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設“大考”,這個“陝西樣板”亮了!

2020年08月28日09:05  來源:208坊
 
原標題:法治政府建設“大考”,這個“陝西樣板”亮了!

“沒想到全程沒見面,2天就拿到經營許可証啦!”阮女士舉著証件一邊激動地給坊妹介紹著,一邊感嘆道,“現在政府效率太高了!”

今年4月24日,阮女士電話咨詢辦理出版物經營許可証的流程。經工作人員指導,通過網上提交材料、視頻踏勘,於4月26日領証,成為蓮湖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出版物經營許可首例全程網辦。而規范且高效的背后,正是法治政府建設的穩固支撐。

近日,中央依法治國辦發布了《關於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定》,蓮湖區作為西北五省唯一區縣級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那麼,這個區緣何上榜?哪些示范能創建做法能推廣至全國?今兒咱們一起聊聊。

營商環境的“加速器”

如果說阮女士兩天拿証,讓坊友們看到了行政審批的“減法”,那麼優化踏勘環節流程的當場辦結發証則是見証了效率的“乘法”。

“我們繪制了全省首張審批服務地圖,以踏勘數據庫為支撐,申請人在承諾不改變原業態、建筑主體結構的前提下可申請免踏勘,當場即可辦結發証。”該區審批局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400余家企業已免於踏勘,提高了“馬上辦”比例。

群眾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最多跑一次”改革被蓮湖群眾視為最大的為民實事。

今年7月,呂女士在辦公室點點鼠標就辦完了退休手續。她的同事老王早4個月退休,卻足足跑了7個部門提交了7份材料。

讓“呂女士們”辦事如此順利的,就是“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樹”,即:以生命樹的形式梳理自然人從出生到身故4個階段36個主題、59個事件、200個事項以及法人從設立到注銷3個階段26個主題、68個事件、489個事項的辦理地點、所需材料等。有效解決了市民辦事查詢不方便、辦理流程不熟悉等難題,通過邏輯匹配、資源整合、流程優化等方式,讓市民的“一件事”辦理起來更便捷。

這項改革突破了部門視角的傳統改革模式,形成了以群眾辦事視角為方向的新方法。所有“最多跑一次”改革莫不如此: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

“以前群眾辦完‘一件事’需要跑多個部門、多個窗口,耗費時間長,現在對照生命樹,隻需聯系一個部門、提交一套資料,即可實現一次聯辦、一口出件。”蓮湖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綜合科科長張超介紹道。比如,對於新開辦企業,可一次性辦理營業執照、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稅務登記、行政許可以及養老社保等相關事項,對於新生兒,可一次性辦理出生醫學証明、戶口登記、城鄉居民醫保登記、預防接種登記等4個事項。據統計,推行“一件事一次辦”以來,蓮湖區審批承諾時限平均減少60%,提交材料平均減少42%。

法治政務環境也是一種軟實力和競爭力。2019年,該區新登記市場主體45313戶,平均辦理時長約3分鐘,群眾滿意率達99.6%。

公共法律服務的生根開花

“王律師,請速到現場解決問題。”玉祥門外某酒店負責人因債務糾紛跑路,30家供貨商為討債集體封門堵路,社區干部在趕往現場處置的第一時間聯系自己的法律顧問。

有了律師的釋法明理,不出半小時,該起糾紛很快得到妥善處置,避免了矛盾糾紛的進一步擴大。社區干部紛紛表示:社區律師成了他們離不開的“拐棍兒”,有疑難問題拿不准可以找自己的法律顧問,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免費專業的法律咨詢,為符合條件的群眾提供法律援助,讓群眾依法維權有了“知心人”。

這樣的服務源於社區法治“1133”工作模式,即:一名社區法律顧問,一個法治日活動,活動質量三級監督,活動開展三級保障。目前,社區法律顧問參與社區矛盾糾紛化解3496起,調解成功率達“95%”。同時,2013年以來,該區在西北地區首家建立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成9個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31個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六年來,累計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8.9萬人次,舉辦培訓講座9858次,辦理法律事務27.23萬件。

各社區法律顧問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法律服務,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實現了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為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優質的法律服務保障。蓮湖“律師進社區”經驗做法也被寫入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社區法律顧問工作“蓮湖樣板”在三秦大地上開花,也為法治政府建設定位了“新坐標”。

“多元一體化”的首創機制

“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都能管,都不想管”......長期以來,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種種難題,成為制約基層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勞動爭議案件激增,為了讓效率“跑”起來,解決好紛繁復雜的勞動關系糾紛。2015年,蓮湖區人社局成立了勞動者維權服務大廳,引進工會、法院、公安、工商、司法、住建等職能部門,由蓮湖區人社局牽頭主導,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互動有力、運轉高效的“多元一體化”調處機制,綜合處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

“之前有個福建老板欠薪跑路了,剛下飛機就被逮了。”該區人社局負責人自豪地說道,“這要放在以前,沒有幾個月解決不了。”機制運行以來,還大力提升了調處矛盾的品質和效能,初步提煉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糾紛調處經驗,即:實現小糾紛不出“室”,小爭議不出“庭”,大糾紛不出“廳”,全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據統計,目前已累計登記案件9288件,分流至勞動監察3597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5691件,共涉及金額2.09億余元。

如今,走進蓮湖區勞動者維權服務大廳,各個職能部門一應俱全。各類勞動矛盾都能迅速被分流到相應的部門“診斷”,也可根據復雜程度進行多部門“會診”。“我就跑了一趟,把該交的証件、資料准備全了,找公司要工資的事情,維權服務大廳就一管到底了,對於我們打工者來說省心、省力,很方便的。”曾經通過勞動監察執法要回9000元工資的打工者鄒先生評價說。

執法者的率先垂范

不知坊友是否留意過,城管既出現過暴力執法的新聞,也有“跪求”佔道經營者離開的畫面。似乎城管與攤販“短兵相接”的過程中,矛盾與沖突幾乎不可避免的。長期以來,城市管理“九龍治水”、城管輿論形象不佳常為人詬病。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這是制度的力量。而之於城管,既是執法者,也是守法者。帶頭守法,執法者當為表率。

為了打破城管執法“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的怪圈,蓮湖區探索建立了城管標准化執法體系。

如,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細化225條法律法規,固化620條處罰標准,壓縮自由裁量彈性空間﹔建立31個部門共470項城市管理服務標准體系,壓縮自由裁量權﹔建立了檢查權、調查權、處罰權和強制權“四權分立”的城管標准化執法體系,嚴格依法行政﹔建立城管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引入“三室一庭一隊”,即在全國首家建立城管巡回法庭、城管執法公証室,並引入公安城管執法警務室、交警城管執法警務室,創新開展“律師駐隊”,有效彌補城管執法過程中強制手段不足的問題。

在打造數字化智慧監管模式方面,探索建立城管領域社會征信系統,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綜合治理格局。同時,建立城管領域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制度,試點創建10條城管領域社會誠信建設示范道路。10年來,共辦理城管領域違法違規案件6萬余起,申請法院執行非訴案件4338起。經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調查顯示,蓮湖標准化執法公眾知曉率達98%,支持率達95%,94.5%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標准化執法開展后蓮湖區環境秩序明顯好轉。

“螢火虫”的群眾助力

西安市老舊小區改造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蓮湖區桃園路街道西材新園小區內,牆體粉刷、道路硬化等工程正在施工。

除了施工隊員和機械,現場還出現了“螢火虫”志願者的身影,施工方有什麼需求,居民有什麼意見,施工方工程質量怎麼樣......他們密切關注、解決問題,並積極投入到清理小區環境中,從2019年12月份啟動改造開始,晴天雨天從未缺席。

54歲的居民宋健就是“螢火虫”志願者隊伍的一員。自加入“螢火虫”志願服務隊以來,她為小區環境衛生、基礎設施、鄰裡調解做了不少事情。今年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她說“這是咱老百姓的大喜事兒,怎麼能不出力呢?”

“自從社區有了‘螢火虫’志願巡邏隊,小區裡的治安環境好多了,大家的心裡也更踏實了。”勞動一坊社區居民王海雲說。針對流動人口多、社會面管控難度大等問題,該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群防群治隊伍建設起來。如今,這支由離退休老黨員、老干部、老職工組成社區“螢火虫”志願服務隊,在他們轄區查找安全隱患、檢查消防器材、調解鄰裡矛盾,不僅叫響了“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口號,也如螢火虫一般,照亮了群眾的平安歸家路。

“鄰裡之間經常因小孩上學、贍養老人、經濟往來等引發矛盾糾紛,而且很多雞毛蒜皮的事,社區調解不如‘螢火虫’隊員調解。這些隊員往往在社區有威望、熱心腸、知底細,他們參與不但群眾容易接受,而且縮小了影響,宜於糾紛化解。”勞動一坊黨支部書記周建玲說道,“我們每一次的調解工作不僅是化解矛盾,也是在普法。社區和諧了,大家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治療“四拍式”決策的良藥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的任務。然而,現階段由於政府決策領域的法律規范尚未系統完備,導致出現決策“拍腦袋”、執行“拍胸脯”、執行完了就“拍屁股”走人,甚至決策失誤就“拍桌子”推責的現象。杜絕“四拍式”決策,就必須把決策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規范政府的決策行為。

“我們現在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把各項事務納入到法治軌道,多念念法治‘緊箍咒’,規范運行,不僅能防止被任性濫用,也能讓百姓更滿意。”蓮湖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告訴坊妹,這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其能量效應正在慢慢發酵。

政府依法履職能力,需要從頂層設計和基礎運行層面,不斷完善政府工作機制,優化管理制度,提高依法決策水平,從而提升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意識,助推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化。

如何提高政府決策能力?在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機制方面,建立了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合法性審查等30余項工作制度,嚴格執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証、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重大行政決策程序。

如何扎緊制度的籠子?在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方面,堅持所有重大決策事項提交區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前,必須經法制機構審核把關,做到涉權、涉法、涉訴事項“逢文(事)必審”。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完善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長效機制方面,制定規范性文件起草、調查論証、社會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三統一”、備案、清理等七項制度,健全區級部門、專家學者、法律顧問參與規范性文件的論証咨詢、合法性審查機制,提高規范性文件質量,並在區政府門戶網站公布。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全面推進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方面,完善法律顧問聘任備案等6項制度,將法律顧問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2016年以來,政府各類法律事務審查數量達910余件,法律顧問累計參與980余人次,出具法律意見900余份,法律顧問咨詢論証、審核把關作用有效發揮,政府行政決策水平不斷提升。

法治政府,必然奉行良法之治。如今,強大的法治元素已經滲透到該區行政運行全過程,撬動了區域各方面各領域的改革。在蓮湖的示范中,陝西各市縣或許能夠找到從承諾變為現實、由理念化為制度的“金鑰匙”。

讓改革由“點”到“面”、經驗“個案”到“標配”,才能使法治成為陝西開放再出發、高質量發展的最強核心競爭力,成為營商環境的最硬內核(人民日報社陝西分社 208坊 米寇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