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簽”船票的堅守 千年古渡現時代風華

2020年05月20日14: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竹簽”船票的堅守 千年古渡現時代風華

中新網溫州5月19日電(記者 趙曄嬌 張丹 通訊員 黃瑞成)乘客遞進2元錢,“嘩啦啦”,售票員從窗口遞出來一根小小的竹簽,這就是飛雲江渡口使用了近一個世紀仍在使用的竹簽船票。如今到飛雲渡坐船,取得這根竹簽,仿佛置身渡口穿越千年。

飛雲渡位於浙江瑞安港中段,處於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飛雲江下游,是飛雲江最大的渡口,自古為平瑞兩邑和浙閩兩省商賈行人必經的交通要津。北岸碼頭在瑞安市玉海街道南門,南岸碼頭在瑞安市飛雲街道馬道村江濱,來回渡程余3千米。

幾千年來,飛雲江的渡船靠“順風順水”航行南北兩岸。看今朝,憶往昔。如今江上大橋通車,渡口繁華不再,灼灼歲序,小小“竹簽”的背后,“飛雲”依然堅守。

竹簽船票既環保又好用

來到飛雲渡坐船,售票窗口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每客2元”。

乘客遞進2元錢,“嘩啦啦”,售票員從窗口遞出來一根小小的長約十來厘米,寬二三厘米的竹簽。尖頭涂著綠色,寬頭涂著藍色,背面印著一個用火烙上去的“渡”字。

由於長期頻繁使用,竹簽表面非常光滑,上面的油漆大多已經脫落。這竹簽船票已經在飛雲江渡口使用了近一個世紀。

“拿竹簽做渡船票,在解放前就已經開始用了,到今天大約已有近百年歷史。用竹簽當票,是為了節約制票成本,循環利用又環保。”瑞安市輪船公司總經理胡鬆標告訴記者,現在渡口用的船票有全票和半票兩種,並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全票的竹簽兩頭涂有不同的顏色,半票的竹簽全身涂著同一種顏色。

民國初期,實業家項湘藻創辦“通濟輪船公司”后,把公司的具體事務交托女婿沈公哲打理。據有關史料記載,竹簽船票是項湘藻的女婿沈公哲發明的。

沈公哲曾在日本留過學,喜歡動腦筋,思想新潮。他從碼頭搬運工人用竹簽計件中得到啟發,叫人把竹子制成長約20厘米、寬約2.5厘米的竹簽,頂部削尖,頂下頸部兩側刻成波浪鋸齒型,還在兩端涂上兩種不同的顏色,並用火印烙上“通濟輪船公司”六個焦黑的字作為防偽標志。

竹簽船票就此誕生。

從官渡到輪渡

數百年來,飛雲江兩岸的人們就為如何過渡口而探索著,民渡、官渡、義渡,反反復復,幾經周折,最后以輪渡的形式延續至今。

史料記載,元延祐六年(1319),暴風覆舟,溺死多人。郡守趙鳳儀祭江后,督造渡船10隻,兩岸對開,飛雲渡的安全有所改觀。到明弘治間(1488—1505),飛雲渡尚有渡夫20名。

明嘉靖元年(1522),飛雲渡由民渡改為官渡。后來,因倭寇騷擾等原因,官府補貼難以兌現,致使渡船年久失修,僅存4隻。嘉靖二十九年,為恢復正常的交通秩序復造渡船10隻,並給渡船和渡夫編上號數“實名登記”,又聘請12名正直負責的耆民(年高有德之民)專事稽查,規定每日每船各來回10次。

明后期,戰爭之時,飛雲渡也因經費短缺,不得不中止官渡。天啟六年(1626),在縣令和當地父老的共同努力下,從捉襟見肘的縣庫中擠出經費得以恢復,勉強維持5年,后終將官渡堅持下來。

清康熙十六年(1677),官府決定將飛雲渡由官渡改為義渡,免費渡客,置渡船38隻。后因經費難以為繼,康熙十九年復民渡,渡費每人銅板3至5枚。

1915年,項湘藻等人創辦的瑞安通濟輪船公司將永瑞河輪引用於飛雲渡,稱之輪渡,從而結束了飛雲渡千年木船擺渡的歷史,開創了動力擺渡的新紀元。

渡輪初為機輪拖駁船,1978年冬,首艘400客位150馬力鋼質渡輪投入營運﹔1979年起增開夜渡客輪。1982年至1985年間,再增4艘鋼質渡輪,其中3艘客輪對開,每隔5分鐘一渡,日渡3至4萬人次,比20世紀五十年代渡量增30倍。

每根竹簽都記載著一段歷史

幾百年來,飛雲渡的渡船票幾經更改,從錢幣銅板到食物雞蛋再到竹簽當票,渡費也連年漸漲,依稀傳達出古渡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朝到清朝年間,飛雲渡渡船費一直向旅客收取銅板,渡費從每人2至3枚漸漲至3至5枚。在清朝康熙年間,如江面遇風,渡費增至銀角子1枚(值銅板10枚)。

民國四年(1915年)后,飛雲渡由項湘藻等人創辦的瑞安通濟輪船公司經營,渡費一度增至每人銅板6枚。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至解放前夕,由於幣值暴貶,渡費改收每人雞蛋1至2個,從而出現了飛雲渡歷史上鮮有的採用實物收費的奇特景象。

新中國成立后,飛雲渡獲得新生,鋼制渡輪投入營運。至1985年,飛雲渡3艘客輪對開,每10分鐘1班,日渡旅客3至4萬人,比20世紀50年代增長30倍。同時,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渡費也由50年代的每人3分逐步提高至8分。

在飛雲江尚未建橋時,南來北往要過江的車輛全部都擠在這裡,過渡候上一天一夜是常事。因此,“跑遍天下路,最怕飛雲渡”,成為人們對飛雲渡最深的印象。

1989年1月6日,飛雲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一橋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車輛經大橋隻需兩分鐘就可順利過江,一改以往“行路難”的歷史。飛雲渡從此不復往日繁榮。飛雲渡渡客有所減少。1993年至2007年,飛雲渡日渡人數始終維持在2.8萬人左右,渡費逐步提高到8角。

現在,飛雲渡已不見幾十年前的繁榮景象,每天輪渡的日客流量2000人次。飛雲渡的繁榮到冷清,已經成為時代進步與城市變遷的見証,它是城市發展留給人們最美好的風華記憶。不管未來如何,每日發船的汽笛聲會照常響起,迎來送往一批批過江的人群。

(責編:左瑞、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