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網上學習 農機跨區作業(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2020年03月30日07: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農技網上學習 農機跨區作業(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春意漸濃,春耕春播陸續展開,各地各部門創新方法開展指導服務。

農技專家當“主播”,線上技術指導不停步﹔資金技術有支持,做好規模主體幫扶﹔暢通農機作業鏈條,助力春播任務高質量完成。如今,在各地廣袤的土地上,正呈現出一幅“人勤春來早,田間耕作忙”的生動圖景。

——編 者

陝西留壩——

群裡熱鬧 地裡繁忙

本報記者 高 炳

春至秦嶺,陝西留壩縣的清晨,乍暖還寒。在武關驛鎮白家店村,菇農丁山有點急:自家的食用菌基地裡,鍋爐燒了好幾個小時,卻依然沒上熱氣。這可怎麼辦?

丁山列好問題,發在微信群“留壩菌藥林”裡。不一會兒,消息“叮叮咚咚”。

“可能是鍋爐煙道堵塞,溫度沒升起來。”

“可能是氣口堵了,好好清理干淨。”

465人的大群裡,菇農、技術員、農業局干部紛紛出主意。不一會兒,在河口村忙活的技術員許霄雲,趕來現場檢查,“原因在煤渣,把爐箅子糊死了,疏通一下就可以了。”

“在武關驛鎮,有14個大型食用菌基地,由我負責技術指導。”許霄雲介紹,“微信群裡,大部分問題能解決。實在棘手的,我就趕到現場。”據了解,留壩縣目前有102名食用菌培訓技術員,涵蓋縣鎮村三級。

“疫情發生以來,春耕的技術指導沒受太大影響。微信群裡,農戶有疑問,大伙兒隨時探討。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切磋技術。”留壩縣農技中心主任陳榮信說,“簡單總結下,就是問題群裡說,大家共同議。線上多指導,現場來兜底。”

春耕的技術指導,不僅有群內“多對多”,還有單獨“一對一”。

“張老師,開春早晚溫差大,種好的西洋參,怎樣做保暖效果好?”80后種植戶孫偉撥通視頻電話,端著攝像頭在地裡轉了一圈。技術員張斌當即給出建議,“播種蓋土后,拿玉米稈覆蓋畦面保墒。”

今年以來,留壩縣圍繞西洋參栽種開展遠程視頻技術指導達100余次。

火熱的技術指導,不隻在留壩縣。從2月27日起,陝西在全省范圍內,組織了6期在線農業示范培訓。農業專家通過強農、抖音、微信等平台,在線指導農作物灌溉、獼猴桃種植、蘋果園管理……截至目前,全省近10萬農戶參加了現場直播學習。

黑龍江——

農技專家 當上“主播”

本報記者 方 圓

“老師,我是同江這邊種水稻的農民,稻瘟病怎麼防治啊?”一大早,黑龍江省佳木斯同江市金川鄉金華村村民王洪勝拿出手機,通過手機應用進入“科技助農大講堂”,向正在直播授課的老師實時提問。

“要選擇抗病品種,做好種子的浸種消毒處理。”很快,他的問題有了回應,邊聽邊記,不一會兒,一頁紙就寫滿了。

稻瘟病的問題困擾王洪勝已久。得知有權威專家線上免費解答,他趕緊提前備好問題,准時來到直播間。“以往是現場培訓,這回是線上聽課,直播裡還給出了專家電話,有問題可以再咨詢。”

屏幕這頭,授課老師潘國君也是第一次當“主播”。潘國君是黑龍江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二級研究員、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副組長。為了這次直播,他做足了功課。“我的專業是水稻育種,直播中農民朋友們還問到了形勢政策、后期栽培等許多問題。現場答復挺考驗人,不過全程互動幫農民解決了切實困難,很有成就感!”

直播結束后,潘國君收獲了不少“粉絲”,電話也成了熱線,全省各地的農民紛紛致電請教,他也一一耐心解答。

從備耕初期到現在,看直播學農技,已成了王洪勝的日常。“這段時間,政府給我們提供各種培訓,我的學習筆記就記了大半本,心裡也更有底了!”王洪勝對記者說。

“我們充分利用現代化方式,組織市縣推廣農民線上培訓,內容會根據農時需要精心設置,並分期發布。比如2月中旬主要是清雪扣棚、農機具檢修等話題,目前主要是培訓購種、購肥注意事項。”佳木斯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應文介紹。

疫情防控期間,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安排17名首席專家和480名科研推廣專家,走進網絡直播間,在線互動解決農民生產中的技術困惑,累計培訓農民120萬人次。

青海西寧——

規模主體 精准幫扶

本報記者 賈豐豐

河湟谷地的春天似乎在農機的轟鳴中最先開始,而農機的轟鳴聲,要數湟中區奔巴口村的最響亮。

走進奔巴口村,一台台殘膜回收機來回奔忙,拖拉機牽引著液壓翻轉犁緊跟其后,滾滾泥浪經過深鬆整地機的作業,平整寬闊的土地便呈現眼前。伴著泥土香,鮑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我們計劃種植1000畝馬鈴薯、1400畝青儲玉米,還有燕麥、油菜等作物。”合作社負責人鮑奎告訴記者,“市政府幫忙協調的500萬元專項貸款,解決了因疫情影響帶來的資金回流問題。有了這顆‘定心丸’,目前土地已平整完畢,種子化肥也在配送中。”

2010年,36歲的鮑奎就在多巴鎮成立了馬鈴薯種植合作社,后來結合當地市場需求,發展了飼草種植,成立了鮑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年前又在德令哈市設立了分公司,目前擁有生產基地3.2萬畝。

春耕備耕開始以來,鮑豐農機合作社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不僅解決了資金周轉問題,還拿到了油菜種子和配方肥料的補貼﹔德令哈市也協助分公司,增加了6000畝土地流轉的面積。

“多巴鎮政府得知我們的工人因疫情不能及時返工時,挨個給他們所在的村子打電話。”鮑奎感動地說,“公司承擔著西寧市‘菜籃子工程’的馬鈴薯儲備任務,工人及時返工,不僅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也有力保証了全市的馬鈴薯供應。”

目前,青海省春耕生產由東到西、由川到山陸續展開,17萬畝冬小麥陸續返青,春播農作物達43萬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預計達420萬畝以上,產量100萬噸以上。“今年,我們將有針對性地加強農資調度調運,做好農機作業准備,開展技術服務指導,確保農牧業豐產豐收。”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說。

西藏曲水——

高原大棚 暖意濃濃

本報記者 徐馭堯

一大早,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鎮的農業科技指導員普布次仁就接到了村民的電話。他連忙披上衣服,急匆匆地來到達嘎村的蔬菜大棚,低頭一看——剛冒頭的綠葉已經被害虫啃得都是豁口。

為消除虫害,普布次仁求助了縣裡的技術人員。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普布次仁找到了虫害的品種,並在田地裡噴洒了對症藥劑。在達嘎村蔬菜種植基地,佔地25畝的蔬菜大棚已經完成了頭茬的白菜收獲,增收四五萬元。“這些大棚由達嘎村四組集體經營,今年預計能收獲三茬反季節蔬菜和水果。”基地負責人介紹,“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今年的產量沒怎麼受影響。”

“前段時間,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的專家來到我們大棚,指導農戶種了許多之前沒種過的蔬菜,這些菜的銷售收入,也是以往沒有過嘞!”普布次仁說。

作為農業科技指導員,普布次仁負責處理老鄉們的常規問題,對於復雜問題,他則會向縣裡乃至農牧科學院的專家請教,然后再把技術教給老鄉。單說讓農戶接受更科學的種植方法就不容易——當地老鄉也曾種過大棚蔬菜,因為缺技術,蔬菜個頭參差不齊,隻能放棄。在聽專家介紹了大棚蔬菜的種植效益后,普布次仁開始在農戶中推廣新種植方法。

但新的種植方法——開壟筑溝,意味著單位面積產量下降與種植成本上升。普布次仁一直努力勸說農戶按照指導意見種植,並通過村集體干部開展工作,最后大家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堅持了下來。

新方法指導讓大棚蔬菜品質提高,成了遠近聞名的優質菜。集體增收了,種植熱情更高,3月的西藏春寒料峭,大棚裡卻暖意濃濃,有人除草有人澆水,農戶滿頭大汗干勁十足。

今年春天,西藏組織了2627名農業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投身農業服務,春播計劃面積336.18萬畝,已從東向西、由南向北陸續開播。

江蘇興化——

農機作業 鏈條暢通

本報記者 何 聰 姚雪青

三月,蘇北裡下河平原上,暖風帶來春天的消息,吹黃了田埂邊金燦燦的油菜花,也吹起了田野間一陣陣綠色的麥浪。隨著氣溫回升,江蘇泰州興化市沙溝鎮迎來春耕的關鍵時節。

“突突突——”幾台植保施肥機由遠到近駛來,在仲寨北村的幾個種植大戶田間整體作業,進行植保服務。植保機前端12米長的噴杆均勻地噴洒著農藥,車尾漏斗狀的肥料箱則根據需要在沿途追肥。從開溝理墒到春季化除,從拔節施肥到病害防治,“田保姆”的專業服務一項不落,“全托管”式的田間管理井井有條。“3月份的小麥易得紋枯病和白粉病,需要噴洒嘧菌酯防治。”來自沙溝鎮恆誠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仲崇本,在周邊村庄作業面積達5000多畝﹔合作社66名農機手,總共服務本鎮種植大戶184家、代耕代管6萬畝次。

戰疫不誤農時。沙溝鎮經濟發展局農業主任王志勇介紹,為保障農機作業鏈條暢通,農業部門協同交通部門為跨區採購農機發放綠色通行証。各級農業部門制定農機跨區作業預案,指導機具合理調配。

在恆誠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庫房中,停放著一台當天早上送來維修保養的井關插秧機。修理師傅崔學仲和搭檔正在檢修,地上擺滿了拆卸下來的零部件。崔學仲告訴記者,為避免人員聚集,過去的集中維修改為了輪流維修,修完一台送走一台。

按照興化市農業部門的指導要求,農機的維修保養和送檢下鄉這兩項工作,將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目前,該合作社已接到40多台農機的維保訂單,正在馬不停蹄運轉。

據了解,今年1—2月,江蘇省共新增機具1372台套,使用補貼資金1537.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16%和49.4%。全省日均投入耕整地、植保、施肥等農機裝備10萬台套以上。

寧夏賀蘭——

跨區機耕 趕搶工時

本報記者 劉 峰

春風拂過,天氣轉暖,地處寧夏平原引黃灌區的各縣區春耕春播工作已進入尾聲。在石嘴山市惠農區廟台鄉的機耕現場,發動機轟鳴,一片忙碌景象。銀川市賀蘭縣錦鴻農機作業服務公司的4台拖拉機牽引著農機設備來回穿梭,跨區域作業進入收尾階段。

“原計劃正月初八開工,受疫情影響,2月16日才正式開工。這幾天機手們早上5點就出工了,要把耽誤的時間趕搶回來。”站在田埂上組織作業的公司負責人錢學峰說。

正說著,一台牽引式打藥機吐著一圈圈黃綠色的煙霧駛了過來。“這個區域的1.1萬畝苜蓿,全部是機械作業,整地深翻后要在地裡打藥,封閉雜草。”機手馮軍介紹。

“我們在自治區內跨市、跨縣作業,還服務甘肅、新疆、黑龍江、遼寧等地,去年作業面積近40萬畝。”錢學峰介紹,公司按照“合作社+農機服務公司+基地+科技+農戶”的模式,提供經營深翻犁地、聯合深鬆整地等社會化作業服務。

近幾年,賀蘭縣農機經營組織健康快速發展,登記備案農機作業組織33家,通過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農機處驗收的有12家,其中,三星級農機作業公司4家,二星級3家,春耕春播生產可投入拖拉機6460台,農機具14200台。

此前,賀蘭縣農機站利用農民冬閑時間,在原種場、民樂村、永華村等地,邀請自治區農機專家為農民、駕駛員講解農機實用技術、購機常識、農機檢維修知識等內容。“系列培訓的開展有助於農民、農機駕駛人員增強農機常識,高質量高標准完成今年的春播任務。”賀蘭縣農機站站長馬千說。

截至目前,寧夏引黃灌區已完成春播計劃任務的102.34%﹔山區春小麥全部播種結束,南部山區夏雜糧和油料作物4月10日前完成播種。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