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糧食安全“大文章”

——寫在西農大6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審之際

記者 程剛 見習記者 王姿頤  通訊員 耿蘇強

2020年06月12日07:08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書寫糧食安全“大文章”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試驗田迎來了“收割時間”。 本報記者 程剛攝

6月8日,記者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了解到,在農業農村部近期面向社會公布的2020年國審小麥新品種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培育的“西農100”“西農99”“西農369”“西農501”“西農20”“西農364”6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這些國審小麥新品種,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近10年來最嚴重的小麥條鏽病襲來、糧食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的背景下完成的。這份沉甸甸的科研成果,充分發揮了“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把好黃淮麥區第一道防線

“不管什麼季節,無論是在田間還是實驗室,我們對小麥的關注從沒停止。你看這片對比品種的小麥葉片發黃了,說明這個品種抗病性不行。你看,旁邊的小麥長勢良好,麥穗飽滿,同在一塊田裡,卻沒有受到一點病害影響……”5月25日,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小麥科研基地裡,正在田間忙碌的吉萬全告訴記者。

吉萬全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西農501”小麥新品種的主要育成人。他師從我國小麥遺傳與遠緣雜交育種研究領域泰斗李振聲教授,在小麥育種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

“雖然今年小麥條鏽病偏重,但我們培育的西農系列品種完全抵抗住了小麥條鏽病。”吉萬全說,小麥條鏽病作為黃淮麥區第一大病害,發源地在甘肅,條鏽病病菌孢子會隨風擴散。陝西作為國家黃淮麥區的第一道屏障,隻要陝西把小麥條鏽病控制住了,全國小麥條鏽病的發病率就會降低。“拿‘西農501’這個品種來說,它的特點是綜合抗病性較好,特別是在今年這個條鏽病高發的年份,表現出了很好的抗病性。”吉萬全介紹,從2011年開始雜交試驗,經過6年的品系選擇,之后進行了3年的國家區域試驗,這個品種的形成,花費了課題組整整9年時間。

育種由“吃飽”轉向“吃好”

記者見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李學軍時,烈日下的他頭戴草帽,正專心致志地查看小麥的長勢。衣著朴素、面容和善,這是李學軍給人的第一印象。

李學軍主要從事小麥遺傳改良與新品種培育工作,2006年他在美國留學期間,看到美國有很多專家致力於小麥營養學研究,而中國還停留在小麥高產研究上。受到小麥營養學“品質育種”的啟發,回國后,李學軍在育種工作中對小麥營養給予了更多關注。

小麥新品種“西農369”,穗紡錘形,長芒、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好,田間綜合抗病性較好,赤霉病抗性表現突出,適宜黃淮南片水地種植。在試驗田裡,李學軍指著前不久剛通過國審的小麥品種“西農369”對記者說:“此次國審品種‘西農369’的研究,就是滿足消費者對食物需求由‘吃飽’向‘吃好’轉變的具體體現。”

今年,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穩”“六保”工作要求,保糧食安全位列其中。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如今,在李學軍育種的道路上,他將育種與營養學相結合,力爭培育出更多符合當代人營養需求的小麥新品種,在農業產業的最前端發揮農科專家的智慧。

做好育種工作 端牢中國飯碗

每天早上7時不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馬翎建就帶領他的團隊進入麥田,逐一查看單株小麥的生長情況。馬翎建是小麥品種“西農99”的主要培育人,在小麥雄性不育和雜交小麥研究過程中,他針對雜交小麥應用的重大障礙問題,注重新材料、新方法以及基礎研究,追求高品質育種,曾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

“每天到地裡,先選擇產量高、品質好、早熟、免疫性強、抗倒伏的品種,做父母本,然后剔除發育不完整的麥粒,再進行去雄、授粉等操作,每一道工序,都將決定小麥下一代的品質。”馬翎健說。

憑著相同的對農業科研事業的拼勁兒,多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專家團隊育成多個小麥生產主導品種。

今年的國審品種中,“西農100”,矮稈大穗,抗寒耐凍,產量潛力大,田間抗性好,適應性廣,籽粒飽滿,商品性好﹔“西農99”,冬季抗寒性好,抗倒性強,田間綜合抗病性好,耐干熱風,熟相好﹔“西農20”,品質指標達到強筋小麥標准﹔“西農364”,主要品質指標達到中強筋小麥品質標准。此外,2018年國審品種“西農511”優質小麥新品種,經受住了2016年小麥赤霉病、2017年小麥條鏽病以及2018年倒春寒的惡劣氣候和生產條件的嚴峻考驗,從眾多小麥品種中脫穎而出,具有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和品質優良的特點,成為“優質、多抗”的“西農特色”品種的杰出代表。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最大小麥產區(黃淮麥區)品種的6次更新換代,其當家品種出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有4次﹔我省小麥品種的6次更新換代,全部採用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種子。在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育種專家們不斷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思想,用擔當作為書寫著國家糧食安全“大文章”。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