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聚焦“两链融合”,陕西凝聚创新资本向“新”力

2022年06月24日12:26 |
小字号

“现在在资本市场,每一个重点产业中都有陕西省的企业代表,对每一个技术领域也都有陕西省创新企业”“陕西正在成为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的‘西部热’”…… 在6月22日下午的2022陕西——京津冀创新资本招商会上,创投行业中的“陕西热”成为会议交流讨论的热点。

来自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投资协会以及全国多家私募创投机构代表,陕西省政府、金融、招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光机所、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研究院所、高校代表,200多人通过线上+线上方式参加了这场会议。

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在会议致辞中说,近年来,陕西省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新增上市企业数量连年快速增加,特别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推出,使陕西省企业在全国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显著提升,各类风投、创投、产投持续“加注”陕西。

会上,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王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高天红,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创投委会长沈志群在会议致辞中,都提到了陕西的硬科技实力和地位,并对促进陕西私募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建科技型企业与京津冀地区私募创投机构合作交流提出建议。

苏虎超积极回应,“省外机构是投资我省企业股权的‘主力军’。”据他介绍,2021年末,陕西省内外机构在陕投资项目合计2012个、在投本金1654.46亿元,其中省外机构参与投资项目和在投本金占比分别为76.29%和65.78%。

“因此,在扶持本土机构做大做强的同时,下大力气做好‘资本招商’,吸引省外机构来陕投资,促进创新资本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集聚,既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更是运用投行思维稳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苏虎超说。

“这两年有深圳、上海等创投机构的朋友在跟我打听问陕西、西安有什么好项目”深创投中原西北片区负责人吴直森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他眼里的陕西创新资本发展历程:“这两年陕西政府对创业投资引导效率在提高,包括省、市级政府引导基金明显增长,投融资氛围明显改善,硬科技项目明显增多。”吴直森说,公司拟新设一只陕西红土创业投资基金、壮大本地化团队、协助投资招商,帮助陕西企业更好拥抱资本市场。

近年来,陕西持续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发展,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打造创新型省份,并在产学研用协同、成果转化、投融资等方面加强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构建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而私募基金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加快科技企业成长,服务助推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去年底,国内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在陕西地区的在投资金约1600亿元,在投项目数量大概2000多个,在全国排名靠前。

苏虎超介绍,目前陕西共有360家上市后备企业,科创企业有313家,占比为86.94%,已经在资本市场形成了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陕西硬科技板块”。

有专家会上提议,陕西省完全能够依托众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防军工企业的基础和实力,通过大力发展创新资本的力量,培育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行业和吸收领域的领头羊独角兽。

对此,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周祚峰介绍了“西光模式”:“人才+技术+服务+资本”的创新创业模式。周祚峰说,目前公司的“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创业平台+孵化服务”的创新生态体系,已经孵化400多家硬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光电芯片、民生健康、军民融合等产业集群。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光机所、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也在会上分别对各自的“硬科技”项目作了推介发言。红杉资本、达晨资本、深创投负责人分别就壮大陕西股权投资市场、陕西重点细分行业及新机遇、扶持创业投资助力产业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创新吸引资本,资本撬动创新。

苏虎超希望高校、科研院所与私募创投机构强化沟通交流,着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瓶颈,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人才的有机结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近期陕西省出台了《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市场主体登记会商工作指引》,同时《促进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也积极酝酿中。为鼓励和引导省内外机构来陕投资、在陕落户,成立了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支持路演中心加快建立覆盖全省各类企业孵化载体的路演服务体系,为孵化器和在孵企业提供“金融赋能”和“资本赋能”。(当地供稿 陕西省商务厅)

(责编:白鸽、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