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頓燒烤夜宵下肚,次日醒來睜開眼睛覺得疼且有異物感,眼皮紅腫,像長了“小痘痘”,難道是上火了?其實,這很可能是長了麥粒腫(瞼腺炎)。它的出現常與不恰當的生活習慣有關,如飲食偏好辛辣、平時洗臉不注意眼部清潔等。一些人以為這種“小痘痘”很溫和,一兩周就能自愈或者滴一下眼藥水即可,殊不知,不正確的護理方式,可能會給眼睛留下一道疤痕。
案例:
美女天天吃火鍋
數顆“痘痘”留下疤
東北姑娘小悠(化名)今年春節經歷的一連串遭遇,讓她的眼睛留下了一道淺淺的線性疤痕。盡管不仔細看看不出來,但是她還是感到懊悔不已,如果及時到醫院治療,就不會讓這小小麥粒腫發揮出如此“威力”。
今年春節,小悠來廣州過年,喜歡吃辣的她時不時點外賣火鍋,吃得不亦樂乎。一日醒來,小悠發現左眼長了一顆麥粒腫,於是前往藥店購買眼藥水滴眼。一周后未有好轉,反復發作。過段時間后,這顆麥粒腫更進一步長大了,導致眼瞼腫脹,並且繼續爆發,竟然長出了好幾顆,小悠慌忙去看醫生。
“疫情期間小悠害怕去醫院,等睜不開眼時過來就診已經耽擱了最佳治療時機。臨床發現,腫塊裡面膿液纖維化,非常黏稠,無法使用常規的挑破排膿方法,隻能在皮膚表面排膿引流,皮膚表面有了傷口,最后眼瞼處留下了一條小小的線性小疤。”接診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眼科主任夏朝霞副主任醫師表示。
這些因素可導致
眼睛長出麥粒腫
“麥粒腫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其實就是眼瞼腺發炎,我們瞼緣的瞼管與眼睫毛處有一個小小的開口,本來有正常菌群,在個體免疫力變弱,外界因素影響下引起細菌感染,就會容易長出麥粒腫。”夏朝霞介紹。
在日常生活中,麥粒腫很常見,一些因素容易誘發它的出現。例如入夏以后天氣越來越炎熱,油脂分泌旺盛的人,如果不注意做好清潔工作,或者是習慣性未洗手之前揉眼睛,都容易招來細菌感染。飲食方面,喜食辛辣、甜食、肉類而少食蔬菜的人士容易“中招”。用眼習慣不良的人,如眼部清潔不佳,或頻繁化眼妝而卸妝不徹底,或長期佩戴角膜接觸鏡、隱形眼鏡、美瞳等而沒有做好消毒,也是高發人群。此外,伴有瞼緣炎(一種位於眼瞼邊緣的慢性炎症)、高血脂、糖尿病、酒糟鼻、年齡增長、激素紊亂等,均是誘發因素。
居家護理選對眼藥水
必要時應及時就醫
怎麼判斷眼睛長的“小痘痘”是麥粒腫?夏朝霞介紹,一般來說可用“紅、腫、熱、痛”四字形容。此外,麥粒腫常見有兩種,一種是長在眼瞼外,出現於睫毛根部,紅腫范圍彌散,硬結大小形狀像麥粒﹔還有一種是出現於眼瞼內面,腫脹區域較局限,眼瞼表面不明顯,而掀開眼皮可見。
對於這種“小痘痘”,一些人常通過“挑針眼”來處理,認為把膿液挑破了就可以了。不過專家建議,這樣的操作應交給專業的醫生處理。一般麥粒腫病程約1~2周,免疫力正常的人群可自愈。在初期膿腫未形成階段,可居家熱敷,用熱毛巾敷眼,每日3~4次,每次15分鐘。對於兒童,在夜間睡覺前可以用棉簽蘸溫熱水,清潔瞼緣根部,可幫助減少八成的感染風險,有助於麥粒腫的消散。
一些市民喜歡自行購買眼藥水或者眼藥膏處理患處,對此,夏朝霞提醒,選對眼藥水和藥膏非常重要,眼藥水應選抗生素眼藥水,眼藥膏則注意不要使用過於黏稠的,否則不利於熱循環。
“無論任何時候,切忌用手擠壓!”專家解釋,這是因為我們眼瞼的靜脈缺少靜脈瓣(一種防止血液逆流的結構),還連通著顱內血管,用手擠壓可使炎症逆行擴散至眼眶深部組織(眶蜂窩織炎)甚至顱內,或引起敗血症,危及生命。
夏朝霞提醒,麥粒腫膿腫形成后,不要輕易在家中處理,以免消毒不好導致進一步感染,或處理不當留下瘢痕,一不小心還可能傷了自己。對於有基礎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患病后不建議居家用藥,而是直接到醫院就診。特別提醒,臨床上常有老年人以為是長了麥粒腫去醫院看病,但是個別患者在處理后發現皮膚糜爛、發黑,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排查。這是因為老年人腺體萎縮,長麥粒腫概率並不高,更需警惕的是瞼板腺癌的可能,因此要注意復查,必要時增加病理檢測排查瞼板腺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