌上。 本報記者 杜朋舉攝

西安市某酒店的工作人員正在收拾餐桌,將一些未被打包的剩余菜肴直接倒進泔水桶。 本報記者 陶玉瓊攝

婚宴,作為一種典型的家庭消費,除了見証美滿、傳遞祝福外,也是一種“人脈宴”。尤其在社交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跟風搞“大場面”的現象更為突出。有業內人士稱,各類喜宴上的餐飲浪費令人咋舌,剩菜剩飯一般會佔到菜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讓喜宴變成了“剩宴”,講排場、愛面子以及守舊俗是造成浪費嚴重的主要原因

擺闊氣

空盤就是“虧面子”

8月16日,地處西安市雁塔區二環南路的某高檔酒店宴會廳內,一對新人舉行婚禮,婚宴共安排22桌,每桌10道涼菜、11道熱菜,再加上4樣主食及湯羹,菜肴種類和數量明顯超出了一桌10人的正常食量。開宴后30分鐘,就有賓客陸續離場﹔不到1個小時,宴會廳內隻剩寥寥幾人。幾乎每桌的菜肴都剩余過半,好多葷菜和主食類菜品幾乎沒被動過。其間,記者沒有看到有賓客對剩菜打包,客人剛一離席,酒店服務員就利索地開始收拾桌面,將剩余菜品倒進泔水桶。

據酒店服務員介紹,這場婚宴每桌不帶酒水價格為2999元。如果以超過半數菜品剩余三分之一的菜量計算,這場婚宴最終被倒入泔水桶的菜品價值1萬多元。

“身邊好多朋友結婚,婚宴標准都在3000元以上,如果標准低了太寒磣,會被人笑話的。”新人告訴記者,雖然婚宴是否豐盛與婚姻幸福並無關聯,但畢竟人生隻有一次,大家都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選擇較高的標准,甚至有人會“打腫臉充胖子”。

“兒女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空盤了會顯得我們小氣,會被人挑理。”新人的父母坦言,比起浪費,他們更在意“面子”。

現實中,婚宴擺闊的風氣在某種程度上也異化為炫富心態的攀比行為,很多人裹挾其中,即便內心不認同,也不得不隨大流。

討彩頭

“硬菜”好看不中吃

在中國大多數地方,熱熱鬧鬧地辦場酬謝宴,答謝親友的一片盛情,是一種沿襲多年的傳統習俗。受傳統文化心理影響,喜宴菜肴尤其講究豐盛,許多家庭寧願多花錢,也要保証喜宴山珍海味樣樣俱全。

基於這種消費心理,很多酒店就在菜品上大做文章,將很多具有象征意義和昂貴好看的“硬菜”添加到喜宴菜單中。而為了討彩頭、撐場面,大多數顧客願意為這些昂貴而並非實惠的“硬菜”買單。記者走訪了幾家承辦喜宴的餐館酒店,在商家提供的喜宴菜單中,不論標准高低,大魚大肉等“硬菜”佔比都要超過50%。

但“硬菜”真的受歡迎嗎?記者觀察到,面對擺上桌的鮑魚海參、龍蝦甲魚等“硬菜”,賓客興趣寥寥,反而素菜涼菜空盤率更高。吃到最后,剩下的多是油膩的“硬菜”,有的甚至沒有動過筷子。“吃不吃沒關系,但是擺在桌上一定要顯得豐盛。”新人的父親朱先生告訴記者。

耍噱頭

喜宴標准年年高

在西安市長安區一家酒店內,記者假扮新人咨詢預定婚宴,酒店工作人員在推薦過程中,反復強調菜品如何如何豐盛。當問及“菜品過盛,是否可以減量降價”時,工作人員明確表示3399元是最低的消費門檻,優惠隻能加菜、加量,不能降低價格標准。

據了解,近幾年,西安各大酒店的婚宴價格一路“扶搖直上”,每桌2000元以下的婚宴套餐已不多見。記者在美團APP上隨手一搜,多數酒店婚宴定價都在每桌3000元以上,且為了給消費者討個“好彩頭”,很多酒店推出了每桌6666元、8888元、9999元的豪華套餐。對於此類現象,一位婚慶行業人士說,盡管虛高的婚宴價格增加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但基於對婚宴場地標准的需求,很多家庭反倒會首選價格標准明顯超標的高檔酒店。

相較於高檔酒店的場地優勢,一些平價酒樓則“以量取勝”,浪費情況更為嚴重。地處西安市航天大道上的某川菜酒樓負責人介紹,該酒店的婚宴最低標准是8涼8熱,還附帶果盤及3樣主食。“肯定會剩,像這種宴請類的酒席,主辦者為了撐面子、講排場,寧可剩下也會安排足夠量的菜品。”

吃不完

也不願兜著走

“請問需要打包嗎?”在西安市碑林區某酒店,一場升學宴結束后,服務員穿梭在各個餐桌之間,不斷提醒在場的賓客,但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

“怎麼好意思打包,大家都是吃完就離開了。”“別人家的宴席你打包,顯得愛佔便宜,不體面。”“那麼多人夾過的菜,不衛生,加上經歷了疫情,更不會打包。”記者問及不打包的原因,賓客們都有托詞。

“整隻雞、多半條魚、大半個肘子被剩在桌上,是喜宴常有的事兒。一開始覺得心疼,后來就習慣了。”從業10年的服務員小李說,大多人不願意打包,隻有極少數客人會以拿回家喂寵物為由帶部分剩菜回家。

守“糧”心

生活才會更美滿

“90后”女白領小趙是西安本地人,參加各類喜宴幾乎是每個月的固定項目,她說上個月參加的一場婚禮讓她印象深刻。“沒有大魚大肉,而是一道道每人一份單獨上的精美小菜,大家基本都吃完了,還認為這樣有創意、非常好。”小趙表示自己明年舉辦婚禮,也打算採用分餐制。“主人想著熱情招待客人,在分量滿滿的菜品上體現誠意,但我覺得,不浪費的婚禮更體面!”

“喜宴聚會本該是傳揚勤儉家風的重要場合,大人們要給孩子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市民王麗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她看來,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因虛榮心和舊風俗成為餐飲浪費重災區的喜宴應該踩下“急剎車”。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錢卿博士表示:“餐飲酒店業也應強化自律,主動在杜絕糧食浪費上發揮作用,一方面引導人們樹立‘吃不了兜著走’的節儉意識,一方面降下身段,調低價格標准門檻。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應強化監管職能,規范喜宴行業標准,並制定褒獎節約、懲戒浪費的政策及法律措施,促進節約觀念深入人心、節約行為蔚然成風。”

節儉非吝嗇,“摳門”不丟臉。喜宴不光傳遞著人情溫暖,更彰顯著一個家庭的良好風貌,甚至影響著整個社會的文明風氣。所以,消費者不妨在喜宴點菜時加上一道“節儉菜”,守住“糧”心,讓生活更美滿。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