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工作有時讓人無暇去郊外感受四季變換,擁堵的街道又讓人面對城市那一頭的大型公園望而卻步……想要不經歷舟車勞頓就能卸下一身的疲憊,怎麼辦? 口袋公園,讓你在城市裡,轉角遇見“美”!

寶雞:口袋公園,美在方寸之間

本報記者 高山 通訊員 鄭曄

2020年07月13日07:38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寶雞:口袋公園,美在方寸之間

市民在口袋公園的健身步道上鍛煉。本報記者 高山攝

7月6日傍晚,寶雞市陳倉路口的小公園裡微風陣陣,涼亭頂上綠草茵茵。趙大媽吃過晚飯,帶著孫子出來玩耍、乘涼,“孩子爸爸媽媽平日裡都忙著工作,我年紀大了,帶孫子去一趟大公園實在沒那個精力,而且離家遠,也不方便,所以就每天帶出來到門前這小公園裡轉一轉。”

近年來,寶雞市在城市綠地增量有限的情況下,建設改造了一批像這樣方便、實用的口袋公園,不僅讓廣大市民更方便親近綠色,也讓城市綠化變得更加豐富、立體。

從綠起來到美起來

景觀鬆姿態優美、如傘如蓋,鬆果菊迎風綻放、如火如荼……近日,記者在寶雞市勝利大橋北看到,分布在大橋兩側的條狀公園即將建成開放。與原有城市綠地不同的是,新建的公園既有造型樹、彩葉植物,還特別設置了步道、石椅等設施,近3000平方米的公園依據地形設計精巧,高低錯落,成為城市街角一道亮麗的風景。

“這就是口袋公園。”寶雞市渭濱區園林環衛處副主任孫毅介紹,口袋公園也叫袖珍公園,是因地制宜打造的小型城市開放空間,像口袋一樣隱藏在城市結構中,城市中的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社區小型運動場所等都是常見的口袋公園。

與以前的綠地隻注重綠量不同的是,從去年以來,寶雞市新建的口袋公園已經從“四季常綠”向“三季有花”轉變,實現了從綠色到彩色的進步,大大增加了城市綠地的觀賞性。此外,在游園設計上,更注重設計感和功能性的完美統一。在寶雞高新區、金台大道等地,以城市民俗文化、青銅文化、工業文化為主題打造的口袋公園,不僅讓城市綠化更具觀賞性和實用性,還兼具“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

近年來,寶雞市城市公園綠地面積不斷增加,城市出入口環境整治等增綠提質活動相繼開展,城市綠化數量和品質都有了明顯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先后創建成功。據統計,到2019年底,寶雞市已建成185處1165萬平方米的公園綠地,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2.42平方米。

從靠邊站到走進去

清晨,位於寶雞市渭工路西段的口袋公園,迎來了早市歸來的老人們。回家路上,他們信步走進口袋公園,與街坊鄰居拉拉家常,休息片刻后再各自散去。據了解,這個口袋公園是城市“五拆”后,在廢墟上建起來的,如今已成為周邊群眾聚會聊天的小樂園。

下午,位於寶雞市蟠龍大橋北頭的口袋公園裡,不時有健身的市民跑過。這裡原本隻有一小片綠樹,后來市上對這個既有的公園進行了改造提升,增加了健身步道,為周邊居民鍛煉提供了便利。

“近幾年,在城市綠地增量有限的情況下,寶雞市重點在提升公園綠地品質和功能性上下功夫,使綠地更親民,服務半徑更小。”寶雞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園林綠化科科長張金環告訴記者。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區的高樓越來越多、間距越來越小,也更為模塊化,城市中的口袋公園及其他小型開放空間作為景觀干預也因此變得更為重要。“就拿勝利大橋北的口袋公園來說,那裡以前是一塊綠地,周圍種著高大的鬆樹,市民隻能遠距離觀賞綠地,卻無法走進去體驗綠色帶給人身心的愉悅。”張金環說,因此在建設改造口袋公園時,重點考慮便民和服務,讓居民出了小區,就能走得進去、坐得下來。

據了解,按照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准,大型公園綠地服務半徑為500米,而像口袋公園這樣的袖珍公園,服務半徑為300米。更小的服務半徑使周圍的居民在走出家門后,最多5分鐘就能到達公園,充分體現了口袋公園親民、便民的優勢。

從增量到提質

據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末,寶雞市城區公園綠地、附屬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綠地的總面積為3360萬平方米,到2019年底,總面積為3683萬平方米,其中包括了渭河公園、蟠龍公園等新增大型綠地。

“綠地增量有限,是很多城市面臨的問題。”寶雞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管理科負責人表示,城市綠化的目標是為更多的人服務。下一步,城市綠化要充分考慮市民對城市環境品質、精細化和精品化的需求,從增加面積向提升品質轉變,對市區內市民進入性不足的片林,以及觀賞性、親民性不足的游園,將認真排查,採取移植片林內苗木、騰出空間、增加微地形、增加便民設施等方式,提升功能性和觀賞性。

張金環告訴記者,近些年,寶雞市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打造城市綠色景觀,像寶雞高新區、蟠龍高新區等新城區,在規劃建設時就充分考慮到綠化的需要,而對像寶福路、寶平路、群眾路等缺少公園的老城區,將通過今后的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和城市“五拆”等,因地制宜,打造集生態、美觀、休閑於一體的精品節點景觀帶,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提升城市的景觀和品位。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