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改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很多事,也推動許多產業走上了變革發展之路。各行各業“互聯網+”的腳步越來越快。其中,注重現場感、體驗感、參與度的體育賽事行業也開始探索線上發展。線下賽線上辦,成為世界各國體育辦賽的新趨勢。
雖然遠隔重洋 仍可同場競技
口罩在阻隔病毒傳播的同時,也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疫情期間,世界體壇幾乎停擺。各種需要現場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活動也因為安全考慮被一一叫停。而互聯網、5G等新技術在體育產業的廣泛應用,讓身在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同場競技成為可能。
4月24日和26日,高爾夫中國巡回賽——如歌高爾夫網絡爭霸賽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國內12個城市進行“隔空對決”。這是中國男子職業高爾夫選手第一次在模擬器上參加比洞賽。選手們隻需要站在幕布前揮杆擊球,高速攝像測量儀就會記錄選手的揮杆速度及球的飛行方向。球的飛行軌跡及落點軌跡會被完整、清晰地展現在顯示屏上。新媒體技術和高爾夫模擬器的搭配使用,讓高爾夫比賽實現了遠程多個城市同場競技。觀眾可以通過手機觀看抖音、高爾夫頻道等媒體平台的直播,並可在家參與互動。
“當我們知道遠程對戰模式可以達到預期的實戰效果后,立即想到組織一場這樣的比賽。這場比賽的競賽組織、賽制設計都嚴格按照職業賽的標准進行。”高爾夫中國巡回賽首席執行官嚴軍說。
據介紹,此次高爾夫中國巡回賽——如歌高爾夫網絡爭霸賽使用的模擬器採用國際領先的智能硬件、全球頂級的3D引擎,不僅可以1比1真實還原多個中國知名高爾夫球場,還能最大化模擬不同天氣對高爾夫球飛行造成的物理影響。還原真實能達到怎樣的程度,是此次高爾夫線上賽的最大關注點。
參加了該項賽事的高爾夫運動員劉晏瑋說:“我自己很少打模擬器比賽,更從未在模擬器上參加比洞賽。這樣的比賽形式對我而言很新鮮。很開心在所有賽事都停擺的時候,我們可以為球迷朋友獻上這樣一場精彩的‘雲’比賽。”
4月17日,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官方將F1中國大獎賽的賽道“鋪”在了線上。賽車引擎咆哮般的轟鳴聲在音箱中回蕩。參加這場特殊線上大獎賽的選手共有20人,包括F1電子競技職業玩家、跨界體育明星以及7名F1職業車手。
考慮到職業電競玩家和F1車手的差異,虛擬比賽中使用的賽車採用了固定調校和平等的性能設定,並降低了機械損耗。另外,參賽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使用防鎖死和牽引力控制功能以降低操作難度。
盡管比賽的“輔助”力度如此之大,但比賽結果並無過多懸念。職業車手們正常發揮,包攬了前三名。其中,法拉利車隊的車手勒克萊爾奪冠,紅牛車隊的車手阿爾本獲得亞軍,目前擔任F1雷諾車隊試車手的周冠宇獲得季軍。
國際頂級賽事 試水線上辦賽
高爾夫、賽車這類非直接進行身體對抗的體育賽事可以在線上辦,足球比賽、籃球比賽可以嗎?國際頂級賽事可以嗎?
4月17日,由香港足球總會舉行的網上電競港超比賽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賽程。參賽的10支球隊由電腦抽簽決定對決雙方。比賽中,由每隊派出的陣中電競好手,在電競世界中操控自家球隊過關斬將。線上足球賽讓廣大球迷在這段體育空白期感受到了別樣的精彩。
4月27日,在第四屆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八強賽上,同樣上演了一場精彩的網絡對決。身在北京的中國棋手謝科與身在東京的日本棋手一力遼通過騰訊野狐圍棋平台展開“雲”對弈。這是世界圍棋頂級頭銜戰在正賽中首次採用網絡對局的形式,譜寫了世界圍棋發展的新篇章。
其實,將國際頂級賽事搬到線上進行並不突然。隨著相關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中國圍棋協會早已通過男、女圍甲網絡熱身賽等線上賽事積累了豐富的網上辦賽經驗。與其他體育項目相比,圍棋具有明顯的智能化優勢。即使在疫情發生前,棋手們對於網絡比賽和網絡訓練也不陌生。而且中國圍棋隊、韓國圍棋隊等世界一流強隊也很早就借助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開展日常訓練。但此次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八強賽與以往的公益性圍棋網絡賽事活動不同,這是世界圍棋頂級頭銜的線上爭奪。
在陝西,大量的體育賽事同樣正在移師線上。
4月22日,由陝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陝西省田徑協會、i奔跑全民運動聯盟主辦,陝西省體育產業集團承辦的線上馬拉鬆賽舉行。該比賽設置了歡樂跑(5公裡)、健康跑(10公裡)、半程馬拉鬆賽(21.0975公裡)等3個組別。公園、學校操場、街道、跑步機……參賽者可自由選擇跑步地點,隻需在截止日期前上傳通過任意跑步軟件記錄的單次跑步信息,完成所報組別對應的公裡數,即可完賽。
為營造全民知曉、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十四運會氛圍,持續引導廣大群眾科學健身、強身健體,陝西省體育局,陝西省體育總會,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陝西省籌委會群眾體育部、新聞宣傳部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在全省實施“我要上全運”全民健身“雲”行動,通過“雲”發布、“雲”直播、“雲”賽事、“雲”舞台、“雲”互動和“雲”論壇,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融媒體平台,多渠道普及推廣科學健身知識,開展全民健身網絡賽事活動,掀起群眾體育鍛煉新熱潮,滿足三秦百姓全民健身新期待。
據介紹,“我要上全運”全民健身“雲”行動將是陝西省今后一個時期開展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的一項常態化工作,目前已經進行了迎全運“弈”起來、“棋”樂無窮、“繩”採飛揚、玩轉柔力球等“雲”直播活動。6月底前,陝西還將策劃安排20余場“雲”賽事活動。
團體項目上“網” 技術限制頗多
部分體育賽事從線下移師線上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戰。
不難看出,以棋類項目為代表的智慧型體育項目,更多是在調動和發揮運動員智力,進行心理方面的對抗,在考驗體能方面的比重較輕,其比賽形式較單一。不論是線上賽還是線下賽,隻要有專業裁判監督,棋類項目比賽的公平性、觀賞性和成績的可靠性,幾乎不受辦賽形式影響。
主要考量運動員體能、力量、敏捷、柔韌性、神經反應速度等的傳統競技類體育項目,對現實性、對抗性要求極高。在線上舉辦這類賽事依然存在大量技術限制。以高爾夫項目為例,即使模擬器的還原度再高,但線上比賽依然與在現實中進行的比賽有所區別。在現實比賽中,天氣突變、球在飛行中撞到飛鳥等意外情況時有發生,而且運動員的手感幾乎可以決定比賽結果。這些效果是模擬器目前無法實現的。
足球、籃球等團體項目的比賽移師線上,其實際操作難度更大。讓每個運動員都參與到模擬器比賽中,在當前這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隻通過單人來操作一支隊伍進行線上比賽,這種比賽形式更偏向於電子競技。
此次在陝西舉行的線上馬拉鬆賽是線下賽事線上辦的成功實踐。因為報名門檻低、參賽形式自由便捷,其群眾關注度和參與度非常高。全網關注量達到82萬人次。
周海紅是本次線上馬拉鬆賽的參與者之一,經常在西安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跑步鍛煉的她,在西安的跑步圈中小有名氣。近幾年,國內的大小馬拉鬆賽幾乎被她跑了個遍。對於線上開展的辦賽形式,周海紅說:“雖然不能和大家一起奔跑,但這樣的比賽也非常有意義,可以督促大家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堅持鍛煉身體。”
西安市田徑協會秘書長劉建國說:“將路跑賽移至線上進行實屬疫情下的無奈之舉,但在促進全民健身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全民全運,健康你我,這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我們辦賽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更多群眾加入體育鍛煉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