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发布政策通知明确
“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冠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

本报北京1月7日电 (记者孙秀艳)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7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新冠患者住院治疗、急诊治疗费用保障,以及新冠患者用药保障、在线诊疗做出规定,并明确降低新冠治疗费用,提升医保保障能力,优化医保经办流程,提供便捷医保服务。
在新冠患者住院治疗费用保障方面,《通知》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所有收治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执行前期费用保障政策,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先行支付,中央财政按实际发生费用的60%予以补助。该政策以患者入院时间计算,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
在新冠患者门急诊治疗费用保障方面,为保证新冠患者在感染早期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服务,《通知》要求实施专项保障提高门急诊患者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治疗新冠的报销水平。加大医保对农村地区、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支持力度,对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疑似症状参保患者门急诊费用实施专项保障,鼓励基层医疗机构配足医保药品目录内(含各省临时增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参保患者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与新冠治疗有关的(医保目录范围内)门急诊费用,原则上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报销比例不低于70%。具体规定由地方医保部门商财政部门根据医保基金运行情况研究确定,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参保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冠门急诊治疗费用,按照其他乙类传染病医保报销政策执行。
《通知》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中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品延续医保临时支付政策,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部分地方因药品供应不足考虑临时性扩大医保药品目录的,可参照省联防联控机制认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药品目录,由省级医保部门结合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提出临时纳入当地医保药品目录的品种、期限及报销类别,报国家医保局备案后执行,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同时,各地医保部门可按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配套互联网首诊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报销标准与线下一致。新冠相关症状复诊服务,仍按现行互联网复诊报销政策执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8日 0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让文物活起来”——写好革命文物保…
- 2丝路通世界 光影耀长安
- 3陕西省启动元旦春节促消费系列活动
- 4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举行
- 5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首次飞抵…
- 6新增2条国际直飞航线!西安至阿拉木…
- 7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以青春微…
- 8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奋…
- 9推动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西部电影研究…
- 10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青年短片嘉年华暨…
- 11金延安冰雪艺术嘉年华启幕
- 12坚持绿色低碳 加快转型升级 为保障…
- 13从烟火气、忙碌劲儿看更好统筹丨元旦…
- 14赵刚主持召开陕西省政府党组会议
- 15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研究…
- 16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 17党员下沉社区 精准服务群众
- 18抓紧抓实抓细医药服务保障 以坚忍不…
- 19住得上住得好 能安居能乐业
- 20陕西省11部门联手整治医疗美容行业…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