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的課堂:為農村孩子們點燃夢想

2020年01月19日10:32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2020年1月13日,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洽川鎮中心小學裡,清脆悅耳的誦詩聲從教室傳出很遠。這是公益活動“黃河邊的課堂”第三站的第一天。陝西省西咸新區灃西一小的副校長於潔,帶著學生們從詩歌開始,講了一堂“黃河與我”的課程,逐步讓孩子們了解黃河,了解中華民族。

這一天,她還帶著學校的其他老師,在這裡給學生們講授秦嶺植物、科學與美術等創意基礎課程。

1月3日—16日,“黃河邊的課堂”公益活動在陝西3所黃河邊的農村小學開課,活動由西咸新區研究院和互聯網原創內容平台“貞觀”共同發起,本著讓鄉村孩子們增長見聞、開拓視野、點燃夢想的宗旨,歷時半個月,沿著陝西境內的黃河流域,從延川永坪鎮小學,到潼關秦東鎮西北村小學,再到合陽縣洽川鎮中心小學,本次公益活動共有21家機構參與,包括學校、科技創業公司、上市公司、文化藝術機構、體育團隊等,為黃河邊的鄉村孩子們帶去了多樣化的優質課程。

給鄉村孩子們種下一顆理想的種子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在陝西流經渭南、延安、榆林13個縣市,總面積2.98萬平方公裡,從高原而下,以“幾”字形環抱大半個陝西的黃河,其生態治理以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對陝西不言而喻。在城鄉教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的當下,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既有經濟層面的要求,也有教育層面的要求。

每一站的第一堂課,都有專業老師來為學生們講授黃河課,旨在讓學生們了解自身生活的環境以及歷史人文,從黃河的源頭講起,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自己的家鄉與黃河有關的內容。此次的“黃河邊的課堂”公益活動中,參與授課的許多老師都提到了同一個說法——“給鄉村孩子們種下一顆理想的種子。”

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老師Benjamin發現,相比於城市裡的孩子,這些鄉村學校的低年級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他為此特意調整了課程內容,孩子們對外教老師很好奇,一開始表現的有點害羞,但Benjamin充滿趣味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

西安曲江二小負責博物館課程授課的申珅老師,全程參與了「黃河邊的課堂」活動,博物館課程也是她所在的學校的王牌課程。作為教育行業從業者,申珅講到,“了解外面的世界,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我們自己的家鄉。以合陽縣洽川鎮為例,當地的太姒、伊尹等歷史人物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通過博物課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家鄉,了解黃河。”這也是她和同事們特別願意參與到這次「黃河邊的課堂」的緣故。

飛行員客串教師 橄欖球運動走進鄉村學校

為了讓鄉村孩子們感受到更多元的世界和外面的精彩,黃河邊的課堂活動還邀請了長安航空飛行部飛行二中隊飛行員靳塵凡授課。他在課程裡,特意設置了和孩子們一起扔紙飛機的環節,讓孩子們把夢想寫在紙上,然后疊成紙飛機放飛,“我期待十年后,教室底下坐的孩子們能有人和我一樣成為一名飛行員,為航空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聲樂老師劉明月給延川永坪鎮第三小學的學生講授聲樂課程、西安雲豹美式橄欖球隊的橄欖球課、少兒編程以及人臉識別等課程,受到了當地學生以及老師的熱烈歡迎。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城鄉教育領域的資深教師,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的李育飛說:“基層教師是鄉村基礎教育提升的關鍵,身處一線的鄉村年輕教師和當地的孩子們一樣,有意願去涉獵更廣泛的知識,從而傳遞給孩子們,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教科書上的知識。”李育飛希望將來有更多的契機去推動鄉村基層教師業務的提升。

在潼關縣秦東鎮西北村小學,校長劉紅麗對此深有感觸。2016年8月,她到這所小學的時候,全校隻有三個年級,一共不到20個學生,隻有幾名老師。西北村位於陝西、河南以及山西交界處,整個村子有數千人,為了留住學生,她一開始挨家挨戶的走訪,了解情況。

“那時候,家長都不願意把娃送到咱們學校來,因為覺得好老師都去縣城了,學校教育質量不行。”提及自己的學校,她有說不完的話。“這幾年我們擴充了教師隊伍,現在我們學校有上百名學生,六個年級。我把他們都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孩子父母有常年在外打工的,我就建了一個微信群,隨時跟他們溝通,讓孩子們跟家長視頻,所以家長們都放心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來。”同時,此次的公益活動,也讓她覺得受益匪淺。她也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學校的老師以及孩子們都能夠學習。(當地供稿 西咸新區)

(責編:李志強、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