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大師王聰會的事業坐標

2020年04月09日11:03  
 

王聰會,男,1980年2月16日生,現年38歲,大學本科學歷,技師,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1999年7月起在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一直從事加工中心編程與操作。先后榮獲十幾項省部級及以上榮譽稱號,包括全國技術能手、三秦工匠、西安工匠、陝西省技術能手、陝西省杰出能工巧匠、三秦國防英才和兵器工業技術能手等。

2013年王聰會被聘為中國兵器關鍵技能帶頭人,2014年,經陝西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批准,成立王聰會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大師工作室。

王聰會19歲走上工作崗位。20歲,他學會了五軸數控機床操作與編程,開創了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五軸數控機床制造能力。25歲,他為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培養了一個加工中心班組,他被聘任為班組長。26歲,他在部級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第一名。28歲成為中國兵器工業技術能手。29歲,他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第九名。30歲被聘為高級工程師,成為陝西省技術能手。31歲,取得本科文憑,被聘為技師。33歲被聘為部級關鍵技能帶頭人。34歲領辦王聰會陝西省加工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36歲成為全國技術能手,37歲成為三秦工匠和西安工匠。

在十九年的時間裡,王聰會在加工中心領域開拓創新,深耕細作,銳意進取,為單位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成長和人生價值。

玩轉數字制造

“王聰會開創了咱們所五軸數控機床的制造能力。”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於建群說。

2000年初的某一天,領導把王聰會叫到辦公室,鄭重地對他說:“聰會,所裡引進了一台五軸數控機床,從瑞士進口的,以后這台機床就由你來操作和保養”。當時,王聰會剛工作半年,還在見習期,他知道所裡購買了第一台五軸機床,很先進很高端,還在調試階段,但他沒想到領導會把這台機床交給他,聽到領導的話,他熱血上涌,心跳加快,興奮地答應了領導。回到車間,他就開始著手熟悉這台機床,但一開始就懵了,因為機床上的文字、說明書全是英文,連按鈕的意思都不懂,還提啥操作!

經過了解,所裡沒人會操作,在國內也找不到中文版的說明書。咋辦?剛滿20歲的王聰會,心想,既然領導這麼信任,一定要想辦法干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他憑著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白天圍著機床轉,晚上坐在宿舍學。用三個月的時間翻譯完了說明書,學會了編程和機床操作方法,設備也正式投入使用。

編程是數字制造的核心和基礎。工作后,王聰會自學掌握了編程工具、方法與技巧,編程能力非常出色。在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實施專業編程前,他反復與工藝人員溝通,毫無保留地交流自己的加工經驗、方法、思路、策略,並與編程人員一起編制了《DNC布網和集中編程程序規范匯編》,以企業標准的形式發布。編程員張博說:“王聰會編制的程序非常簡潔,加工同一個零件,他比別人時間短,產品精度更高。編程標准化,相當於把以前掌握在他個人手裡的先進方法推廣到了整條生產線,這個貢獻非常大!現在,我們在編程時,遇到問題還是找他,征求他的意見。”

經過多年的實踐鍛煉,王聰會逐步掌握了SIMENS、HEIDENHAN、FANUC三種系統的三軸、五軸加工中心機床操作方法,積累了豐富的操作技能與技巧,擅長弱剛性零件加工、數控經濟加工和鈦合金高速銑削,熟練應用MASTERCAM、UG、CAXA等多種數控編程軟件,技能全面、技藝精湛,先后完成了上萬件零件加工任務,創造經濟價值兩千余萬元。

攻關創新看我的

“有難題找聰會。”機械制造車間的每一個人幾乎都說過這句話。王聰會從開始工作接觸到的就是新機床、新技術、新技能,工作中也面臨著很多新問題,攻關創新也是他的主要工作。

工余時間,他喜歡研究機床,看看除了常用功能外,還有哪些功能沒用到,工作上卡殼了,自己想辦法解決,採用新的裝夾方法、選擇不同的刀具或自制刀具、調整切削參數等,試試哪種方法與路徑最好。他還喜歡總結攻關思路與方法,提煉形成創新成果並在所內推廣,為提升基礎工藝和先進制造能力貢獻良多。

工作以來,他參與了近百次攻關工作並申報了創新成果。其中,個人牽頭申報了兩項專利,完成了十項先進操作方法和特色操作法,十二項“五小成果”,十四項技術革新和科學技術獎,六項優秀QC成果獎,發表論文與篇,撰寫技術報告七篇,完成單項論証報告十八項,項目建議書四項,技術改造項目建議書兩項,發展規劃三項。

大賽展風採

“加工中心比賽的大獎讓你們研究所拿了我們不服。”2006年秋天,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剛落下帷幕,山西某工廠的總經理對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所長王小鵬說了這句話。這個拿了大獎的正是王聰會,這是他首次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第一次參賽就拿到了部級第一名。之后,他又在3項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08年取得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加工中心操作工決賽第四名,2009年取得第三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陝西省選拔賽第一名和全國決賽第九名。

“王聰會為啥進步快?愛學習,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雙提升雙促進。” 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原所長助理張錦亮說。是的,機會永遠留給有准備的人。工作以來,他一直在積極准備,自學完成大專和本科段的課程,儲備了豐富的機械加工理論知識,在很多人不會軟件編程時,他已是編程達人,多年的實踐鍛煉,也讓他對自己的技能水平充滿信心,很多選手在比賽中選擇保守策略時,他卻藝高膽大,快速、精准地找到機床與刀具間新的平衡點,開足馬力,向金牌發起沖擊。

“他是一戰成名,之后獲得的榮譽也很多,但他經住了考驗,得獎前和得獎后都是一個樣,該干啥干啥,確實是一個好榜樣。”王聰會的直接領導邱立超說,通過大賽,他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新時代的杰出工人代表,走上了國家為工人搭建的大舞台,走到了聚光燈下,很多人因此認識了他、記住了他。

在國企,師帶徒是一種培養人才的傳統。當他掌握了五軸機床的操作方法后,也開始帶徒弟,徒弟出師后再帶徒弟,通過師帶徒的方式推廣和傳承技藝,后來以他為核心設置了加工中心班組,2014年又以班組為依托成立了王聰會陝西省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師傅帶徒弟,班組長帶班組,技能大師帶團隊,他成長為既會操作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在車間,隻要他看到誰遇到問題或向他請教,他都熱情幫助,直到問題解決。”王聰會的徒弟張恆超說。 

“作為班組長,他全面考慮班組的設備購置、維護與保養,因人而宜,合理調配人員和任務分工,籌劃好人員配備、培養、晉升、發展等。”加工中心組副組長劉林峰說。

“他處理問題公平公正,我們都服他,班組的氣氛和諧團結,很有凝聚力” 加工中心組組員王發昌說,對於日常組員向他反映問題,他向來耐心傾聽,秉公處理,及時化解工作中的矛盾與糾紛。

“他在生活上很關心大家。”組員趙建超說,班組有四名年輕人,自己在單位附近的城中村租房住,由於車間倒班,晚班到零點才能下班,考慮到組員的安全、住宿條件、成本等,他多次向上級領導反映這個問題,經過多方協商,四名年輕人搬到了所裡的單身公寓。他為年輕人解決了后顧之憂,讓年輕人能安心工作。

目前,他管理的班組已成長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的一個明星班組、品牌班組,先后榮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優秀班組、陝西省青年文明號、陝西省工人先鋒號、陝西省職工創新工作室等榮譽稱號。

特別能吃苦

"王聰會的成功是必然的,特別能吃苦,上進心強。"直接領導邱立超說。

“加班在我們這裡是常態化,王聰會也一樣”生產部二分部主任邱立超說。1999年7月,他到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工作。他很珍惜這份工作,專業對口、離家近。一干就是十九年。十九年裡,他加了多少班,無法精確統計,但他的愛人種魏芳深有體會:“他的心主要在單位在工作上,家裡的事很少操心,我一般也不讓他管,他也沒時間管,任何時候隻要單位打電話,不管他在哪裡在干啥,肯定馬上往回趕,我都習慣了。有一次女兒在作文裡寫:爸爸愛加班。”

成績和榮譽的背后是更多的努力和付出。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他說:“無論在工作上、生活上,別人幫助我挺多的,很感恩,也很幸運。我能有今天的成就,一方面國家政策好,工人的地位、待遇一直在提高,激勵我堅持走技能成才這條路。另一方面,我正好趕上單位生產線和生產設備更新換代,學習掌握了新技術新技能。這個好時代成就了我。”(文/圖 光電集團205所 唐煥新 供稿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