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下的“攻坚战”
——陕西开展臭氧污染治理行动
8月14日,西安市南二环。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西安市雁翔路一加油站针对夜间加油推出优惠活动,鼓励车主夜间加油,以降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本报记者 苏怡摄
精明(西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环保专员闫松向记者展示环保监管APP。 本报记者 苏怡摄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云卷云舒……每当这样的好天气光顾三秦大地,人们的朋友圈总会被海量的美图“刷屏”,大家享受着晴空带来的愉悦。
殊不知,在夏日里,这样的空气中却潜伏着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臭氧污染。今年6月,全省臭氧平均浓度1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0%。仲夏时节,臭氧已经取代PM2.5,成为全省首要的大气污染物。
“臭氧浓度一般从5月开始增长,到8月达到最高点,进入秋季后逐步降低。”省大气环境办公室主任冀武说,臭氧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显现,成为我省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难题。
今夏,一场晴空下的“攻坚战”在陕西打响。
是“防护伞”还是“隐形杀手”?
家住西安市曲江新区的王杰是户外运动发烧友,对空气质量很关注,不过连日来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让他很困惑。
“明明是蓝天白云的好天气,可打开陕西空气质量APP,却提示有臭氧污染。”王杰说,臭氧不是抵御紫外线的吗?咋就成了污染物?
“公众常常混淆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和对流层近地面层臭氧的区别。”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邓顺熙说,在距地面20千米至50千米高度的平流层有一个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在近地面层,臭氧才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如果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过高,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出现咳嗽、头疼等症状,还会对皮肤、眼睛、鼻黏膜产生刺激。
臭氧在高空中是人类的“防护伞”,在近地面却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那么,臭氧是如何产生的?
邓顺熙说,在对流层,产生臭氧有三个主要要素,光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其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燃烧排放,如机动车、飞机、燃煤电厂、水泥炉窑等。VOCs的来源广泛,包括天然源和人为源。人为源主要来自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油品挥发泄漏、工业企业排放、溶剂使用排放、油漆喷涂与挥发等。天然源主要是植被的排放。
氮氧化物和VOCs是产生臭氧的两大“原料”,被称为生成臭氧的前体物。它们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就会产生臭氧。气温越高、光照时间越长,VOCs的量越大,反应越充分,臭氧浓度往往更高。
“近年来,我们对PM2.5的治理效果十分明显,但抑制臭氧浓度升高的效果欠佳,主要原因是臭氧与其前体物的关系十分复杂。”邓顺熙说,要抑制臭氧生成,就必须从减排臭氧前体物上下功夫。如果实现氮氧化物与VOCs两者大幅削减,肯定会带来臭氧下降。
源头“替” 末端治 打出防治“组合拳”
7月30日10时许,位于西安航空基地的精明(西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环保专员闫松打开手机,通过环保监管APP实时查看治污设备的运行情况。
“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的污染是VOCs和颗粒物。针对VOCs,我们采用干式过滤加活性炭吸附或水淋塔加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效率均达90%以上。”闫松说,公司共有12套环保设备,设置13个监测点位。一旦出现非正常运转,环保监管APP就会提醒,他们就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故障排查。
作为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精明(西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00万件汽车节气门阀体,销量约占国内市场的30%,年产值达2亿元。近年来,该公司加大环保投入,建设2套压铸车间有机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在治理VOCs方面实现了全密闭高效收集和末端综合治理。
“我们用进口脱模剂替代原有产品,使得脱模剂使用量降低20%,VOCs也随之下降,实现了源头减排。”精明(西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彭宗城说,去年公司达到A级企业,重污染天气期间采取自主减排措施,较2019年同期停限产影响天数产值增加了近1000万元。
为了提升VOCs精准治理能力和水平,西安航空基地制定《2021年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指导帮扶辖区涉VOCs行业企业开展绩效评级,创建绿色环保标杆企业。2020年,精明(西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陕西省铸造行业A级标杆企业之一。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对臭氧前体物排放的治理,印发《关于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包装印刷、制药工业等4个行业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督促75家企业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环节全面提升治理效率。今年上半年,我省整体臭氧超标天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其中,关中地区臭氧平均超标天数为15.5天,较去年同期减少2.1天。
“对于氮氧化物治理,目前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减排路径,但VOCs的来源广泛,相对分散,处于一边摸索一边治理的阶段。”冀武说。
出实招 稳发力 防治任重道远
7月31日0时,西安市拉响臭氧防治“警报”,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应。
“依托遥感监测技术,我们每周提供臭氧前体物监测分析,并根据监测结果筛选出重点关注区域,并建议重点管控的工业行业和污染类型等。”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寇蕊说,有了这些分析数据,相关部门采取管控措施更有针对性。
一场臭氧“攻坚战”在西安迅速打响,公安、交通、城管、商务、水务等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每日6时至21时,房屋建设、建筑工地室外喷涂、粉刷、道路沥青铺设、广告涂装或翻新等不得开展涉VOCs排放工序作业;每日10时至18时汽修企业禁止开展喷涂作业;每日10时至20时禁止卸油作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延长壳牌石油等国有企业为主的加油站实施夜间加油降价促销活动等。
据统计,我省机动车保有量已达900多万辆。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省总量的56%,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已分别占移动源总排放量的82%和89%。控制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成为当前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所在。
今年5月,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工信厅、省交通运输厅、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单位联合发出“低碳环保 绿色运输”倡议书。倡议书发出后一个月,陕煤集团购买了新能源铲车30辆,置换国五、国六车辆184辆,建设洗车系统平台,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增加“中长协”火车煤合同计划量、将通勤车辆更换为纯电动新能源车……
“臭氧防治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是社会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它不仅需要精准施策,还需要考虑本地和区域、城市和郊区等多方面的协同治理。”冀武说,只有每个人行动起来,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