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日中午,大廚小館在門口擺放外賣飯菜,供就餐者選購。隨著復商復市步伐加快,為減少人員聚集,西安許多餐館重新開門營業時,把做好的飯菜直接擺在餐館門口進行銷售,受到市民歡迎。本報記者 袁景智攝
“目前來看,門店銷售情況比預想要好,營業額能達到疫情前的五六成。”4月8日,花田煮西安直營店運營總監張麗告訴記者。
天氣漸熱,按下“復工鍵”的西安煙火氣也越發濃郁。據餓了麼數據顯示,3月陝西僅面食一項,外賣訂單激增6倍。
小餐飲銷售短期反彈
宅家做飯的經歷讓熱愛美食的陝西人對面食、烤肉、涼皮等久違的味道心心念念。西安王菊面館鐘樓店負責人王佩說,近期門店每天面食在餓了麼平台的銷量保持在400至500碗,店裡如今24小時營業。
4月7日8時許,位於西安市興慶路的拴馬樁擀面皮交大店已經忙碌起來。該店負責人李鵬清點好加工點送來的150公斤面皮,核對當天需要的各種物料,召集員工對60平方米的店面進行清掃和消毒后,一天的營業開始了。
李鵬告訴記者,這家店3月2日重新營業,銷售額迎來一個小井噴。銷量最高的一天,店鋪銷售額超過1萬元,共賣出500份肉夾饃、600份涼皮。這兩項銷售數據相當於往日平均數據的近兩倍。
3月20日恢復堂食以來,店裡的銷售情況基本與此前持平,日營業額在6000元左右。李鵬說,按照相關部門防疫要求,店裡最多坐近20名顧客,不過很多顧客還是選擇外帶。目前,店裡的營業額外賣佔比超過六成。
在李鵬看來,疫情對小餐飲的影響肯定有,但他認為,餐飲業是剛需,而且政府提供了很多措施幫助小企業渡過難關。例如,西安市碑林區勞保部門聯系了郵儲銀行為中小商戶辦理無息貸款。遞交材料沒幾天,他已經收到銀行工作人員的反饋,15萬元兩年期貸款將很快發放到位。這項無息貸款是由財政貼息,僅利息一項就省了幾萬元。
尋求“線上+線下”轉型
疫情后西安人最好哪一口?烤肉、火鍋必定榜上有名。這些原本講究現做現吃、口感要求高的餐飲品類,在疫情防控影響下,外賣銷售從以往銷量不高、不被重視的輔助渠道,成為食客與店家的主動選擇。
小楊烤肉運營經理袁小鋼表示,3月1日起,小楊烤肉西安高新店、建設路店、朱雀店等都上線了外賣平台。疫情前,因為烤肉生意口感要求高,在單店日營業額中,外賣營業額佔比隻有一成左右。疫情防控期間,外賣渠道銷售額貢獻明顯。3月13日,西安10余家規模較大的小楊烤肉店重新開啟堂食。目前,各家店保持著外賣渠道的維護和新產品開發,還准備推出特產銷售、早餐團餐等零售品類。
花田煮目前在西安有10家直營門店,截至4月8日已經有7家店重新營業。張麗介紹,開啟堂食以來,賽格店、熙地港店人氣較旺。除賽格店外,大部分門店開通了外賣渠道。為了吸引顧客,花田煮各門店試水外賣渠道預售,率先在線上推出五折至六折的消費代金券、優惠套餐等。目前,除了在外賣平台推出折扣套餐外,花田煮還積極研發新菜品、套餐等。
餐飲業主動適應變革
阿裡本地生活數據顯示,3月下半月,陝西線下消費整體呈現較快復蘇,環比2月同期增速位列全國第四,西安環比增速位列全國一二線城市第一。3月陝西餐飲線下消費中,日韓料理、烘焙糕點、各類燒烤等消費回暖最明顯,小吃類銷量在3月最后一周環比增長接近八成。
疫情防控期間,陝西餐飲業積極開展自救,拓展線上業務。部分五星級酒店的餐廳、咖啡廳和大堂吧、酒廊放下身段,主動轉型線上,接入外賣平台。以西安盛美利亞酒店為例,這裡推出58至78元不等的套餐,餐廳和酒吧內餐品都可以通過外賣訂購﹔西安君悅酒店推出40至80元的外賣套餐。
疫情倒逼餐飲企業主動變革,積極擁抱數字化,拓展外賣等銷售渠道。李鵬說,疫情發生后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更加注重食品安全。這就要求餐飲業經營者在食材的新鮮程度、就餐環境改善、服務質量提升等方面做出積極改變。做好合理分餐,主動適應堂食轉外帶等變化。張麗表示,目前各門店在環境消毒、餐具衛生等方面尤為重視,門店服務人員也會在顧客就餐時主動提醒其使用公筷,為顧客創造安全放心的就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