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陵區依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的馬家底民宿項目。本報記者 程剛攝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奮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引領示范區,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三村攜手 合力打造金銀花種植示范基地
4月19日,記者在楊陵區揉谷鎮權家寨村金銀花種植示范基地看到,350畝金銀花長勢正旺。權家寨村黨支部書記潘建輝信心滿滿地說:“按照今年的行情,金銀花市場收購價不斷走高,我們制定的去年種植、今年見效的產業發展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據介紹,2018年,權家寨村被評為省級黨建示范村,但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卻是短板,這讓村“兩委”班子很著急。經考察研究后,村裡決定發展投入小、見效快的金銀花種植產業,來彌補村集體經濟發展短板。
“一村富不算富,還要帶動周邊村子一起富”是潘建輝搞三村聯合發展產業的初衷。作為黨建示范村,權家寨在積極謀求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為了讓金銀花種植產業形成規模,潘建輝又把目光投向了周邊同樣缺少特色產業的秦豐村、太子藏村。2019年8月,經過多次協商,3個村的集體經濟組織聯合成立了楊凌三鼎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投資300萬元,攜手發展金銀花種植產業。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太子藏村黨支部書記牛升旗說:“有土地的出土地,有技術的出技術,懂經營的搞經營,我們3個村子聯合起來,勁往一處使,就是想讓群眾都搭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這班快車,一同致富。”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群眾干不干,關鍵看示范。黨員干部踴躍帶頭,村民才有足夠的信心參與其中。最早入股的村民張文靜說:“今年5月金銀花就能採摘,一畝地收益最少3000元,入股肯定賺了!”
楊凌三鼎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后,不僅發展金銀花種植,而且謀劃產業的融合發展。目前,3個村的黨員干部齊上陣,帶動入股村民全力打造集研發、精加工、旅游、健康養生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企業,讓村集體經濟日益壯大,村民收入不斷增加。
創新思路
村集體產業發展再升級
當下,正是紅薯苗銷售旺季,揉谷鎮田西村村民趙宗明和田寧善忙得不可開交。田寧善說:“紅薯育苗我們村裡搞了幾十年,我和趙宗明都是育苗大戶,以前大家是各干各的,加入合作社以后,村裡的育苗產業開始成規模快速發展,不少客戶慕名而來買我們的紅薯苗。”
過去,田西村貧困落后,為了破解村集體產業發展難題,2015年,田西村成立了楊凌田西甘薯專業合作社,以紅薯種植、紅薯育苗、紅薯系列產品深加工為主要經營業務,把村裡的傳統紅薯產業做成產業鏈。2016年,田西村又成功注冊了“田薯叔”商標,開辟了用特色品牌引領產業發展新路徑。此外,田西村以紅薯育苗和紅薯種植為主導產業,積極探索,建立集循環農業、農事體驗、農科文旅為一體的產業融合示范園。村上成立田薯產業品牌形象店——田薯叔的小灶房,打造了“田薯叔”紅薯品牌“網紅”形象店,以連鎖經營的模式,鼓勵村民“走出去”,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如今,田西村的薯類產品已經搭上了“電商快車”,遠銷到新疆、山西等地。
田西村村民僅憑紅薯育苗一項,每年純收入可達3萬元。當前,田西村正大力建設集紅薯產業、花卉產業、創意農業、養生度假、兒童拓展訓練等為一體的多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
挖掘特色
民宿產業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4月20日,楊陵區崔東溝村馬家底民宿產業項目現場,基礎配套設施、休閑娛樂體驗等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
去年以來,馬家底依托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質的自然環境,大力發展以“農業+鄉村旅游”為核心的特色民宿產業。這是楊凌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激活農村集體經濟的生動實踐。
崔東溝村黨支部副書記馬乃生介紹,項目建設以來,民宿1號院和3號院現已建成,其他院落改造正同步推進,村民參與性非常高。截至目前,馬家底宅基地流轉協議簽訂已達60%,35戶村民騰出空房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還有一部分條件較好的家庭將自行改造住房。
接下來,項目非建區的綠化美化工作也將跟上,6000多平方米的波斯菊、百日草、金盛菊、千人菊等將為馬家底再添芬芳。今年“五一”期間,部分旅游休閑項目將對外開放。
談到馬家底的變化,馬家底集體經濟合作社董事長馬許戈感慨萬分:過去的馬家底村遠、路爛、溝深,耕地有限,后生娶個媳婦難上加難﹔今天的馬家底,道路干淨整潔,河流清澈,樹木郁郁蔥蔥,許多旅游愛好者周末前來“打卡”,馬家底從無人問津之地變成了“網紅”。
一屋一舍一方田,一村一產不得閑。權家寨的“金銀花”、田西村的“紅薯”、馬家底的“精品民宿”、寨東村的“服裝”、王上村的“隋文化”……如今的楊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各村實際,致力於特色產業打造,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支撐引領作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全面發力,廣大群眾以信心百倍的姿態,走在通往小康生活的振興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