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5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20年01月23日08:13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建设200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加强生猪生产,做好非洲猪瘟防控,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实施“3+X”特色产业攻坚行动,突出抓好设施农业扩能、苹果产业提质及后整理、奶山羊奶牛引种扩群、肉牛肉羊和禽类扩大养殖规模,支持茶叶、红枣、核桃、食用菌、魔芋、中药材、花椒等产业发展。以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塑造知名品牌,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巩固安全饮水工程成果。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田园风貌、地域文化和历史名村保护,分类实施厕所革命,统分结合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支持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政策,有序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加快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省市县乡联网运行。加强人才和科技支撑,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培育提升。

(五)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编制我省实施方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谋划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取相关重大项目、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制定水资源利用计划,完善干支流防洪体系和水沙调控机制,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工程。贯彻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推动我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走深走实。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认真编制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及城镇开发边界。统筹推进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健全以主体功能区制度为基础的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完善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政策,出台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鼓励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落实支持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铜川转型发展。加强陕北高端能化基地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支持榆林科创新城和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延安加快建设“双创”平台。大力发展陕南绿色循环主导产业,支持汉中仙毫、安康富硒、商洛山地农产品等区域品牌开拓中高端市场,加强整体谋划与资源整合,推进陕南山水人文旅游做大做优。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全力抓好50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及产业集群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一县一策”支持各县打造1—2个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城镇规划管控,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类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实施一批市政管网、停车场、冷链物流等补短板项目,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实施强镇带村工程,持续推进省级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加快实现由镇向城转变。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再下放一批省级权限。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和联合抽查常态化。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分类推进国有企业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探索制度化普惠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规定和做法,更好发挥纾困基金和技术改造奖励资金作用,不断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和诚信履约机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各领域共同事权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挥第五航权功能,支持西安、咸阳共建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榆林航空口岸开放和大宗能化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空铁、公铁、海铁联运试点示范,完善无水港、飞地港布局,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贸结合。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及成果复制,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拨中心、跨境电商国际合作中心、加工贸易转移承接中心。精心办好丝博会、农高会等展会,积极用好进博会等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及产业链,加大定向招商和务实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抓好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走出去”项目和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建设“海外仓”和陕西商品展示中心。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