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王宜:讓中醫藥非遺項目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2020年05月25日13:3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王宜:讓中醫藥非遺項目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劉映)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中醫藥話題深受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接受新華網採訪,圍繞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主題,提出促進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及大眾的提案,推動中醫藥走進更多人的生活,發揮好維護健康之效。

新華網:今年兩會您關注哪方面話題,帶來了哪些提案?

王宜:我一直關注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問題,今年我帶來兩個提案:一是“關於進一步促進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惠及大眾”的提案﹔二是“關於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污水治理,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的提案。

新華網:促進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王宜: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要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再一次証明傳承數千年的“岐黃之術”澤被天下、護佑中華。中醫藥是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當代使命,就要讓中醫藥非遺項目走進更多人的生活,發揮好維護健康之效,進一步滿足當代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讓中醫藥文化非遺項目“活起來”。

新華網:讓中醫藥非遺項目走進更多人的生活,您提出了哪些建議?

王宜:就加強中醫藥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宣傳與開發工作,我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是加大中醫藥項目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的比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已公布的4批10類別137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傳統醫藥有137項,佔9.99%,與中醫藥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稱。中國傳統醫藥的方劑、療法不下十萬余種,而國家級非遺項目卻隻有百余項。中醫藥的傳承斷層問題導致很多中醫項目沒有得到好的傳承與發展。

二是加大中醫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比例。國家文化主管部門先后命名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3068人,其中傳統醫藥類別132人,佔4.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傳承,所以傳承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由於很多中醫診療技術需要長期學習並通過實踐方能領悟,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有興趣並有使命感願意傳承的人逐漸減少。有些民間中醫有獨特的治療方法,在實踐中療效已經得到証實,但尚未獲得國家的認可,不利於技藝的傳承。增加傳承人數量,利於獨特中醫診療技術的傳承。

三是增加單一型項目在國家級名錄中的比例。在傳統醫藥類非遺中,國家級名錄多為復合型項目,省級、市級、縣級名錄則多為單一型項目,而省級、市級和縣級名錄升級為國家級名錄較為困難。國家級傳統醫藥非遺是按照包容性的標准進行申報和批准的,省級、市級、縣級非遺項目多為呈碎片狀的單一型項目,是國家級項目的分項或組成部分。單一型項目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是對申請者世代傳承心血的肯定,也讓許多民間中醫藥人獲得了身份歸屬感。資金、政策、學術等各方面的支持也是對培養傳承人的鼓勵。

四是增加“民間實用土方”“少數民族醫藥”國家級非遺項目。在廣大農村、少數民族聚居區或欠發達地區,民間中醫在守護當地人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一些散落在民間的中醫絕技、中醫藥項目有獨特療效,但他們對非遺項目重視不夠,也不清楚如何申報非遺項目,應該加大調研、宣傳力度,充分發掘民間中醫寶貴財富,防止失傳,讓傳統醫藥成為國家醫療體系的強有力的補充。

五是進一步推動非遺項目產業化發展的扶持政策。大力促進中醫藥非遺項目向社會的普及。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新時代“增值”,惠及更多百姓,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在老少邊窮地區,中醫藥治療和保健方法成本更低,會大大減輕民眾的醫療負擔。如果中醫藥項目得到大力推廣普及,會減少“因病返貧”的情況發生。

六是加強民間中醫普查工作,搶救瀕臨失傳的傳統醫藥項目。有一些項目散在民間不被人知,有的處在瀕臨失傳的狀態。要繼續做好傳統醫藥類項目的普查工作,建立高效機制,做到發現項目快速上報並及時做好保護措施。

(責編:谷妍、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