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大量毛絨玩具企業都開辦於村鎮當中,方便當地群眾就業。圖為漢陰縣民安毛絨玩具廠。
旬陽縣一家毛絨玩具廠裡,工人們正在忙碌生產。
嵐皋縣2018年毛絨玩具縫紉工培訓班結業儀式。
本報記者 張權偉文/圖
“誰說男孩子就不能在毛絨玩具廠縫針線?誰說留在當地就不能掙錢奔小康?”春節前夕,在嵐皋縣的一家酒店裡,22歲的小伙子吳細凱在公司年會上激動地說。
他來自嵐皋縣孟石嶺鎮,是嵐皋縣毛絨玩具行業的第一位男性縫紉工。2018年12月,在當地職業教育中心完成兩個月的培訓后,吳細凱沒有像身邊大多數同齡人一樣選擇外出務工,而是來到本縣安康科貝爾玩具有限公司,從“學徒”一步步變為“師傅”,月工資也從最初的1500元漲到了如今的3000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吳細凱的故事只是安康毛絨玩具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與他一同從中受益的還有安康本地的上萬名群眾。鮮有人料到,短短兩年時間,地處秦巴山區的安康就將毛絨玩具——這一原本聚集於東部沿海的產業順利承接轉移過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使其成為全市脫貧攻堅路上產業發展的“壓艙石”。
1 不是要引進一個企業,而是一個產業
94.1萬人,40%,這是“十二五”以來安康市易地搬遷人數及佔全省的比例。
安康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這裡地理條件的真實寫照,“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也是這裡長期存在的一個客觀現實。基於此,讓老百姓從山上搬下來,大力推進易地搬遷工作,是安康市脫貧攻堅過程中最為核心的工作之一。
那麼,搬下來之后呢?在最初的幾年,安康廣大搬遷群眾如以往一樣選擇外出務工——這部分人數常年高達60萬左右﹔還有一部分因為需要留守在家照看老人,撫育孩子,無法離鄉,無業可就,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雖然每個新社區都規劃建設了大量的配套性生產用房,但是大部分都是空置狀態。”從江蘇常州來安康挂職、時任安康市政府副秘書長的戴胡爽發現,一方面,搬遷戶中不少勞動力無事可做,尤其是近5萬名婦女,她們無技能、家庭負擔重﹔另一方面,我國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難的困局多年難解,一些企業希望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2017年10月底,常州對口幫扶工作組向安康市政府提交了《關於搶抓中國毛絨玩具產業轉移機遇,打造中國(安康)創意玩具之都》專題報告,提出以小玩具帶動大產業,實施產業扶貧的建議,得到了安康市政府的高度認可。
當年11月18日,安康市副市長楊淼帶隊組團,對江蘇常州、揚州等地的毛絨玩具產業進行了實地考察。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無論是出口企業還是內銷企業,考察團每到一處都深入工廠車間,詳細了解毛絨玩具設計、加工、銷售的每一個細節。
“毛絨玩具生產工藝簡單、能耗污染小、入職門檻低、企業用工量大、市場前景好,符合安康產業就業扶貧方向。”在隨后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安康市有關負責人表示:“所以,我們不是要引進一個企業或是幾個企業來安康投資建廠的問題,而是考慮如何把一個行業給引進來。”
很快,安康市提出了打造“中國毛絨玩具文創產業新都”的目標,並相繼出台《促進毛絨玩具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安康新興支柱產業的若干措施》《安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打造安康新興支柱產業的意見》,制定和頒布全國第一個《新社區工廠地方標准》,在新社區配套建設標准化廠房。
2 為招商,縣領導天天“直播”施工進度
萬事開頭難。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批34家簽約毛絨玩具企業,最終無一投產,負責人全部“跑路”。他們留下的話是,對政策很滿意,房子也不錯,但工人無技術、生產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隨后,安康嘗試著“以情動人”。往后的幾年,真誠待客、貼心服務就成為安康當地最好的招商“法寶”。
王亮來自江蘇揚州,2017年12月13日,由他主導投資的安康愛多寶動漫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落戶紫陽縣蒿坪鎮雙星社區,成為第一家在安康落地的毛絨玩具企業。他用“受寵若驚”來形容自己在安康投資全過程的感受:“在原來的企業所在地,見個村主任都難得要命,沒想到紫陽的縣領導卻真正服務到家。”
初次來紫陽考察時,王亮看上了蒿坪鎮雙星社區1300多平方米的廠房,可惜是毛坯房。當時鎮上領導說15天就能裝修好,王亮覺得他在“吹牛”。但他沒想到,從離開紫陽那天起,時任紫陽縣副縣長夏志文便通過微信每天給他“直播”裝修進度,從沙子、水泥進場到牆面粉刷。
公司成立之初,王亮的首批設備進場,本來預計下午5時能到達,但一路冰凍,直到晚上11時才到。當滿載設備的卡車駛出收費站時,坐在駕駛室的王亮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孔,正是夏志文。凜冽寒風中,他緊緊握住了夏志文冰冷的雙手,使勁點頭致敬。在之后的一年中,王亮的企業讓當地210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這是安康市在毛絨玩具產業招商過程中的一個縮影。2019年,安康市政府曾先后在雄安新區、江蘇昆山、山西太原、廣東汕頭舉行重點合作項目推介會,市長趙俊民全部參加並親自推介,接待多批來安康考察的毛絨玩具企業代表。在洽談中,他既講優勢又談不足,既講政策又談環境,始終以誠相待﹔企業落地后,他親自協調解決各種問題,親自推動承諾事項的兌現落地,以真誠迎接八方商賈。
2019年7月,安康市人社局在義烏舉行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合作發展座談會。會后,正在考察的市人社局局長汪小衛突然接到一個來自當地的電話,義烏超其特玩具公司總經理洪成芳希望他們能去她的公司看看。汪小衛一行立即調整行程,調轉車頭前往超其特玩具公司進行交流洽談,這讓洪成芳頗感意外。隨后,洪成芳兩次來安康考察並最終落戶漢濱區。
在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過程中,安康各級政府說到做到,市縣兩級財政投資5.14億元用於毛絨玩具企業廠房建設和裝修,籌集2.3億元用於新社區工廠和毛絨玩具企業發展及各類補貼。這種真心誠意,讓眾多毛絨玩具客商“芳心獨許”,最終決定在安康落地生根。
3 招工培訓,從扶貧扶志課開始
“去城鎮上的超市打工,不也可以掙2000元錢嗎?為啥非得去你那兒?”
“我倒是願意去,可是一點技術都不會,能成嗎?”
“下地干活習慣了,天天去上班有點不適應。”
……
毛絨玩具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安康又恰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地區,看起來雙方一拍即合的事情,落實到具體的生產環節時,卻並非一帆風順。
首先是招工難。據記者對安康外出務工人員的隨機採訪,大部分人員的月工資都在4000元以上,而留在當地毛絨玩具企業務工人員的收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其次是穩崗難。“受技能水平低、年齡大、思想懈怠、難以適應企業化管理等因素影響,毛絨玩具企業的人員流動性很大。”安康市人社局調研員劉應祥說。如何讓廣大搬遷群眾接受、支持並參與到毛絨玩具產業的發展當中,安康市沒少想辦法。
首先是將吸納就業作為扶持的硬性指標,對新社區工廠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給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對新社區工廠從業人員開展“以工代訓”培訓,將培訓補貼按月直補給企業。
其次是實施新社區工廠“巡回大講堂”,對包括毛絨玩具在內的新社區工廠員工開展職業道德、勞動紀律、新民風培訓,推動員工從小農意識向工業思維轉化。
“不管是在哪兒培訓,也無論是牽涉到什麼培訓,我們都要先給學員或者群眾上一堂扶貧扶志課,引導他們樹立自主脫貧的信心,幫助他們找到脫貧的方向。”嵐皋縣職業教育中心副校長郭傳山說。
為加快當地毛絨玩具產業的快速發展,嵐皋縣職教中心以培養行業專業人才為切入點,通過專業建設、擴大招生、短期培訓等途徑助力產業發展。目前,標准化的毛絨玩具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學歷教育專業班學員即將進入相應企業實習就業,短期培訓的90余名學員已進入當地毛絨玩具企業就業。
不僅如此,為了讓群眾安心工作,安康市在不少毛絨玩具企業內還設立了兒童之家。民安毛絨玩具廠是漢陰縣一家頗具規模的毛絨玩具廠,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目前用工150余人,其中89人家裡都有14歲以下的孩子。去年5月,當地政府直接在廠區投資建設了一個兒童之家。記者走進這裡看到,繪本、積木、童話書、樂高玩具、畫筆等一應俱全。
最近受疫情影響,孩子們沒有來這裡學習和玩耍,但正在廠區務工的陳思英告訴記者:“這個兒童之家算幫了我家大忙了!以前孫女放學后,要不守在我的縫紉機旁,要不在廠裡亂跑,我擔心得很。現在孫女每天在兒童之家,非常安全,我工作沒人打擾,做得更麻利了。”
“通過提供‘保姆式’服務,毛絨玩具廠的招工難、留人難問題得到了極大緩解。我們把好事辦得更好,把實事做得更實,以實現工廠發展壯大、群眾就業致富的雙贏。”漢陰縣創業就業局局長沈桂樹說。
4 從“手心向上”到“手心向下”
嵐皋縣人社局退管所所長程維芳是當地毛絨玩具產業發展的見証者。她坦言過去幾年最欣慰和自豪的事情,便是看到眾多搬遷群眾因為在毛絨玩具企業上班,裡裡外外產生的變化。
嵐皋縣民主鎮紅星村3組村民吳傳富和老伴都在嵐皋縣富嵐工藝品有限公司干活,一天能賺個幾十元。他們有一兒一女,女兒遠嫁外地,兒子因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家裡成了貧困戶。年紀大種不了地,又不想閑著,剛好家門口有了企業,吳傳富夫妻倆便一起進廠,做活補貼家用。
與此同時,更多的嵐皋年輕人,面對遍地開花的毛絨玩具工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判斷。
“以前我們在外邊,老說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現在好了,有家的地方也有工作。”27歲的張朋是堰門鎮人,她說,“我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上海、廣州這些地方都去過,但現在外面哪怕給我一年10萬元,我都不去了,就想安安心心地待在老家。畢竟還是在家裡劃算,老人小孩都在身邊,可以照顧到。在外邊聽起來賺得多,吃吃喝喝下來也落不了多少。”
官元鎮的楊希山,也是就地就業的案例。從承德師范學院畢業后,學市場營銷的他專門“回爐”,到縣職教中心參加了一期裁剪培訓班,現在是安康科貝爾玩具有限公司裁剪部的“頂梁柱”。為了照顧家庭,剛結婚的楊希山選擇了留在嵐皋:“這個班上得還可以,早上8時到下午5時半,中午管一餐飯。如果干得好,待遇和職位都可以上調。”
“今天,我一定要感謝你們,感謝你們願意留在家鄉,陪著企業度過了艱苦的創業階段。過去兩年,我們很多人都從‘手心向上’變成了‘手心向下’,從隻能依賴家人變為可以讓家人依賴的人,這是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春節前夕,在一家毛絨玩具企業的年會上,程維芳對著台下的搬遷群眾深深地鞠了一躬。
對於群眾,毛絨玩具帶來的是個體生活的改變,而對於安康市來說,毛絨玩具所帶來的影響則更為深遠。作為國家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區,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是安康打造自身產業體系的最佳選擇。以引進毛絨玩具產業為契機,從2018年開始,安康市又把承接產業轉移的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領域,先后引進了電子元器件、服裝加工、特色農產品加工、民間手工藝品制作以及文創等諸多無污染、低能耗、低噪音產業,並將這幾項產業作為新社區工廠發展的重點。目前,安康全市的社區工廠已呈現出多元分布、多點開花的局面,為構筑具有安康特色的工業體系打下了良好基礎。
“將移民搬遷安置社區變成搬遷群眾的幸福家園,最主要的是解決好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問題,新社區工廠在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加大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力度,加快引進一批高收入型的企業,滿足青壯年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加大多種形式的就業培訓,教育引導群眾靠自己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努力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鬆散式農民早日鍛造成紀律嚴明、緊張有序、操作規范的產業工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說。
5 文創產業之都,未來可期
從租幾間房子到標准化工廠、從加工車間到全產業鏈發展、從社區居民到產業工人、從促就業穩收入到全方位保障……短短兩年間,安康的毛絨玩具產業從無到有、從弱變強:截至去年年底,安康全市建成投產毛絨玩具企業308家,銷售及配套企業44家,吸納就業10976人,其中貧困人口2848人,實現產值13.2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4家。
安康市市長趙俊民說:“移民搬遷工作的順利開展,形成了局部人口富集﹔群眾穩定脫貧亟須破解就業難題﹔東南沿海產業升級的背景下有產業轉移的需要﹔毛絨玩具產業具有就業容量大、需求穩定等特點﹔安康市各級政府卓有成效的作為。這5點因素,共同推動了安康市毛絨玩具產業的大發展。”
“3年后,如果沒有了各項優惠政策和補貼,這些毛絨玩具企業還會留下嗎?”採訪中,記者經常會有這樣的擔憂。畢竟,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企業都承認,政策激勵是安康毛絨玩具產業發展壯大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我們不會走的,培養一個產業不容易,培育出熟練的產業工人更不易。再過幾年,安康本地的生產效率肯定會比現在高出很多,相應的效益也會更高,離開這裡隻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民安毛絨玩具廠負責人趙麗蘭這樣說道。去年8月,她將兒子和兒媳婦從揚州也動員了過來,和她一塊扎根安康,經營企業。
在安康市人社局局長汪小衛看來,毛絨玩具產業在安康還屬於方興未艾的階段:“產業發展必須有上游企業,當下安康的毛絨玩具企業眾多,但缺少拔尖類文創企業,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創產品,把安康真正建設成文創之都。”
事實上,時下的安康毛絨玩具產業,也正朝汪小衛說的方向進行著探索。去年6月,中國·陝西安康首屆“鎏金銅蠶杯”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國際大賽暨產業發展高峰會舉行。同時,安康市政府與上港物流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已經啟動安康“無水港”建設﹔建成安康新社區工廠物流分撥集散中心,實現“門到門”高效運轉服務,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啟動安康市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原輔料批發零售、產品展銷、電商運營、物流配送等“五大中心”建設,力爭年底前一期工程建成投產……
安康,這顆秦巴明珠,正以毛絨玩具的蓬勃興起為契機,迎來產業發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