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社火鬧新春 “演”出美好生活新期盼

2025年02月01日09:10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社火鬧新春 “演”出美好生活新期盼

1月21日,銅川市耀州區南街村鑼鼓隊在春節“村晚”示范展示活動中表演。本報記者 王志輝攝

1月21日,銅川市耀州區南街村鑼鼓隊在春節“村晚”示范展示活動中表演。王志輝攝

1月20日,大荔縣段家鎮坊鎮村,村民在准備正月鬧社火的道具。本報記者 陳宏江攝

1月20日,大荔縣段家鎮坊鎮村,村民在准備正月鬧社火的道具。陳宏江攝

俗話說,不點花燈月不圓,不“耍”社火不過年。在陝西,社火與春節緊密相關,沒有社火的春節仿佛缺少了靈魂。新春時節,萬象更新,大街小巷彌漫著新年氣息。鑼鼓聲響起、社火表演拉開序幕的那一刻,新春的氛圍被推向高潮。

歷經千年演變,社火融合了舞蹈、雜耍等元素,憑借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近日,記者來到寶雞、咸陽、銅川、渭南等地,感受這項古老民俗的魅力。

傳承千年 越“耍”越紅火

隴縣古稱隴州,被稱為寶雞的社火之鄉,有2000多年社火表演歷史。每年正月,隴縣各村陸續進行社火表演,從農村到縣城、從白天到夜晚,隨處可見社火藝人的身影。

1月20日,距春節還有一個多星期,省級非遺隴州社火代表性傳承人王忠厚已經忙活起來。在隴縣社火廣場,他召集了100多人,為正月的社火表演作准備。

“我們排演了《三英戰呂布》《民間小調唱腔表演》等30多個特色社火節目,社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都有所增強。特別是創新排演的《天地社火 百姓舞台》節目,還吸引了省內外多位民俗專家專程考察。”王忠厚說。

“隴州社火因色彩濃烈、筆觸細膩、傳神夸張的臉譜和原汁原味、豐富多樣的表演,被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縣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楊秉權說,“隴州社火表演老少皆宜,具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

能在短時間內召集這麼多社火演員,得益於企業化運營。

“我們依托原有的社火會,成立了集挖掘、傳承、創新、表演隴州社火,以及民俗旅游接待、民間工藝品開發銷售於一體的社火演藝公司,讓更多人了解隴州社火,參與到隴州社火的傳承、發展中。”王忠厚說。

楊秉權還是省級非遺隴州社火疙瘩臉譜繪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這幾天,他忙著與社火藝人選定表演角色,准備繪制疙瘩臉譜的材料。

“疙瘩臉譜不同於其他社火臉譜,在繪制時需要根據所扮演的角色在面部粘貼雞蛋殼,增強臉譜立體感,並在此基礎上使用顏料進行繪制,呈現出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楊秉權說。

每次社火表演前,楊秉權都會從早忙到晚,用手中的畫筆等在村民臉上精心繪制特色鮮明的臉譜。“黑虎靈官”“紅臉關羽”是他的拿手作品。

近年來,很多年輕人開始參與隴州社火表演。他們傳承、推廣傳統社火,並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傳播隴州社火,為隴州社火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全民參與 樂享文化年

芯子是大荔社火的一種表演形式,又稱社火芯子。1月20日,在渭南市大荔縣段家鎮坊鎮村,村民忙著准備正月鬧社火的道具。“我們要對表演時用的鐵支架進行整理、修復、加固,確保足夠安全。”村民許波告訴記者。

“進行芯子表演時,道具底部的桌子上會豎一根鐵杆,鐵杆上套上若干支架,少則一層,多則三層,高度可達五六米。我們會將穿著戲曲服裝的小孩子固定在底部的支架上,在頂部的支架上放置戲曲人物造型的假人,以此演繹戲曲中的各類場景。”許波說。

芯子造型各異,出場時少則四台,多則八台,一般由車拉著,配合社火鑼鼓、秧歌等一起巡游。

“眼前這張用於芯子表演的木桌子,是從我爺爺那輩傳下來的,有100多年的歷史了。”68歲的韓建功向記者介紹,坊鎮村的社火表演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好,大家參與表演的積極性非常高。

“去年,村裡舉辦過小規模的社火演出,反響很好。今年,我們准備擴大規模,在社火巡游中加入農耕文化內容,讓村民實景演繹農業耕作的各個流程,從而帶動更多村民參與。”坊鎮村黨支部書記李振海說。

81歲的村民韓治民熟知芯子支架嵌套的各個環節,在現場做技術指導。“咱要用心傳承好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韓治民說。

為確保演出順利進行,坊鎮村社火籌備組還明確了巡游表演和秩序維護等方面的具體負責人。

“我們的社火表演在正月初七、初八、初九進行。到時候,村民涂脂抹粉、穿紅戴花,敲鑼打鼓、盡情嬉耍。可以說,我們的社火演出實現了群眾組織、群眾參與、群眾共享。”李振海說。

“大荔縣位於關中平原,悠久燦爛的農耕文化孕育出眾多特色鮮明的民俗社火。除芯子外,大荔社火還有秧歌、旱船、跑竹馬等表演形式。”大荔縣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林紅霞說。

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春節期間,大荔縣策劃了百余場文化活動,花苫鼓、南留鑼鼓、背花鑼等將悉數亮相展演現場,為節日增添更多喜慶氛圍。

與時俱進 社火“潮”起來

一場社火一場年。銅川的社火表演規模宏大,氣氛熱烈。在2024年銅川鬧元宵社火巡街展演中,35支表演隊伍、33輛彩車、2000余名演員齊聚城市街區,為群眾奉上了一場熱鬧祥和的民俗盛宴。搭乘著互聯網的快車,這場規模宏大的社火表演火出了“圈”。

1月21日上午,全國春節“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在銅川市耀州區永安路街道五台村精彩上演。耀州鑼鼓、耀州火亭子紛紛亮相。藝人們身著絢麗多彩的服飾,以活力四射的表演將濃厚的鄉土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當天,活動在國家公共文化雲平台同步直播,觀看人數達20萬。

“耀州火亭子是耀州社火中的經典節目。耀州火亭子表演時,以桌為台,每台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由真人扮演,以紙扎彩燈陪襯,多在晚上表演。”省級非遺耀州火亭子代表性傳承人樊尚文說,“今年,我們這些手藝人又聚到了一起,大家很開心。最近,我們正在抓緊制作10組火亭子。”

近年來,樊尚文等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銅川地方文化有機融入火亭子創作。“今年春節期間,我們將結合銅川耀州瓷等特色文化,在社火表演中推出柳范風採、坐虎診龍、薪火千年等富有銅川歷史文化底蘊的火亭子。”樊尚文說。

旋轉的花傘、翻飛的彩扇、華麗的旱船……銅川的社火表演在保留傳統民俗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街舞、搖滾樂隊、燈光秀等現代流行元素,推出更加年輕化、多樣化的文化產品。

“我們把返鄉青年、文化志願者聚集起來,打造了一支年輕的秧歌隊,計劃在今年元宵社火巡街展演上亮相,讓年輕人體驗傳統文化的樂趣。”耀州區文化館負責人說,“年輕人將身著精美的剪紙服裝。這些服裝把傳統剪紙藝術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定能讓觀眾大飽眼福,感受非遺之美。”

近年來,銅川通過“銅川市群眾藝術館”抖音號和國家公共文化雲平台進行民俗文化表演直播,線上線下相結合,讓更多人了解銅川的社火文化,促進文化傳播與交流,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劉坤 李靜茹 趙楊博 王志輝 陳宏江)

(責編:賈凱璐、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