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中壩作坊小鎮品嘗庖湯宴。 通訊員 許兵攝
秦嶺物華天寶,千百年來為生存在這裡的人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食物來源,秦嶺山中木耳、香菇、核桃、蜂蜜等食材,是今天城市中人們最為喜愛的土特產品。勤勞智慧的人民把採自山中的食材加工制作成各式美食,形成了秦嶺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
“我們的豆腐坊、榨油坊、手工糖坊……還有庖湯宴、燒烤部落、篝火晚會、民俗演出,每天都會吸引很多游客來體驗!”隨著旅游逐步復蘇,陳國盛和他的團隊每天都在石泉縣中壩作坊小鎮忙碌著。
“作坊小鎮不僅讓游客們玩得高興,庖湯宴還讓游客吃出了秦巴大山裡的濃濃年味,也讓周邊不少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我的努力也算是值了!”石泉庖湯宴非遺項目負責人陳國盛欣慰地說。
石泉縣地處秦巴大山,當地農村至今仍保留著設“壩壩筵”來招待客人的風俗,有慶豐年、謝鄰裡、祝合和、祈未來的意思,這就是當地俗稱的吃“庖湯”。2018年5月,石泉庖湯會被正式列為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在大多數石泉人的眼中,庖湯會不只是美味的庖湯宴,還是記憶深處抹不去的鄉愁。
中壩作坊小鎮庖湯宴劉主廚向記者介紹,石泉庖湯宴共設有28道菜,包括8個涼盤、6個炒盤、6個大碗蒸菜、6個小碗蒸菜、1個咸湯、1個甜湯。近年來,石泉深度挖掘庖湯宴非遺元素,精心提升菜品品質,建立了庖湯宴席菜品規制,開石泉餐飲宴席規制之先河。
“上菜嘍!”隨著一聲長長的吆喝聲,每年臘八節前后,當地最具年俗特色的庖湯宴,在古色古香的中壩作坊小鎮街道上一字鋪開,用剛剛宰殺的新鮮豬肉搭配各種食材烹飪出的陝南傳統美食,吸引了眾多省內外游客來此體驗和品嘗。
“好幾十桌庖湯宴席一字排開,鄉親游客齊聚一起,猜拳行令、家長裡短,好不熱鬧。”來自西安的游客張明軍告訴記者,聽說石泉縣還有這樣極具特色的長桌庖湯宴,每年都會和家人駕車前來感受體驗。2019年臘月石泉庖湯會線上報名的人數超過了1.2萬人,實際參會近8000人,參與庖湯會活動的總人數超過了4萬人次,創造了庖湯會入會人數最多和石泉縣冬季旅游接待量最大的紀錄。農副產品、富硒商品成交再創佳績,參與商家達50多家,短短6天成交額超過200萬元。
“以前當地農民殺年豬,都是自己和親朋好友享用了,很難變成收入和現錢。現在殺年豬、辦庖湯會,讓外地游客也能參與體驗。農家做的臘肉等山村年貨特產也非常走俏!”陳國盛向記者介紹,一年一度的庖湯會變成了旅游盛會,不僅傳承了年俗文化,也給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帶來了商機,讓當地的年貨集市、餐飲經濟持續走旺。
截至目前,石泉縣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八屆漢水庖湯會文化旅游活動,每屆都會吸引數萬游客和周邊群眾參與。漢水庖湯會對挖掘秦巴年俗、發展石泉旅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成為石泉縣響亮的文化旅游招牌。
秦嶺山中的特色美食數不勝數,各地把特色食材制作成風味各異的美食佳肴。除了石泉庖湯宴,在商洛山陽有山陽八大件,在安康旬陽有蜀河八大件等等,這些都是陝南特有的地方菜,有著近千年的歷史,集炒、燒、燉、炸、蒸等各式烹飪技法於一體,制作八大件的原材料都是出自陝南本地,分季節不同食材的選料也各不相同。此外還有炒臘肉、紫陽蒸盆子、漢中熱面皮、黃辣丁、褒河魚等等美味,提起來便讓人垂涎欲滴,無不是在外游子最思念的那一口家鄉的味道。
出自大山中的美味,是秦嶺給予人類最珍貴的饋贈。作家賈平凹說,胃是有記憶功能的。這些秦嶺美食既是最令人懷念的童年美味,又有著濃濃的鄉愁味道,無論腳步走多遠,故鄉的美食永遠是內心深處的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