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安康:新社區工廠圓了群眾家門口的“就業夢”

記者龔仕建 周舒藝 馬原 原韜雄 吳超 張昊

2020年07月24日08:44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雲橫秦嶺,群山環抱。

雨后的秦巴山區青山蒼翠,雲霧繚繞,宛若仙境。

室外細雨,室內熱火朝天。走進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譚壩鎮鬆壩社區鬆壩緣毛絨玩具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忙碌。50000余隻制作精美、憨態可掬的毛絨公仔正在進行最后的“打扮”,准備遠赴美國。

工廠負責人杜燕說:“政府給了我們很多優惠,不僅免房租,還有水電費補貼。工廠現有256名工人,吸納89名貧困群眾就近務工,每人每月能夠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資。工廠勞動強度小、技術門檻低,深受群眾喜愛。家門口就能賺上錢,2年多的時間,貧困戶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觀。”

工人正在社區工廠務工。龔仕建 攝

為切實解決移民搬遷群眾和貧困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近年來,安康市按照“市域統籌、縣區主戰、社區承載、協同聯動”的發展思路,確定了“園區總部+新社區工廠+家庭工坊”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以毛絨玩具、電子產品、紡織加工、農產品加工、特色手工藝品加工為重點的新社區工廠。並從門檻准入、資金扶持、技能提升、融資服務、稅費減免、營商環境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樓上安居樓下樂業 移民安置小區來了社區工廠

家住青山間,出門有活干。

47歲的徐加菊,正在縫紉機前縫制玩具聖誕老人的一個部件。旁邊,挂著一張“單價明細表”,上面寫著各項工序的名稱和單價。

徐加菊手頭上正在做的這項活兒,准確的名稱叫做“合帽子、上左右母子扣”。徐加菊的家離鬆壩社區不遠。算起來,這是徐加菊來這個社區工廠的第三個年頭,現在她在這裡干活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徐加菊告訴記者,她家中現在共五口人。大女兒已經出嫁,兩個兒子都在外地,一個已經工作,一個還在上學。家裡還有一個哥哥,是殘疾人,一直隨他們生活。“以前,我跟我丈夫一起在外地打工,賺的雖然比現在多一些,但是沒辦法照顧哥哥。現在回來了,照顧哥哥方便多了。每天早上6點我把飯菜做好,然后過來上班,中午我不回家,哥哥自己熱一下飯菜就可以。”徐加菊說。

正如譚壩鎮黨委書記陳康玲所介紹,這種社區工廠特別適合山區老百姓務工,一來門檻低,二來時間靈活,方便照顧家庭。

近年來,安康市漢濱區人社局的電話成了咨詢創業的熱線。

在廣東省東莞市創業成功的漢濱區五裡鎮趙輝就是其中之一。他打電話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希望能找到合適的社區,回鄉開工廠。

2018年年底,漢濱區到沿海幾個城市組織召開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座談會時,聯系上了趙輝等一批企業家。

“這兩年,家鄉變化很大。回來環境好,還能節約相當一部分資金。”趙輝說。

“十二五”以來,漢濱區5.59萬戶19.97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進新家園,開始新生活。既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更要能致富,樂業才能安居,漢濱區新社區工廠蓬勃發展,直面難題,力切關鍵。

一批毛絨玩具正在進行最后的封口處理。龔仕建 攝

在安康市漢濱區,像這樣的新社區工廠共有85家,帶動就業人數6371人,貧困人數2126人。僅毛絨玩具廠就有53家,共帶動就業人數3724人,貧困人數1162人。

漢濱區充分摸清搬遷群眾“底子”,認真分析各社區周邊主導產業、集體資源、勞動力分布、就業狀況、人均收入等優劣勢,充分考慮搬遷戶中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結合留在社區大多是婦女、中老年勞動力特點,因地制宜,確定對全區300戶以上的移民搬遷安置社區建設標准化廠房,對100戶以上的移民搬遷安置社區建設加工車間,從而形成一批以家庭手工業為主要業態的新社區工廠。

助力脫貧攻堅 新社區工廠有大作為

有了新社區工廠,貧困戶搬進社區也不愁。

鬆壩緣毛絨玩具公司二層車間第三排,程愛民作為唯一的男裁縫很是醒目。見他手指翻飛,一塊塊布料被飛快縫合成形。作為曾經大山深處的貧困戶,他一家三口在2018年搬遷進譚壩鎮社區安置房。農戶下山靠啥吃飯?鎮政府、村委會幫他和母親找到玩具廠的工作,經過政府統一組織的3個月培訓,他從一開始的笨手笨腳,到逐漸上道,如今他已是廠裡績效排名靠前的“老江湖”了。

“我和我媽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都能掙兩千七八,我爸在家裡待不住,也來廠裡上班了。”程愛民憨憨一笑。

靠著玩具廠的工作,程愛民一家三口在2019年穩定脫貧。比起物質生活的變化,程愛民更看重工作對精神的改變,“之前在家裡無聊,情緒也不好。現在來廠裡上班自食其力,生活充實,心情也好了。等再攢攢錢,我還想討個媳婦哩。”

從孩子半歲起就來鬆壩緣毛絨玩具廠上班,28歲的王德珍已經是老員工了,提起工作的這3年,王德珍開心地說:“門口上班好啊,我從家走過來就5分鐘,在廠裡賺點錢能貼補家裡,帶娃掙錢都不耽誤。”

漢濱區譚壩鎮黨委書記陳康玲展示毛絨玩具。龔仕建 攝

優惠政策讓項目落地快 企業穩得住

漢濱區首家總部級企業完成投用,漢濱區人社部門200萬元“新社區工廠貸”馬上到位。進入7月,安康新偉泰玩具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龍武雙喜臨門。

屈指一算,新偉泰玩具制品有限公司在安康已發展新社區工廠10多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新偉泰玩具制品有限公司用一個個生產車間,展示了安康新社區工廠發展的新速度。

優化營商環境不只是“營商”這麼簡單,服務群眾和市場主體的每個環節、每個鏈條,走心,才能打造出好的投資環境。漢濱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

為讓企業真正“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快”,漢濱致力於破解企業“融資難、招工難”問題,解決企業后顧之憂。

為讓企業穩得住,安康市對新社區工廠生產經營場地租賃費、水電費按實際支出的50%給予補貼,毛絨玩具文創企業生產經營場地租賃費、水電費按實際支出全額補貼,補貼期限為3年﹔對新社區工廠從業人員開展“以工代訓”3個月技能培訓,補貼標准為1800元,每人每月補貼600元,由企業組織實施培訓並將補貼直接兌現給企業。累計整合各類資金8.18億元用於毛線玩具企業廠房建設、裝修和獎補。

今年以來,為減輕疫情對新社區工廠等中小企業的影響,安康市政府及時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9條新政,針對新社區工廠還出台特殊幫扶措施,將全市社區工廠和毛絨玩具文創企業房租減免支持政策在原基礎上再延長一年;將新社區工廠“以工代訓”培訓,從3個月延長到6個月,補貼資金從1800元提高到3600元;將吸納貧困勞動力的一次性崗位補貼從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2000元,吸納返鄉農民工就業6個月以上的,每吸納一人給予2000元的崗位補貼。

截止今年2019年12月底,安康市已建成各類新社區工廠587家,吸納就業2.13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848人,實現產值13.2億元。

程愛民在車間認真縫制玩具。張昊 攝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表示,新型城鎮化最核心的問題是人的城鎮化。移民搬遷解決了人口向城鎮集中的基礎性問題,新社區工廠恰恰解決了人口搬遷集中后留得住、能就業的問題。通過大力發展新社區工廠,一方面,通過能人大戶示范帶動大眾創業,培訓鍛煉農民掌握一技之長,以就業帶動工資性收入增長﹔另一方面,通過實行工廠化管理,逐步培養農民群眾適應現代化生活的紀律意識、規則意識,夯實“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基礎,加快農村居民向產業工人轉變。 

(責編:鄒星、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