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激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打造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王晴垣 白鸽
2021年12月16日10:33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自3月30日启动建设以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不断汇聚创新资源,加速释放创新潜能。

作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锻造“人才引擎” 激发创新活力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陕西省突出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通过设立秦创原高层次人才引用专项资金、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等措施“筑巢引凤”,打造人才新高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为了加快聚集科技人才,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对实现重大科研突破、重要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产业发展培育、社会事业领域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给予30-50万元的奖励。对获特别贡献奖的个人,给予150万元的奖励。

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中,西安位列第5位。截至目前,西安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031名,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107名。

与此同时,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为突破口,陕西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试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 “赛马制”“领衔专家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让科研人员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个别国家在芯片技术上对我国持续打压,作为国人,我得做些有价值的事,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陆晓峰现任西安秦玄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曾在西安交通大学人机所攻读博士学位,获得2002年“亚洲微软学者”称号,先后在中兴通讯、华为供职。

今年50岁的陆晓峰,选择退休再创业,是被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协同创新港科技孵化资源立体联动的概念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所打动。

“秦创原是个大平台,通过这个纽带,能为公司集聚匹配大量上下游资源,并在高校人才和技术储备方面,给公司发展带来帮助。”陆晓峰说,今年年初,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已累计申请23项知识产权,授权十余项,并和西安光机所、中航电测等展开合作。“截至目前,公司营收500万元,预计明年营收达2000万元。有‘秦创原’的支持,我们有了更大目标——力争2027年进军科创板。”

据了解,为加强和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引用工作,陕西省将连续三年设立秦创原高层次人才引用专项资金1亿元,用来重点支持高端科技人才攻克陕西省企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持科技经纪人解决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在秦创原总窗口创办企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坚持创新驱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每天都有各类促进供需对接的线上线下活动,吸引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创投机构参加,创新活力持续涌动。高校院所、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创投机构纷纷前来合作,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相继落地。

为了优化创新生态,西咸新区将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金融支撑、做优科创服务、搭建科创载体作为秦创原建设的关键。

据了解,西咸新区大力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发布了新区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宜业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建设15条政策,打通了省市区三级政策兑现渠道,目前共有45个项目申报奖补1.01亿元、已兑现3556万元。发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指引》,共规划建设科创载体93个2217万平米、年内可交付使用309万平米。

此外,西咸新区设立了总规模为26.07亿元的9支直投基金,联合陕投设立了2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并联合长安银行等共发行36款科技金融产品,共为23家企业投放贷款1.2亿元。

同时,西咸新区引进专业服务机构48家,新引进孵化器13个、总数达48个,目前,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已入驻30多家机构、线上服务平台已上线20多项服务。

据了解,截止到11月底,西咸新区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361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是2020年全年的1.6倍,240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科技厅评审,是2020年全年的1.8倍,总窗口的示范作用、科创企业聚集效应开始呈现。

在沣西新城西部,有一个秦创原生态科创岛,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小镇,呈现多层、中强度、高密度多元现代建筑风貌的小镇形态。

生态科创岛是创新驱动的进一步实践,沣西新城首创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在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同德双创公寓和公共服务建筑、新建安置小区等区域,多栋建筑墙面和楼顶都被实施了绿化,在外墙上种满爬山虎、凌霄、木香、络石等爬藤植物。

作为我国首批、西北唯一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沣西新城不断研究,探索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形成了可在西北地区推行的屋顶绿化新典范。

与采用快排雨水的传统屋顶相比,绿色屋顶能使雨水被土壤介质和植物根系充分吸收,消减径流水量,控制径流污染,大大提升对屋面雨水的截留、缓冲和净化作用。

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核心策源地,2021年,沣西新城出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沣西新城实施方案(2021-2023年)》及《2021年度任务推进表》,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明确了任务和方向。

下一步,沣西新城将持续优化科创环境,通过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打造两链融合示范地,全力推进秦创原总窗口建设。

加快两链融合 打造创新高地

全力推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陕西省坚持守正创新,抢抓产业技术变革和国家战略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致力于打造陕西乃至西部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围绕高端机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光子、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陕西省将全图谱梳理产业链构成和产业融合载体分布情况,部署实施一批重点专项,支持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等具有相对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陕西省将加强前沿技术超前布局,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对接融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预计到2023年,陕西省重点领域产业链创新链将紧密融合,布局建设20家共性技术研发平台、30个创新联合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9000家。

为建设两链融合“促进器”,西安市全面推行实施“链长制”,形成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的12条重点产业链和市级部门领导担任“链长”的7条重点产业链。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1155+N”行动,召开各产业链工作推进会,推动产业链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以来,西安市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持续推动资源要素、服务保障、政策支持向重点项目聚焦,谋划实施一批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西安市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协同攻关、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23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竣工投运,释放产能94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6.6万个,为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一步,西安市将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快建设速度、加大支持力度、拓展辐射广度,加快形成上下联动、立体完善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市级财政资金,加大区域创新重大专项、科技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三支队伍”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展秦创原外延,结合产业链“链长制”,以双轮驱动加快两链深度融合。(图片来源:西安市委网信办)

(责编:白鸽、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