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开始,榆林市公安局开展全警集中轮训大练兵活动。图为学员到榆林警察史馆参观学习。 本报记者 韩岩摄
7月14日,榆林市公安局第13期全警初始培训现场,300名民警、辅警佩戴口罩,整齐有序地坐在教室内,聆听榆林市委党校讲师崔剑剖析法律适用案例。
按照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3年全警实战大练兵的部署,经榆林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榆林市公安局开展全警集中轮训。
强化培训
提升业务技能
“这几年,榆林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警察队伍逐年扩充。但由于招考制度变化,大量非警专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公务员招考和人事招聘进入警察队伍,公安业务知识欠缺,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亟待提升。”榆林市公安局政治部组教处处长史轶洲介绍,按照培训方案,每一名民警、辅警都要参加轮训,做到一个不漏。
榆林市公安局以此次全警集中轮训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安民警常态化实战训练,着力打造“四个铁一般”的高素质公安队伍。榆林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校长王晓程说:“此次初始培训,我们打破警种岗位建制、打破职务职级层次,干部与普通民警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保证所有参训人员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谈及此次轮训,许多学员感触良多。
“隔行如隔山。我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毕业后又当了两年兵,2019年11月招考成为一名警察。”府谷县公安局三道沟派出所民警张涛说,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解法律知识和规范执法,以及单警装备使用、查缉战术、枪支的规范使用等,对以后的警务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为了严格奖惩考评,每期参训学员要进行集中结业考试,考试结果存入民警个人学习档案,作为单位和个人考核评优、立功受奖、晋升晋级的依据。
严明纪律
从警风警纪抓起
在轮训基地教室门口,张贴着鲜红的“入党誓词”、“入警誓词”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总要求,十分引人注目。
“在老百姓眼里,警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乎党和政府、公安机关的形象。”榆林市公安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殿玺说,这次全警轮训,就是要从最基础的警风警纪、转变工作作风抓起,以基本法律知识和纪律条例为学习重点,以基本职业道德、素质修养为学习典范,使民警从基础课程起步,牢固树立纪律意识。
为确保轮训不走过场,榆林市公安局党委制定了详尽的全警轮训工作实施方案。培训采取全封闭、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对学员的作息、着装、警容风纪等严格要求,严禁随意请假外出,做到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确保通过初始轮训,切实提高民警的纪律作风养成。榆林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负责人张军辉介绍,政治部每期都选派干部全程进行跟班管理,警务督察支队进行不定期现场督察,对全体参训人员从警容风纪到遵守学员规则进行严格考核。
“2013年我就在城关派出所工作,基层工作时间一长,思想上有所懈怠,日常纪律也有所放松。此次初始培训从民警最基础的工作抓起,严格考勤制度,让我从思想上认识到了纪律作风的重要性。”清涧县公安局户政大厅民警李丹深有感触地说。
对党忠诚
不忘入警初心
“走进榆林警察史馆参观学习,我对警察的职业、入警初心、责任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警察的身影处处可见。警察的使命光荣而神圣,我为能当一名人民警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榆林市公安局榆横分局指挥中心民警刘燕在参加第11期轮训时写下了这样的心得体会。
榆林警察史馆于2019年建成开馆,这里已经成为榆林市公安机关举行入警、入党宣誓和新入警民警、辅警参观学习教育基地,是榆林广大公安民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精神家园,也是此次全警初始培训政治练兵的课堂。在馆内收藏展出的实物、图片影像历史资料中,“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等庄严而神圣的誓言,在这里都能得到最好的阐释。一张张图片、一帧帧影像,再现了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的初始情怀,这种精神历久弥坚、鞭策人心。
截至目前,已有4000余名民警、辅警到榆林警察史馆参观学习,接受政治练兵轮训。
榆林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邱祖满表示,此次轮训的着力点是聚焦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民警爱党爱国、服务人民的革命情怀,增强民警职业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提高服务群众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