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那些“解鎖”了的新技能

2020年03月27日07:34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疫情期間,那些“解鎖”了的新技能

西安市民李陽光在家跟著抖音學蒸涼皮。 本報記者 李旭佳攝

本報記者 馬黎 見習記者 劉坤

疫情的發生,讓 “宅”成為一段時間內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雖然“宅”,但也是不閑著,很多“宅”在家裡的人“解鎖”了豐富多彩的新技能——有人蒸炒燉煮樣樣行,成了廚房小能手﹔有人在家直播賣貨,業務玩出新花樣﹔有人鍛煉健身,成為健身小達人……

“宅”出好廚藝

“往常,我們家的一日三餐多靠的是點外賣。疫情發生后,各小區封閉,點不到外賣,隻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家住西安市蓮湖區的蘇磊說。

此前,廚房對於蘇磊和他愛人的意義,僅限於心血來潮時學習廚藝或只是燒水沖咖啡。疫情影響之下,小兩口被迫“宅”在家中,一個多月“與世隔絕”的日子,讓他們變化不少。

“在這段特殊的時期,我和愛人關於‘今天吃什麼’的思考,從一天兩頓外賣變成一天按時三餐,從打開手機取號排隊變成走進廚房自己做飯。”蘇磊說,疫情期間,他和愛人竟“宅”出了一手好廚藝。

盡管此前他們做飯次數不多,但慶幸的是疫情期間增加了太多的網上美食教程,靠著這些“秘籍”,蘇磊很快就能游刃有余地應付起兩個人的一日三餐。之前讓他們夫妻反感的廚房油煙味,也變成了讓人歡喜的人間煙火氣。

“過去從來沒買過面粉,正月吃了兩袋,學會了做蛋糕、蒸涼皮……以前,我和愛人每天各自忙碌,回家之后‘刷’手機、忙工作,壓根沒想過自己做飯的事。” 蘇磊坦言,雖然現在已經恢復正常工作了,他和愛人卻習慣了晚上回家自己做飯吃。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和細致的社會分工,讓吃飯這件事變得簡單且易滿足,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做飯不再是日常生活。但這場突然而至的疫情,卻讓許多年輕人穿上圍裙走進廚房,與面粉為伍、蔬菜為伴、油鹽為鄰,端出了一道道美味佳肴。

“宅”出一身肌肉

家住西安曲江的胡悅除了正常在家辦公外,“宅”生活讓他“再次”愛上了健身,俯臥撐、仰臥起坐、啞鈴、劃船機等,成為他每日最親密的“朋友”,讓胡悅愛上了出汗的感覺。

“其實我一直都喜歡健身,家裡有啞鈴、劃船機,過去因為工作忙,免不了犯懶,這段時間的居家生活讓我再次‘奔騰’起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胡悅說,為了練出飽滿的肌肉,他每日跟著網上的健身教學視頻鍛煉,而之前買的蛋白粉終於派上用場,這段時間“宅”在家中倒成了他鍛煉的“黃金時期”。

“練得多,飯量也就略有增加,由於外賣停擺,在家每天要做兩頓飯,雖然不比朋友圈廚藝大賽的水准,但也還算吃得有滋有味。”胡悅說,水煮菜、雞胸肉、蒸土豆,一步步嘗試,讓他“樂此不疲”。他和家人、朋友的電話聊天內容也變成了今天吃了什麼、健身餐怎麼做、健身效果如何。

“一個多月來鍛煉很累,但心情非常放鬆,被迫讓自己‘宅’下來。”胡悅說,一場疫情讓所有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堅持鍛煉一定是有好處的。

愛上在家健身的,還有西安一家銀行的職員馮晨。近期,每晚她都要在直播平台上直播健身1小時。“雖然我的健身‘段位’比較低,但在社交平台上大家一起練,互相糾正動作,讓枯燥的健身過程變得更有趣。”

“在家健身首先可以讓人得到鍛煉,增強免疫力,提升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其次,運動、出汗可以改變人的心情,讓人在沮喪和心情低落時收獲滿足感、愉悅感。”陝西科學健身宣傳大使靳鵬說。

“宅”成“剪刀手”

“宅”在家的日子,沒法剪頭發成了大問題。

“以前,我不到一個月就要去剪一次頭發,可這次疫情期間快兩個月沒剪發了,都讓頭發長荒了。”西安市某律師事務所律師雷偉偉說,“二月二”那天,他實在忍不住了,用在網上購買的理發器給自己理了發。

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多數理發店都沒有開門,不少人決定自己動手解決理發問題。近日,拼多多官微對外公布“宅家十大熱銷商品”榜單,理發器榮登首位,口紅、瑜伽墊、打蛋器等緊隨其后。

在該平台上,理發器搜索次數同比增長410%,包括飛科、奧克斯等品牌在內的數十款理發器銷量同比上漲290%。有一周時間,理發器成交額超過3000萬元,按照30元的單價計算,相當於全國消費者買了100萬個理發器。

京東大數據顯示,與理發相關的產品成交額增幅較大,理發器、理發噴壺、理發剪、理發圍布的同比增幅分別達到350%、282%、211%、157%。有理發產品賣家表示,春節期間的訂單量已超過去年全年。

“最近家裡人都叫我‘剪刀手’,一是我的頭發自己剪得還不錯,二是我‘宅’在家做飯的視頻也是我精心剪輯的。這段時間,真是收獲了不少新技能。”雷偉偉說。

在西安市雁塔區崇業路一家美發店工作的王平在疫情期間也沒閑著。“疫情嚴重的那段時間,沒辦法開工,我就拍了一些理發的視頻發在朋友圈,教大家怎麼解決頭發太長的問題。”王平說,很多人跟著他拍的視頻學理發,掌握了剪發的技巧,這讓他很有成就感。

一場疫情,全面且迅速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有人說,若不是因為這次疫情,我們可能不會如此期待在藍天下自由呼吸﹔若不是有時間“宅”在家中,我們可能不會意識到身體的健康有多麼重要。

有人問,疫情之下,是否很多東西都改變了?有人說,變了,變的是生活的方式和習慣﹔有人答,沒變,熱愛生活的那顆心依舊。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