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奶的痛,經歷過母乳喂哺的媽媽們絕對印象深刻。生理性漲奶常表現為“雙乳奶水充盈、有硬塊,嚴重者乳房腫脹,甚至發紅發硬,連碰一下都痛不欲生,嚴重者還會出現高熱、乳腺炎”。專家指出,有效吸吮、頻繁哺乳可緩解生理性漲奶。
生理性奶漲易帶來疼痛困擾
漲奶,通俗點來說就是產后女性自覺乳房充盈,或有輕度脹痛。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產科二區愛嬰園護士長、副主任護師陳郁蔥介紹,有相關數據顯示,哺乳期媽媽漲奶發生的概率為20%~85%,比較常見的漲奶稱之為“生理性乳脹”。
她指出,產后生理性漲奶常發生在產后2~3天,主要是由於激素分泌引起,分娩后媽媽體內孕酮水平下降,解除對催乳素的抑制作用,催乳素水平上升,引起乳房內血液、淋巴液增加,乳房內腺泡開始分泌乳汁。大多數生理性漲奶的媽媽會出現乳房變大、變飽滿,奶水不自覺涌出,奶水分泌過多會出現雙側乳房腫脹、有硬塊,嚴重者雙乳像兩個鉛球一樣緊繃,出現“石頭奶”,連輕微觸碰都會痛,有些還會出現乳房紅腫、溫度上升,讓不少新手寶媽苦不堪言。
產后不要忙著喝滋補湯水
生理性奶漲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持續一周左右能夠自行緩解。但不少媽媽會因為處理不好而出現嚴重的漲奶、堵奶,甚至出現急性乳腺炎。陳郁蔥表示,產后寶寶有效的吸吮對於緩解生理性漲奶非常重要,出現嚴重漲奶的媽媽大多是因為沒有做到有效的吸吮、次數不夠,“寶寶在出生后盡早讓其開始吸吮,最好在分娩后1小時即開奶。在產后前3天,每天保持8~10次的喂養次數能夠有效緩解、避免嚴重生理性漲奶的發生。”
陳郁蔥介紹,產后受激素影響,泌乳素達到高峰,這個時候無需過度催奶,大部分的媽媽都有乳汁分泌。這時如果太早喝豬腳湯、雞湯、排骨湯等營養湯水,會加重生理性漲奶。因此,在產后一周,清淡飲食,不要過分進補,保持日常的飲食習慣、足夠的水分即可。如果漲奶嚴重,則所有的湯水都要停,喝水都應適當。此外,產后一個月是哺乳期乳腺炎的高發期,大約有35%的生理性漲奶會進展為乳腺炎。因此,陳郁蔥提醒寶媽們,如果出現乳房紅腫、熱痛、伴有全身高熱、發燒等症狀,建議盡快到醫院乳腺科就診,以免延誤治療,影響哺乳。
在乳腺炎治療期間,還是可以堅持母乳喂養。“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乳腺的炎症反應,不一定都伴隨細菌感染,乳汁中不一定有病菌,因此媽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喂養。”陳郁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