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探索陝西,從打卡博物館開始

2025年10月03日09:22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探索陝西,從打卡博物館開始

喜迎國慶,三秦大地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如同一個個鮮活的文化坐標,共同繪制出一幅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歡迎全國各地游客前來打卡。

近年來,陝西文博領域不斷創新,博物館吸引越來越多人前來參觀,深度感知穿越時空的文明。以各類博物館為載體,陝西持續豐富文博體驗,拓展文化消費新空間,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經典煥新,創意迭出

《馬球圖》中騎手揚鞭擊球,《觀鳥捕蟬圖》裡少女裙裾飄拂。“戴上VR眼鏡,好像穿越到章懷太子墓的壁畫裡,近距離感受唐代的歷史。”9月28日,四川游客陳佳珊說。

游客體驗的項目是陝西歷史博物館與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大空間沉浸式VR數字體驗項目《壁畫那邊是唐朝》。該項目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首個以唐墓壁畫為主題打造的沉浸式數字化產品。

作為陝西歷史博物館代表性珍藏,因材質極為脆弱、保存條件嚴苛,唐墓壁畫的真品難以像其他文物一樣赴外展出。“因為壁畫的這些特性,我們大力借助數字化等新技術,讓壁畫在虛擬世界中‘活’起來,以滿足觀眾對沉浸式文化體驗的需求。”該館館長龐雅妮說。

9月29日,西安博物院“碗礁瓷語——碧波啟封的絲路時光艙”展覽開幕。此次展覽以清代康熙年間沉沒於福建平潭海域的“碗礁一號”沉船出水瓷器為核心,展出115件(組)珍貴文物,生動再現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盛況與文化交融。

步入展廳,可以看到展品涵蓋青花、五彩、單色釉等多個品類,既有清秀典雅的梅紋罐、紋飾精美的菱口盤,也有釉色脫俗的葫蘆瓶等。

福州市博物館副館長張玉霖介紹,“碗礁一號”沉船發現於2005年,是中國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沉船出水瓷器約1.7萬件,主要為清康熙年間景德鎮民窯生產的外銷瓷。

特色展陳,獨具匠心

如果綜合類博物館的展覽鋪開了歷史的全景畫卷,那麼一些獨具特色的專題類博物館則如同隱秘的寶藏,為大家打開了解歷史的另一個獨特窗口。

絢麗多彩的少數民族織錦、披金戴銀的女性服飾裝扮、工藝精湛的手工制品、多姿多彩的節慶文化展示……9月23日,“遇見雲之南——雲南民族文化展”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開展,共展出織錦、刺繡、服裝、飾品等97組182件展品。該館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展覽展現了當地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底蘊與團結奮進的時代風貌。

“我對西影電影博物館裡的大話西游奇妙屋印象最深。”9月29日,四年級學生張樂軒說,“屋裡面有許多有趣的機關和場景。”

西影電影博物館是在原西安電影制片廠舊址上建成的專業電影藝術博物館,已成為西安一處迷人的光影地標。這裡不僅保留有仍在運行的膠片洗印生產線,還以其沉浸式互動體驗讓游客參與光影藝術的創作。

該館九大主題展區各具魅力。在電影老爺車博物館展區,欣賞影片中使用過的古董車輛﹔在大話西游奇妙屋的盤絲洞、水帘洞等場景中,重溫大話西游的經典故事﹔在電影技術科普區,通過綠幕摳像、威亞體驗,參與制作一部特效短片……這座將工業遺產、電影藝術與科技互動完美融合的博物館,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在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感受石頭裡迸發的雄渾力量﹔在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學習方寸瓦當上的中國歷史文化﹔在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了解藝術品的精美與華麗……這些博物館主題各異,如同散落在城市中的文化拼圖。

文博上新,另辟蹊徑

近年來,一批嶄新的博物館在陝西相繼落成並開放。它們以現代的展陳理念與鮮明的主題定位,為陝西的“博物館家族”注入了新鮮血液,也讓這片土地上的文博事業邁向一個更加多元的階段。

9月27日,秦嶺博物館內,游客認真聆聽講解員的介紹,觀察展櫃內的紅陶人頭壺。

秦嶺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座全面展示秦嶺的綜合性博物館,1月24日試運行。主展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中國秦嶺文化展”,由“山水秦嶺 中央山脈”“厚重秦嶺 中華祖脈”“守護秦嶺 永續根脈”三大主線構成,展示秦嶺的自然生態、歷史人文和保護成效。

從西漢的彩繪陶壺,到北周的異域錢幣,再到隋代的馱囊駱駝……西部機場博物館的展櫃中,一件件珍貴文物靜默陳列,無聲講述著這片土地上的故事。2月26日,這座全球機場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館正式開館。

近日,西部機場博物館珍寶館“天香浮動盛唐影——法門寺出土唐代宮廷香器具”展正式開展。此次上新的文物是鎏金臥龜蓮花紋五足朵帶銀香爐。這件法門寺出土的唐代宮廷香器具,將唐代香文化的雅韻帶入現代交通樞紐。

截至9月15日,西部機場博物館接待觀眾27.9萬人次,已成為往來旅客感受陝西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陝西,打卡博物館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觀光,而是一場與文明對話的時尚之旅。(記者 趙茁軼 見習記者 周思言)

(責編:白鴿、李志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