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帶你領略大宋文化

本報記者 張家禎

2020年05月11日06:37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清平樂》帶你領略大宋文化

朝堂之上,范仲淹、晏殊、歐陽修等人陸續登場,打開了歷史上的文學盛世﹔市井之中,車水馬龍的州橋夜市,熙熙攘攘的汴京街道,繪出北宋時期的民生百態。正在播出的電視劇《清平樂》用視覺體驗讓觀眾重回北宋,感受歷史上那個能人輩出、百業昌盛的時代。大氣素雅的色調,中國傳統美學的構圖,極簡風格呈現出“柔和又高級”的感覺……《清平樂》從服飾、道具、台詞、場景布置等方面用心雕琢,彰顯了素雅清淡、簡潔質朴的美學特點。

如今,古裝劇已經成為傳承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清平樂》成為繼《琅琊榜》《甄嬛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后的又一“良心劇”。這部劇在創作中,還原細節,引導人們了解歷史、關注文化、傳承思想,讓追劇的觀眾深深沉浸在這段北宋時期的歷史之中。

從飲食到穿著,喚醒歷史溫度

“先嘗嘗這蜜餞李子雪花糕,糖漬梅子餡兒的那個千層酥,得多等些時候,那個點心費工夫……”劇中,宋仁宗來到梁家蜜餞店找尋兒時的味道,梁婆婆把店中的招牌點心為宋仁宗一一端上,蜜餞成為貫穿劇情的重要元素之一。很多觀眾覺得蜜餞像是現代的甜點,但在宋代,蜜餞已經很受食客歡迎。

蜜漬這種食物加工方式在唐代就開始大規模使用,當時人們採用蜂蜜浸泡的方式更好地保存了進貢朝廷的水果。到了宋代,蜜漬食物制作更加精細,品種更加多樣,由蜜漬發展為兼用蔗糖和干制兩大類。經選果、洗淨、浸泡、熬制等工序,色味俱佳。這樣的制作方式逐漸完善並一直沿用至今。

宋代的餐飲服務體系裡還專門設立蜜煎局,負責研發制作蜜餞干果。蜜煎局專門負責制作櫻桃煎、琥珀白果、西京雪梨、千層酥等點心,留住了時令水果的風味。

服飾妝容也是這部劇的一大看點。《清平樂》服裝精良考究,制作誠意滿滿。宋朝重文風、好素雅,劇中堅守這樣的原則,無論是衣著還是建筑、瓷器走的都是高雅路線。在皇帝通天冠、皇后鳳冠等方面,《清平樂》依照相關史料進行復制,設計十分精美。

電視劇中,宋仁宗所佩戴的幞頭被觀眾調侃。幞頭之所以在宋代流行,據資料記載,確為保持社交距離,戴著這樣的幞頭上朝,官員們為了避免幞頭碰撞,彼此就會保持一定距離。

從詩詞到發明,承載古代文化

“劇中出現的宋代名人我都十分熟悉,尤其喜歡范仲淹。他《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讓人回味無窮。”西安醫學院大三年級學生穆雪晨也在追《清平樂》,剛開始看就被劇情深深吸引了。從范仲淹、晏殊、歐陽修到司馬光、張載、宋祁……這部劇中有太多的歷史名人,他們詩文的影響力也一直延續至今,經常需要學生們全文背誦,在《中國詩詞大會》《詩書中華》《中華好詩詞》等節目中,宋仁宗時期出現的古詩詞也是頻頻“登場”。

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大家都出現在宋仁宗時期,實際上,宋仁宗時期涌現的人才並不止這六位,當時名動一時的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大多是在宋仁宗時期登上歷史舞台的。

“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宋朝因為極其重視文教事業,所以文化學術的成就極高。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宋代的科技事業也舉世矚目。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這三項均出現在宋仁宗時期,並得到大規模的應用,不僅推動了當時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也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宋朝在宋仁宗時期達到全盛,《清平樂》在讓觀眾了解宋仁宗一生的同時,體驗到了“仁宗盛治”。當影視劇“慢”下來,觀眾的心也“靜”了下來,可以對一個時代用心回望、細心回顧,從劇中解讀中國傳統文化。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