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學習宣傳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向“新”逐“綠” 陝西制造業“煥新”升級

2025年04月01日08:49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向“新”逐“綠” 陝西制造業“煥新”升級

3月30日,在陝汽重卡擴能基地,一輛自動駕駛重卡在進行道路場景測試。

“暫停、緊急制動、取消……每一個指令都由后台‘大腦’發出。”陝汽重卡擴能基地一期項目經理劉貴軍說,以5G為基礎的車路協同技術為自動駕駛提供了解決傳輸難題的新路徑。

作為國內重卡領域最大的“5G+智能制造”應用基地,陝汽重卡擴能基地通過創新突破,實現道路事件及時反饋,識別率和准確率均在95%以上。

目前,陝汽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多級別、多場景、多車型系列化產品,已在田灣核電站、青島港、本溪鋼鐵、晉南鋼鐵等多個場景落地運營。

地面,無人搬運車往來穿梭﹔空中,全自動零部件有序輸送……在陝汽重卡擴能基地總裝車間,平均4.8分鐘就能裝配完成一輛重卡。

通過構建豐富的“智造”場景,陝汽重卡擴能基地成為我國重卡智能工廠的“樣板間”。陝汽重卡擴能基地總裝車間團委書記陳菲龍說:“我們的生產線是混線生產模式,一條生產線可以同時裝配十多款車型,是國內重卡領域最快的柔性生產線之一。”

從“制造”到“智造”,離不開創新技術的突破。近年來,陝西充分把握數實融合發展趨勢,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制造業“煥新”升級。

誰能想到,混凝土“觸網”后,竟一舉撕掉“臟亂差”的標簽,成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

在陝西恆盛集團秦漢站生產現場,聽不到攪拌站的轟鳴,見不到建筑粉塵,映入眼帘的是原材料智慧入倉上料、商砼生產一機雙控、新能源運輸車往來不息……

“智能生產線採取全封閉、自動化運作方式,生產效率提高17.35%。”操作班長郭昭說,工作環境好了,一個人能管3條生產線。

作為綠色建材的引領者,陝西恆盛集團依托數字技術,打造了全國首個綠色建材產業數字化一站式服務平台——商砼之家。自2019年上線運營以來,平台累計交易額超80億元,為產業鏈降本增效超3.6億元。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陝西恆盛集團董事長王武鎖說,商砼之家平台項目入選全省數字經濟典型案例,接下來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和王武鎖一樣,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將目光投向新賽道——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作為傳統制造業企業,咸陽藍博機械有限公司借助數字化轉型,讓生產、管理等環節實現高效連接。

“每個環節效率怎麼樣、存在哪些問題,一目了然。”咸陽藍博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董利軍說,產出比、能耗等都有了明確數據,就像體檢報告一樣。數字化轉型至少讓公司節約經營成本5%,提高生產效率15%、資金使用率5%。

今年,董利軍計劃與國際知名企業洽談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利用對方的銷售渠道拓展海外市場。他說,數字化轉型后,開拓市場更有信心和底氣了。

在寶雞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鈉生產車間,平均1分鐘就有13袋產品下線。

“以前車間每天的產量是480噸,現在能達到540噸。”寶雞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鈉廠廠長祝咸達說,得益於設備智能化改造,生產效率提高了,成本也大幅下降。

目前,寶雞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高濃度母液資源化利用生產聚谷氨酸項目已完成試生產。項目全部實施后,預計年新增產能1.5萬噸以上、新增產值2億元、節能降耗3%以上。

立足工業體系完整的優勢,陝西堅持制造業“當家”,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不斷夯實發展基礎,釋放“長板”效應。

——開展制造業“上雲”企業星級評定,舉辦“5G+工業互聯網”規模應用現場會等。2024年以來,全省累計有16家企業揭榜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7家企業入選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

——以陝汽、法士特、中國西電、陝鼓動力等為代表的企業,加快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帶動陝西智能制造“多點開花”,產業數字化轉型初顯成效。

——圍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陝西依托龍頭企業布局一批具有引領性、支撐性、示范性的旗艦項目,半導體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新能源汽車、高端液晶面板等成為“陝西智造”新名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向“新”逐“綠”,陝西制造業迸發出的“硬實力”不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蓄新動能。(記者 蘇怡)

(責編:賈凱璐、李志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