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文化

“十四五”期间

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将有长足进步

本报记者 赵晓霞
2021年11月08日09: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将有长足进步

近日,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图为一名小朋友在遗址公园考古体验园绘制纹饰。新华社记者李 安摄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下称“规划”)有关情况。

实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达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达1.08亿件/套,而目前全行业从业人员只有17.57万人。在此背景下,未来该如何更好加强考古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加强考古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国家级考古机构力量,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选拔百名考古领军人才、百名考古青年人才,重点培养500名考古科研骨干,新增4000多名考古专业人员。

此外,要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重大课题攻关。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用实物来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一万年的文化史、百万年的人类史。

同时,要加强考古成果挖掘整理和阐释,大力发展科技考古,同时处理好考古与保护、考古与发展的关系。“针对古遗址、古墓葬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次规划着重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要动土、先考古’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不断完善建设工程考古管理。”李群说。

改善低级别文物保存现状

文物保护一直是关注热点,在“十四五”期间该如何继续推进?李群在发布会上表示,文物保护要系统进行,对于重要的文物和文物资源的密集地区,整体保护文物的本体和周边环境。不仅要守护好、保护好一些级别高的文物,像国保单位、省保单位这些高级别的文物要全力保护好。同时,要持续改善低级别文物的保存现状,主要是市县以下,甚至未登记的文物。既要实施好石窟寺、古建筑、革命文物等重大保护工程,也要在系统保护的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

李群指出,要持续加强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建设,构建多渠道基层文物保护看护机制,还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改善低级别文物的保存现状。

此外,据李群介绍,这一轮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实现国保单位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转变。“因为预防性的保护更为前置,更为重要,它最终的成本也是更低的,所以这次规划当中特别强调保护的预防性前置要求。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抢救性保护机制。”

新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重要的考古遗址、大遗址还有它的历史环境进行建设展示,具有科学研究、教育传播等功能。针对大家关注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未来发展,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表示,在“十四五”期间,要开展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计划新增10至1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要培育长江三峡等立项项目。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成为人民群众近距离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场所。今后5年,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目前36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行服务水平。”陆琼说。

受损文物的排险处置、保护修缮等工作有序推进(链接)

今年山西、河南突发严重汛情。据统计,山西共有1783处文物不同程度受损。

如何提高文物防灾减灾能力?在“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也有一些举措: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文物灾害的综合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要做到“先知”,先要预判到。二是制定应急预案。三是开展文物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排查,实施文物加固、灾害防控等工程。同时,要针对气候变化对文物的影响,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用科技找到防灾“密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1月08日 第 11 版)

(责编:邹星、邓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