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隊獲取的磷蝦樣品(2019年12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7日凌晨順利完成宇航員海海域第29次磷蝦拖網作業。這也是宇航員海科考的最后一次磷蝦拖網採樣作業。
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的科考隊員,2019年12月10日在宇航員海進行首次磷蝦拖網取樣,獲取本次科考的第一批南極磷蝦樣品,同時開展了相應的磷蝦基礎生物學測量。此后科考隊員又陸續進行了28次取樣,在宇航員海海域共獲得磷蝦樣品約25公斤。
1月7日,科考隊員王新良在處理磷蝦樣品。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通過29次磷蝦拖網作業,我們在調查海域發現了南極大磷蝦產卵群體和未成體樣品,對宇航員海磷蝦的種群分布情況有了基本認知。后續將結合科研魚探儀的聲學數據,對調查海域的磷蝦生物量作進一步評估,並從生物學角度對其年齡結構等展開進一步研究。”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王新良說。
科考隊獲取的磷蝦樣品(2019年12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磷蝦是南大洋食物鏈上的重要一環,南極的鯨、海豹、企鵝等鳥類均以磷蝦為主要食物。航行在南大洋上,不時能看到海鳥在水面捕食,鯨在水中追逐,這表明可能有磷蝦群存在。
第36次南極考察隊首席科學家何劍鋒說,本次宇航員海生態系統調查,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各個類群,磷蝦是重要一環。本次磷蝦調查順利實施,為系統掌握宇航員海的生物群落特征、提升對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認知奠定了良好基礎。(記者劉詩平)
1月7日凌晨,“雪龍2”號在宇航員海進行科考作業(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1月7日凌晨,科考隊員在“雪龍2”號船尾回收磷蝦拖網。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