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4日電(記者 張曦)“您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
13日,隨著熟悉的開場提示音響起,備受期待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在央視開播。
由於這部紀錄片的前兩季在豆瓣評分為9.4和9.5,因此第三季播出后,滿屏的彈幕都是“已查收”“終於等到你,還好沒放棄”。
走過新石器時代,走過戰國秦漢,《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聚焦18家博物館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25件國寶,涵蓋了書法、繪畫、壁畫、畫像磚、雕塑、造像、金銀器、兵器、文書等多個門類。
這一季仍是每集5分鐘的體量,每天5集連播,延續了前兩季的風格,讓珍貴的文物從博物館走到公眾身邊,以鄰家朋友的姿態、平和近人的風格,講述歷史故事。
第一天播出的《洛神賦圖》、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等5件國寶率先登場亮相。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跟隨動態的洛神賦圖,曹植東返封地的旅程,微風吹起,觀者心動。在衣裙飄飛的曼妙仙姿中,人們看到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的洛神之美,在尋覓不得、再回眸已成幻影的“驚鴻一瞥”裡,愛與美幾近幻滅,遺憾化作了旅人最后的相思凝望。
曹植與洛神在洛水的這場“神仙邂逅”令不少網友嘆惋傷懷,夸贊“如同看了一部一鏡到底的紙上愛情電影。”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是怎麼寫出來的?好在哪兒?《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裡,大數據算法模擬書法真跡,重現了其創作場景,把觀眾帶到“永和九年”的會稽山。
“以簡單勝復雜,以無招勝有招”,觀眾仿佛握著王羲之的筆,即興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字如其人,文以載道。王羲之的性情、文採、書法完美融匯,躍然紙上。
六朝多名士,人物盡風流。魏晉“第一文藝天團”——竹林七賢在《如果國寶會說話》以另外的一種方式“出道”。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出土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墓,時代大致鎖定在南朝前期。這組畫面集合了魏晉之際的竹林七賢和春秋時期的隱士榮啟期,呈現了存世最早的七賢群像,也是已知作品中此番陣容的首度登場。
八位人物姿態瀟洒,位置相稱地分居兩壁,由不同種類的樹間隔和連接,這個場景仿如夢境,讓后世文人無限向往。
嵇康輕嘆:《廣陵散》於今絕矣,四十而終﹔阮籍獨自駕車,行到路盡頭,嚎啕大哭而后拆返﹔望穿雲煙的山濤﹔酣暢醉臥的劉伶﹔吟誦《思舊賦》的向秀﹔擅長彈奏的阮咸﹔善於清談的王戎。
六朝模范給觀眾吹來魏晉文藝的清爽“山風”,也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文化傳奇。有網友調侃道,“這就是所謂大佬的聚會呀!”
節目播出后,不少網友紛紛點贊,第三季新穎的技術表現和創新的解讀也讓本屆網友大開眼界,“連錯別字修改都不放過,如此真實還原自然書寫。王羲之不要面子的嗎?”“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這個拼圖很燒腦,這就是傳說中的混搭風!”
創作組不僅關注人們耳熟能詳的“魏晉風度”“大唐氣象”,還把更多眼光投向包括制造業、工程學、法治建設、對外貿易等方向的文明物証。
比如《立獅寶花紋錦》,以現代設計師視角解構唐代絲織品工序,用現代人易於理解的“編程”思維詮釋“大唐新樣”。又如《阿斯塔那俑與文書》,以劇場形式還原了一場發生於唐代的訴訟糾紛。
第三季之所以聚焦於魏晉南北朝到盛唐,該片總導演徐歡認為,這是文人意識覺醒、藝術蓬勃發展的時期,也是中華文明呈現包容性、多元化的時期。
該片總制片人史岩則表示,第三季繼續了前兩季的風格,但又在內容和技術呈現上取得突破和創新,文物的厚重分量通過最現代最流行的藝術方式得到表達,堪稱紀錄片的“輕騎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