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提倡“分餐制”、用起公筷公勺,培養文明用餐。 如何用“分餐”把好“入口”關卡?“公筷公勺分餐”具體實施細則有哪些?公眾對此有何看法?本網進行了走訪調查。
餐廳入口張貼的建議標語 人民網任志慧 攝影
從“公筷公勺分餐”到“文明餐桌” 用餐好習慣漸行漸近
近日,陝西省商務廳等部門聯合印發了《 陝西省餐飲服務業“公筷公勺分餐”行動實施指引》(以下簡稱《實施指引》),對餐飲行業施行“公筷公勺分餐”提出了要求。《實施指引》從“宣傳引導、規范配置、分類實施、加強管理”等四方面提出了15條服務要求,在陝西全省范圍餐飲行業廣泛實施。
官網截圖
從在店內顯著位置擺放“公筷公勺分餐”溫馨提示到提倡通過優惠打折鼓勵引導消費者響應倡議﹔從“公筷公勺” 應標有“公”字顯著標識等的規范配置到根據餐桌規格、實際用餐人數等情況,選擇採用“一人雙筷”“一菜一筷”或“一菜一勺” 等的因地制宜﹔從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和餐飲行業社團組織應積極推動該行動到企業應將“公筷公勺分餐”配置納入日常備餐和引導流程。這份《實施指引》作為一項行業服務指南,為防止“病從口入”和餐桌浪費,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樹立文明餐桌新風尚提供了詳細的引導方案。
據了解,今年4月份陝西省委文明辦就印發了《陝西省“文明餐桌”實踐行動方案》,方案中提到,10月底前,所有餐飲服務經營單位實現公筷公勺配備和使用率達到100%,機關單位、學校、養老機構食堂分餐分食或公筷公勺全面落實,“文明餐桌”在全省基本形成共識。近日,陝西省銅川市也將使用公筷公勺寫進了已進入審議程序的《銅川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裡。
在西安不少餐飲場所可以看到,許多餐廳都在明顯的地方張貼著“使用公筷”的標語,公筷、公勺、分餐盤使用正逐步成為一種新風尚。
雁鳴湖休閑公園內的一家餐廳,桌上擺放著公筷。 人民網任志慧 攝影
5月11日晚,適逢用餐高峰期。食客在經過掃碼登記、體溫測量等常規“關卡”后,走進位於西安雁鳴湖休閑公園內的一家餐廳,在吧台及餐桌附近都擺放著醒目的標語:“為了大家健康,請您使用公筷”。 “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很支持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我們餐廳一個桌子放1-2副公筷並倡議顧客使用。但不可否認,部分食客缺少用公筷公勺的意識,有的食客吃著吃著就把吃飯的筷子和夾菜的筷子弄混淆了。”餐廳經理如是說。在餐廳就餐的王先生表示,盤子裡單獨擺放公筷、公勺,我覺得非常貼心,而且讓我們自己用起來也感覺到很安心。
菜品配有公筷或者公勺 人民網任志慧 攝影
“合餐”就關系親密嗎? 分餐不分愛,尊重與負責才是最好的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也讓人們再次思考分餐的意義。畢竟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裡,“合餐”代表關系親密,“分餐”反之亦然。
其實表達親密情感的方式很多,不在一個碗裡吃飯不見得就是關系疏遠的表現。分餐並不會分愛,而是一種嶄新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家住西安北郊的龐女士表示,我有時候出門跟人聚會,最受不了那種拿著自己筷子在盤子裡挑來挑去的人了。以前不好意思說,現在分餐制提出來后,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安心聚會了。我太支持這個倡議了。
如果說人們對於在外就餐實行“分餐制”還存在難度的話,那麼在家庭內部施行就是難上加難了。家住西安曲江的曉玲一家三口,已經開始慢慢在家庭內部開始進行分餐制的嘗試了。“雖然剛開始大家有些不習慣,但沒過多久,家人也就適應了。習慣成自然,為了全家人一起擁抱健康生活,我會堅持下去的。”曉玲說。
“要積極倡導和推進公筷公勺的使用。”陝西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一科副主任醫師宗偉表示,幽門螺杆菌的傳染力很強,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口-口、口-糞”傳播,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如果一家人中一人感染,其他成員如配偶及子女感染的概率極高。此外,經常在外就餐或與幽門螺杆菌已知感染患者有密切接觸者均可增加感染概率。“大家在日常進食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推行分餐制、公筷制,要加強對餐具進行消毒並做好保管,避免消毒后的餐具被污染”宗偉說。
陝西省衛健委疾病控制處近日發布了第一季度陝西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報告中指出,伴隨氣溫逐漸升高,腸道傳染病進入流行期,公眾要注意個人飲食衛生,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因此,為了你我的健康,推行分餐制勢在必行,這不僅是“傳遞文明”,更是“呵護健康”。
曉玲一家三口的日常分餐 網友供圖
曉玲一家三口的日常分餐 網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