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防控措施到位 探訪特殊時期的上班路

2020年02月06日08:31  來源:西安日報
 
原標題:探訪特殊時期的上班路

  劉蕭镅乘坐地鐵上班。

  疫情肆虐,但為了保障城市的正常運轉,不少西安人還是踏上了上班的路。雖然有不少企業推出遠程辦公,也有不少人依靠私家車上下班,但還是有不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一線在崗人員。他們上班等待的時間長嗎?安全保障如何?記者對特殊時期的上班之路進行了探訪。

  搭地鐵挺方便

  比疫情前上班最多早出門5分鐘

  百勝餐飲(西安)有限公司肯德基北客站北店副經理劉蕭镅今年26歲,住在太華北路與鳳城二路十字的金科天籟城。每天去西安北客站,她都需要先騎5分鐘共享單車到余家寨地鐵口乘坐地鐵四號線。

  5日早晨8點半,記者和她一起進站。3名身著制服,戴著口罩、帽子的地鐵工作人員在地鐵口堅守崗位,進行安全檢查及防疫檢控。工作人員首先給她測量了體溫,36.8℃,體溫正常,之后對她進行了問詢、並要求出示身份証和手機乘車碼,隨后在登記台,工作人員登記掃描了她的身份証。因為沒有人排隊,這套安檢流程很快完成,劉蕭镅再將背包放入安檢機履帶檢查后,就順利過關,刷碼進入了地鐵,整個過程用時3分鐘。

  “除了坐地鐵增加的防疫安檢環節多花個三五分鐘,其他都和平常一樣。上班路上還是花了35分鐘左右。”空蕩蕩的站台上,劉蕭镅告訴記者,“春節加上疫情,店裡很多家在外地的員工無法按時到崗,臨時用工和小時工恐慌性離職。但是作為窗口單位的服務性餐飲店,我還是必須天天在崗,保証店面正常運轉。這幾天一些單位復工了,地鐵上的人還稍多些,之前一節車廂裡就我一個。”

  劉蕭镅告訴記者,除了戴口罩,她每次進小區,保安都會登記她的身份証,測體溫,物業也早已打電話到家,詢問有無發熱、湖北接觸史等。看到保潔人員定時在小區各個角落噴洒消毒水,讓人在大疫之中,感到一些穩定和安心。自己進家門或者進店之后,則會給手上和身上噴洒酒精消毒液。大年初五,她還在網上買了雙手套,准備收到后上下班也按照專家建議戴上,加強防護。

  等公交有點難

  一個小時的上班路現在需兩小時

  吳喆是西安高新醫院急診科醫生,大年三十值班24小時之后,本以為可以休息了,卻因為疫情,大年初一又開始正常上班、倒班。

  “因為在一線,我了解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后,就一直在做自我隔離,暫住在位於城北明光路的一個小區,已經十幾天沒見過妻兒。因為妻子是警察,疫情開始后也在上班,所以我把車留給她,自己每天坐公交上下班。”

  吳喆告訴記者,剛開始幾天,西安暫停了106條公交線路,在營運的公交線路間隔時間也調整為1小時一趟,首班發車時間延后至7點,他根本等不到公交車,坐地鐵也不方便,隻好搭同事的順風車。從2月3日開始,隨著企業逐漸復工,公交車的首班發車時間提前到了6:30,車輛相對多了一些,他上早8點的班就基本可以趕上了。

  “我一般是先從龍首北路永新路口站先坐108路公交車到大興東路與勞動北路口站,然后倒198路到高新醫院,全程要花1個半小時。”車不好等時,他也會步行到261路的起點站公交六公司西區,乘車到唐延路唐興路口站,然后騎大約3站路的共享單車,因為兩頭步行、騎行較多,一般要花兩個小時。

  5號,吳喆是大夜班。下午3點道路上沒有多少車輛,公交站點候車乘客也不多,空曠的道路上,不時能看到騎共享單車的人。記者注意到雖然西安在外人員全部都戴口罩,但像吳喆這樣戴兩層口罩,下了公交車就尋共享單車的人並不多。

  他告訴記者,“因為上下班基本靠坐公交加上‘動感單車’,所以我的裝備主要是裡面一層外科口罩、外面再套一個棉布口罩,再有就是必須要戴手套,乘車期間盡量多開窗。”作為急診科醫生,公交車上的消毒水味、和上車時對每位乘客測量體溫、實名登記的制度,讓他覺得我市公共交通的防疫措施很到位。

  另外,除了上下班途中的個人防護,吳喆回家后的注意事項也值得每個上班族學習。吳喆告訴記者,他在醫院上班時穿的鞋、衣服、口罩與回家的是兩套裝備。到家后,他還會更換衣服、洗衣服、洗澡,同時將鼻孔和耳洞用酒精棉簽消毒。最后他還建議大家無論是堅守崗位還是在家留守,都要注意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記者了解到,截至2月4日24時,復工第二天的西安地鐵線網客流14.97萬乘次,其中,一號線3.85萬乘次﹔二號線4.83萬乘次﹔三號線3.43萬乘次﹔四號線2.86萬乘次。西安公交當日運送乘客3.75萬人次。(記者 樊華 實習生 趙彧涵 文/圖)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