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直播亂象明顯減少,根治需持續發力

記者 李金紅、王自強

2020年01月08日13:0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三亞直播亂象明顯減少,根治需持續發力

強行搭訕中外游客、未經許可擅自尾隨游客跟拍、大聲喧嘩擾民……日前,三亞發布旅游旺季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加強對大東海景區直播現場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各類不文明直播行為。

記者近日在三亞大東海景區走訪發現,昔日網紅主播扎堆的情況有所好轉,打擾游客等不文明直播行為明顯減少。受訪的游客和專家表示,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大懲治力度,持續發力,引導直播行業健康規范發展。

低俗直播被勸誡離場 大東海“十步一直播”已難覓蹤跡

三亞市旅游市場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自2019年四五月份以來,各類網紅主播涌入大東海景區,並在10月至11月達到最高峰。大東海旅游區沙灘全長約2.6公裡,一晚曾有近200名網紅在這片沙灘上同時進行直播,幾乎十步就能見到一主播。

三亞大東海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監宋秀軍無奈地說:“網紅在直播時往往攜帶音響等擴音設備。由於做直播的人太多,為了掩蓋他人的聲音,許多網紅高聲嘶喊,將設備開到高音量擾民。”

宋秀軍告訴記者,為吸引眼球,許多網紅身著奇裝異服,以古怪低級的方式突出自我﹔一些主播男扮女裝,現場“走秀”﹔一些女主播則衣著暴露,打色情擦邊球﹔一些網紅為追求點擊量,嘩眾取寵,公然在沙灘上做出不雅之舉。

據三亞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中心統計,自2019年6月至今,12345政府服務熱線受理涉及大東海直播投訴共214件。投訴主要集中在直播中存在噪音擾民、騷擾游客、內容低俗和影響市容市貌等。

記者了解到,三亞出台整治方案后,大東海旅游區採取了多項措施,成立巡查隊伍勸阻不文明直播人員,元旦假期直播人員打擾游客現象已明顯減少。6日晚,記者來到三亞大東海走訪發現,昔日網絡主播結群扎堆的現象有所好轉。一位19歲的專職網紅主播告訴記者,三亞開始整治后,不少同行也意識到此前的一些行為“出格”,“‘擾民式’直播遭遇工作人員勸誡后,已有不少同行選擇了離開。”

陽光、沙灘、美女成為吸粉“法寶” 網紅一周變現近30萬元

記者檢索多家直播平台發現,目前帶有“三亞沙灘”等字樣的直播數量有所減少,但在各類直播平台中,海南三亞依然是備受歡迎的直播背景之一。網絡直播緣何熱衷於三亞景區?

一名直播行業從業者介紹,三亞大東海、三亞灣等免費開放,而且吸引了大量國外游客。最初來這裡進行直播的網紅,主要靠拍攝俄羅斯等國外游客“吸粉”。后來有人發現用“陽光、沙灘、美女”做背景,粉絲量會迅速上躥,引發其他主播紛紛效仿,最終形成了“十步一網紅”的景象。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利益驅使。記者了解到,粉絲的關注度是直播平台獲取資金的關鍵,網絡主播的收入取決於打賞和虛擬禮物。一位在大東海直播的馮先生告訴記者,粉絲“打賞禮物”必須與直播平台按一定比例分成。此外,主播可通過平台幫助商家發廣告賺錢,或者售賣商品。“不少主播都是平面模特出身的,一些品牌方會聘請她們拍雜志圖、廣告圖、淘寶商品圖等,這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馮先生說。

據三亞市旅游市場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2019年國慶假期,一名網紅來三亞短短一周,就盈利近30萬元。該網紅不僅擁有自己的房車,還攜帶著十幾人的團隊。

“網絡直播的成本較低,沒有嚴格的准入門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學院教授張春河表示,直播行業的亂象涉及心理、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因素,但說到底,還是為了牟利。在巨大的經濟利益推動下,為了“吸粉”變現,網紅嘩眾取寵,甚至大搞低級趣味。

直播當守規矩 底線不容踩踏

三亞向網絡直播騷擾說“不”,引發社會廣泛共鳴。不少網友呼吁還需進一步規范引導直播行業,倡導主播文明直播,尊重自己和他人。

“目前主要問題是取証難,對擾民的界定不好把握。”受訪的一位基層干部表示,此前有一名主播未經同意,佔用大東海某海鮮店的餐桌進行直播。店主出面干預,遭到該主播威脅,揚言要在直播平台上稱該店為黑店。執法部門與其交涉時,由於沒有現場視頻,難以判定結果。

一位執法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現階段出台的多是通知、辦法、規定等,位階不高,能實施的處罰力度也相對較小,對違法違規人員的威懾力不足。他建議將網絡直播的法律位階適當提高,地方可根據實際情況出台相關法規條例,在執行上有法有據,以便對后續打擊懲處網絡直播亂象提供法律保障,同時處罰的領域和力度也更加寬泛,威懾力更強,效果也更明顯。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楊琳表示,網絡直播滿足了草根自我表達的意願,傳遞健康內容,網絡直播行業大有可為。但直播行為不該突破道德底線,更不該違反法律規定。

“關鍵在於規范引導。”宋秀軍表示,治理戶外、景區的騷擾式直播,僅憑巡查人員的規勸,遠遠不足以震懾打游擊的不文明直播。直播平台要嚴格直播人員准入機制,提高准入門檻。比如,直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培訓,提升個人素質﹔各直播平台也要建立聯合監管機制,追查違規主播的真實身份,防止該賬號在一個平台上關閉之后又活躍在另一個平台上。

楊琳表示,加強線上線下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嚴禁違背他人意願的直播行為,應當成為人們心中的共識。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