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兒子不幸患上白血病,手足無措的父親曾想著捐獻自己的器官為兒子籌錢治病。父親的悲壯之舉感動了許多善良的人們,大家捐贈幾十萬元幫助他兒子實施了骨髓移植手術。盡管兒子因排異反應還是離開了人世,但這位父親知恩圖報,從此輾轉重慶、西安等地,靠著開修鞋店賺得的微薄收入,感恩好人,回報社會——

用余生償還“人情債”

本報記者 呂貴民文/圖

2020年08月06日07:35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用余生償還“人情債”

孫靖正在為顧客修鞋。

孫靖與前來修理皮具的顧客進行交流。

在西安市東門外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子裡,有一家沒有懸挂任何招牌的修鞋店,修鞋匠孫靖在此已經營了5年。5年時間裡,他每天都從早上7時忙活到深夜。如此拼命工作,為的就是償還給兒子治病欠下的“人情債”。

“欠下的‘人情債’必須還”

7月28日,記者在那間隻有10平方米左右的無名修鞋店見到了孫靖——一個瘦小的滿臉胡須、戴著眼鏡、身高不足1.6米的“小”老頭兒。

2015年,孫靖來到西安,在東門外的小巷子裡找到了一間房,在這裡開了自己的修鞋店。沒有店名、沒有門牌,有人給他建議挂個牌子,起碼讓別人知道這是干什麼的。孫靖說:“不用!我開這個店憑的是手藝和口碑。”

修鞋店開張后,孫靖憑著自己的手藝和熱情,很快贏得了周邊市民的認可。他的修鞋店慢慢有了名氣,他也成了周圍手藝最好的修鞋匠。

在孫靖的修鞋店裡,北側的架子上擺著修好的鞋子和包具,東側、南側牆壁上挂著各種各樣的配件材料和修鞋工具,地上也堆放著等待處理的鞋和包,整個房間裡顯得雜亂無章、擁擠不堪。孫靖對此卻引以為傲:“店裡顧客不斷,有的顧客還是專門開車來到這裡找我修鞋、修包的,很多時候活兒多得忙不完。”說這話時,孫靖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修鞋店開辦5年來,孫靖工作、吃、住都在這間小屋裡,每天早上7時開門,晚上9時關門后,還要繼續清洗鞋包到深夜,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天。

孫靖之前一直在煙台做海鮮生意,生活雖然算不上富裕,但一家人其樂融融,過得非常幸福。

天有不測風雲。2004年,孫靖正在讀初一的獨子孫海棟被查出患了白血病,高昂的醫療費讓孫靖無法承受。2005年6月28日,救子心切的孫靖服安眠藥自殺,留下遺書希望用捐獻器官的方式籌錢為兒子治療,所幸被人發現及時送到醫院,被醫生從鬼門關拉了回來。孫靖籌錢救子的悲壯之舉感動了許多善良的人。

當年10月,就在孫靖一籌莫展之際,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救助白血病兒童的專項基金——“小天使基金”,孫海棟有幸成為該基金第一位受益人,並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可遺憾的是,孩子還是因排異反應於第二年1月離開了人世。

孫靖將兒子的遺體捐獻出來,供白血病醫學研究。“那時,那麼多的好心人給我捐助了好幾十萬元,雖然沒有一個人讓我償還,但我心裡總是過意不去,欠下的‘人情債’必須還。”孫靖說。

2010年,孫靖的妻子也因病去世。兩位最親的人相繼離開,讓孫靖幾乎精神崩潰。

“我不坑人、不騙人﹔真誠做人,真心做事﹔掙錢還債,報答好心人和社會對我的付出。”在消沉了一段時間后,孫靖決定振作起來,生活還得繼續。

拼命賺錢隻為“還債”

從那以后,孫靖開始尋找各種打工的機會,在建筑工地當小工,扛過水泥搬過磚,還在飯店刷過盤子,在山東招遠金礦、蓬萊金礦和湖北宜昌金礦挖過礦。在井下挖礦勞動強度非常大,累得他要死。因他體格瘦小,也常常受人歧視。有好心工友勸他,“淘金這活兒是拿命換錢,你沒力氣,的確干不了,還是找個輕鬆的活去干吧。”

打工沒有掙到錢,挖礦還被人騙過,孫靖感到自己活在這個世上真是太沒有用了。就在他灰心失望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孫靖在煙台認識了修鞋的孫師傅,跟著這位與他同姓的師傅學手藝,孫靖非常賣力,他每天早早起床,把修鞋店打理得井然有序,晚上下班后,又把店裡收拾得干干淨淨,他學手藝十分用心,接到干不了的活兒就虛心向師傅請教。孫靖學藝的勤奮和誠意深得師傅喜歡,幾個月下來,他就學藝出師。

有了手藝,孫靖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修鞋店,掙更多的錢,幫助更多的人。

可開一家修鞋店對他來說談何容易,房租、縫紉車、各種材料、工具等下來沒有幾萬元是不行的。幾萬元對孫靖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這又讓他犯了愁。

一天,孫靖在整理雜物時,發現一個記電話號碼的小本本,上面有兒子在北京海軍總醫院治病時一個好心人留給他的電話。孫靖還記得那位好心人當時在留下電話號碼的同時,還給他留下了一句話,“今后遇到什麼難事就給我打這個電話。”孫靖思前想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打了這個電話。電話接通后,孫靖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沒想到隻有一面之交的好心人對他的想法完全支持,在要了他的賬號后,沒過幾天就給他轉來了3萬元。

收到這筆錢,孫靖高興得不知怎麼是好。“當時心裡就兩個字‘感謝!’”孫靖感慨地說。

希望用余生回報社會

孫靖平時喜歡讀報,他讀報的目的是為了從中發現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一次他從報紙上獲知,有個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在重慶找工作四處碰壁,心灰意冷。

於是,孫靖帶著這筆3萬元的資助款,來到重慶,開了一家修鞋店,希望找到這個大學生,讓他學修鞋的手藝。“雖說這個工作掙不了大錢,但解決當下的糊口還是沒有問題。”

孫靖在重慶四處尋找,可是一直沒能找到那個大學生。於是,他的修鞋店裡,隻要是大學生來修鞋修包,他全部免費。他在重慶開店時間並不長,其間,有人告訴他,西安是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城市,西安人熱情好客。於是,孫靖又輾轉來到西安。

在西安開店后,生意很紅火,這讓孫靖臉上漸漸有了笑容。他每天忙忙碌碌,笑呵呵地面對每一位顧客,也化解了他失去親人的痛苦。

他的修鞋店對小孩、學生、殘疾人、環衛工人、家庭困難的人全部免費,一些隨手就能解決的小問題,顧客拿來處理,孫靖從不收錢。

什麼地方受了災,孫靖都會通過各種渠道捐款。“每次在報紙上看到有人生病沒錢醫治,有的孩子沒錢上學,我就著急,就恨自己賺得不夠多,給他們幫不上大忙。”孫靖說。

8月3日,記者再次來到孫靖的小店裡,他剛剛從陝西省紅十字會捐款回來,這次他是為南方水災捐款3000元。今年5月,他為抗擊疫情捐款5000元﹔1月,他還為脫貧攻堅捐款1.3萬元。

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孫靖每年都要去碑林區紅十字會,送上1000元的捐款。這些年來,孫靖究竟捐了多少錢,他自己也沒算過。每次捐款后他隻留下一個“孫”字。“一個修鞋的老頭兒,不值得讓人們記住。”孫靖說。

在孫靖修鞋店的醒目位置,貼著一則招生啟事——凡家庭貧困者可來店內免費學習修鞋和皮具護理技術,並免收餐費,學會為止。孫靖說:“這工作雖然不算體面,但有了這手藝完全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誰想學,隨時可以來找我。”

臨別時,孫靖告訴記者:“當初兒子治病欠下的人情債,我不可能一一去謝、去還,隻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回報社會。我要用我的余生做更多的好事、善事,償還那些不求回報的好心人。”

記者手記

感恩是一種責任

呂貴民

中華民族具有優良的感恩傳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經典名句,集中反映了人們對感恩的認同和崇尚。

修鞋匠孫靖在遇到自己無法承受的困難時,社會各界和許多好心人向他伸出援手。與此同時,感恩的種子也在他的心裡扎下了根。於是,他拼命打工,盡力掙錢,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因為他明白,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盡管他的力量是微薄的,但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面對社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幸福而充實。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一帆風順,處處歲月靜好。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快樂生活是感恩的表現,無私助人是感恩的表現,凡事不強求回報地付出是感恩的表現,用愛心去對待每一個人也是感恩的表現。

孫靖的故事告訴我們,感恩是一種文化素養,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豐登。感恩是公共精神的一種體現,是社會成熟和文明的標志,是人與人之間合作的凝聚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感恩,學會感恩,讓這種大愛得到傳承和弘揚。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