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时代感

图为话剧《长安第二碗》剧照。西安话剧院供图
西安话剧院排演的现实题材话剧《长安第二碗》,由陈彦和陈梦梵编剧、查明哲和翟卫国导演。该剧通过西安城墙下老秦一家40年来的变化,小中见大,展现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地域文化特色。
老秦一家的生活曾经十分艰辛,生活的重担让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这家人带来摆脱贫困的机会。他们找出祖上传下来的泡馍馆招牌,开了一家小食店,经过多年辛苦打拼、诚实经营,终于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新的变化和烦恼接踵而至。书写不断变化的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发展,也是这部剧的一大特点。
象征写意手法的运用,是该剧创作特点。无论是“光荣人家”的门楣、长安108坊的灯火,还是热气腾腾的大锅、终被砸破的水缸……它们既是日常物象,也是耐人寻味的戏剧意象。剧中独具匠心地安排了“串场”人物——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第一幕,女人带着孩子到老秦家讨要一碗热水,得到的却是一碗肉汤。孩子慢慢长大、获得事业成功,她也从每次要一碗葫芦头三人分食,变成要两碗、三碗,再到坐着轮椅来店里用餐。这一家三口的变化富有象征意味,是社会进步与发展为个体生活带来改变的表现。
这一点在剧中更直观的表现,就是饭店里餐桌不断加大、楼层不断加高,它像老树的年轮,刻画了时代发展的轨迹。时代变化也反映在人们的着装上。大幕拉开时,孩子们穿着邋里邋遢的“尿素裤”。老秦一家分房时,儿女们聚集一堂,个个衣着光鲜,装扮时尚。
《长安第二碗》不是顺向地、直白地表现从贫困到富裕的生活,而是重点表现普通人的悲喜。此剧有机融合了富有特色的戏曲元素和流行音乐,将大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状况的好转表现得真实自然,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也让这个发生在西安的百姓故事,散发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剧作将故事发生的场景泡馍小店安置在秦腔剧团的隔壁,随着情节的推进和人物情感的变化,加进了一系列的秦腔演唱片段,传统的秦腔艺术与话剧情境具有了互文关系和复调对位。比如表现剧中燕妮爱慕唱秦腔的男主演时,出现了“穆桂英放眼群峰”;老秦为亲情的疏远与隔膜感到痛苦时,出现了“旌旗招展雪花飘”……秦腔激越高亢、沉郁悲壮,提纯了戏剧的韵味,丰富了话剧表现手法。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以…
- 2西安2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这些区域…
- 3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
- 4秦川最美看宝鸡
- 5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84例…
- 6陕西榆林通报佳县“小雨”事件
- 7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83例…
- 84月7日陕西新增11例本土确诊病例…
- 9揭秘“唐小妃”:2021年已“出生…
- 10上海又有多名干部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处理
- 11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40例…
- 12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64例…
- 13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18例…
- 14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34例…
- 15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重装上阵 千余件…
- 16争分夺秒控制散发疫情 严防死守入省…
- 17陕西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
- 18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
- 194月10日陕西新增7例本土确诊病例
- 20研究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和信访疫情防控…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