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九日,緊張焦慮的患者到西安交大二附院心理精神門診尋求醫生幫助。本報記者 車喜韻攝
“我最近總是煩躁不安,連同學們的翻書、讀書聲都難以忍受……”
“我這段時間常常連很簡單的問題都答不出來……”
“我模擬考試的成績相比往常明顯下降,父母嘮叨又讓我很煩……”
6月29日,記者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理精神門診科看到,有些考生緊張焦慮到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正在該院心理精神門診科第二診室接診的醫生馬新欣告訴記者,最近隻要她上門診,都能遇到3—5名就診的學生。臨近中考,已進入復習迎考的沖刺階段,考生該如何舒緩自己的焦慮情緒?家長又該如何調整心態,協助孩子以良好狀態備考?如何應對感冒發燒、腹瀉、失眠等問題?心理精神科醫生馬新欣給出的解答,希望對廣大備戰中考的學生有所幫助。
調整生活方式
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因此,建議考生盡快調整好生活方式,適應臨近考試的情況。
如何調整生活方式,馬新欣有幾點建議,概括為“四個一”。
第一,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要保証規律的飲食和睡眠。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休息,是保証學習效率的前提。
第二,鑽研一件事請。看書學習累時,可以聽音樂、快步走,或者去學習一項新技能等,盡情享受這個過程。
第三,找到一種支持。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認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務和聊天。聊天的主題可以豐富一些,歷史人物、風土人情、家鄉特產等。
第四,進行一項鍛煉。心情煩躁時,做一下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現在有一些很好的運動或健身的APP,可以和同學們遠程約好一起鍛煉。
總的來說,如果你覺得復習功課存在啟動困難,那不妨從感興趣、簡單的內容開始,逐步增加難度,不管難易,都不要鑽牛角尖,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穩定孩子情緒
越是臨近中考,家長越要調整好心態,避免焦躁的情緒,否則,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焦躁,就會將這一情緒傳遞給孩子。所以,我們希望家長應該調整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在乎結果,注重努力的過程就好。
家長不要總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去比較,要多看自己孩子的優點,特別是學習成績,最好和孩子的過去做比較。“你已經比以前好很多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復習,你確實很努力了。”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加油!
要避免“放大化”,如果孩子一次小測試成績不好,不能說明他什麼都不會。也許只是這次考試剛好有些內容他沒有掌握好而已。不要糾結這個考試結果,抓緊時間幫助孩子梳理知識體系,查漏補缺,把注意力放在后面的中考上。
這個時期,家長應該對孩子多照顧、多關心、多鼓勵,少批評、少指責,更不能打罵。否則,孩子可能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過大,對中考產生抵觸情緒,中考考出好成績的希望自然不大。
人在焦慮狀態下警覺性會增高,對周圍環境中的一些聲音難以忍受。緩解孩子焦慮和心理壓力很重要的三個方面:一是關注積極的中考信息﹔二是關注應對壓力的科學知識,掌握調整情緒狀態和行為的科學方法﹔三是增強信心,讓積極信息和科學知識發揮作用,認真復習備戰中考。
考前減壓很重要
考前適度的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這些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警覺性,主動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但壓力過大以致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學習時,就要予以關注並學會給自己減壓。
有些學生考前緊張、壓力大,導致胃口差,沒有精神,注意力難以集中,這必然會影響考試時的發揮,所以說考前減壓也很重要。建議考生要學會放鬆,勞逸結合,飲食上可採取少食多餐,葷素搭配,保証每日的營養﹔睡前喝杯熱牛奶,聽些舒緩的音樂,良好的睡眠使人精神倍增,食欲也會好很多。
有些考生一緊張就想上廁所,考場上如果頻繁想上廁所,會嚴重影響考試。建議考試時有這個想法后,迅速做深呼吸,專注自己的呼吸,並把注意力轉到考試題目上。
有的考生一緊張就會感到各種疼痛,胃疼、頭疼、肚子疼等,這可能是情緒變化引起的身體反應。試著通過傾訴、放鬆訓練等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也可以借助網絡平台,學習放鬆技術,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認知壓力大,應當減少各種信息的影響,少看手機,多讀書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為方面的變化比較大,應當提醒自己及時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仍然沒辦法緩解,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學習,自己覺得很痛苦,請及時到心理精神專科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