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第二批主題教育單位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辦好“群眾事” 答好“民生卷”

土豆雞塊、擀面皮、燴菜……12月18日中午,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西關街道寶福路東社區食堂的菜品准備就緒,取餐台前,老人們排起了隊。早餐3元吃好、午餐9元吃飽、晚餐5元吃舒心,這個開業不久的社區食堂,深受轄區老人歡迎。
寶福路東社區60歲以上群體佔比較大,獨居、高齡老人普遍反映就餐不便。為此,社區黨支部與金台區民政局對接,辦起了社區食堂,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送餐,解決了老人們“舌尖上的煩惱”。
踐行宗旨為民造福,是開展主題教育的目標任務之一。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陝西各地各單位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察民情、解民憂,將“民之所呼”變成“我之所為”,把“民之所盼”變成“民之所享”,讓廣大群眾切實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受到溫暖。
聽民聲
在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中尋求務實之策
農家小院內,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干部和群眾促膝嘮家常——這是合陽縣各鄉鎮“鄉村說事日”活動的場景。
合陽縣在全縣215個村(社區)全面推行“鄉村說事日”活動,縣、鎮(街道)、村(社區)領導干部定期深入基層下訪接訪,及時發現解決各類矛盾問題。
“百東村5組的生產路坑窪不平,村民務農交通不便”“北伍中村村民蓋房和鄰居產生糾紛”……群眾和干部面對面說問題,大事小事都有回應、有人管。
知民意、曉民情,是為民解憂的基礎和前提。各地各單位領導干部學習推廣“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扑下身子、沉到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多渠道搜集了解問題,用心用情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
“路上注意安全,上課要認真聽講。”每天早上,靖邊縣張家畔街道統萬路社區居民楊艷簡單叮囑幾句后,把孩子送到屋外。雖然看不到孩子的身影,但她知道,幾分鐘后,孩子就會到達學校。
楊艷和丈夫都有視力障礙,在萬路社區經營一家盲人按摩店。因其是外縣戶籍且在片區內沒有住房,按照靖邊縣招生原則,今年孩子幼升小時被分配到離家2公裡的一所小學。
在靖邊縣開展的“大走訪大排查”活動中,社區網格員了解到楊艷夫婦接送孩子的困難,立即聯系靖邊縣教體局及附近的靖邊縣第九小學,召開多次聯席會議,讓楊艷的孩子實現就近上學。
建立黨員領導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開展領導干部“坐窗口、走流程、跟執法”活動,開設網上“民意直通車”……商洛市領導干部堅持一線下訪解民憂,現場辦公破難題。商洛高新區持續深化“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選派50名黨員干部包抓34個重點項目,幫助企業解決困難70余次。
辦實事
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吳起縣居民張海萍在勝利山市場經營一家十字繡字畫裝裱店,裝裱字畫全靠她一個人手工完成。張海萍一直想擴大店面、購置新設備,但由於資金困難未能實現。
“知道縣裡有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后,我按要求向縣人社部門遞交了貸款申請,沒想到十來天就順利貸到20萬元。”12月19日,張海萍告訴記者,隨著店面改造提升,顧客也多了起來。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延安市人社局以“人社工作進園區”為抓手,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問題,加大補貼力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萬余人次。
基層治理,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
在銅川市印台區三裡洞街道新建社區,“群議坊”是家喻戶曉的調解“金招牌”。“群議坊”工作室探索“背靠背、面對面、位換位、線連線”聯調模式,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咸陽市秦都區渭濱街道成立“小濱工坊”,一方面為有殘疾的工匠、手藝人提供就業創業場地,另一方面為居民提供理發、家電維修等低償或公益服務。目前,轄區4個“小濱工坊”已吸引15名工匠入駐。
冬季供暖事關千家萬戶。楊凌示范區楊陵區李台街道陶瓷廠家屬樓小區建於20世紀80年代,由於管網不通等問題,一直未開通集中供暖。今年,楊陵區市政公司啟動老舊小區供暖改造工程,針對不同小區情況制定改造方案。這個冬天,陶瓷廠家屬樓小區居民家裡暖了起來。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地各單位聚焦解決醫療、就業、交通、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統籌推進各類民生項目和民生實事,以民生溫度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建機制
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
讓群眾在主題教育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不僅要解決好一件件具體的“關鍵小事”,更要面對類似問題,提出更全面、更長久的解決機制,實現從疏通“單環節”到打通“全鏈條”,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
西鄉縣殘聯組織工作人員、殘疾評定機構醫生深入無人照料或無行動能力的殘疾群眾家庭,提供上門服務。目前,已組織兩輪集中評殘共866人,上門評殘108人。
如何將群眾訴求徹底解決在現場?安康市12345熱線話務組組長楊菲介紹:“我們探索‘現場辦’機制,構建由1082個單位組成的工單承辦網絡,建立起快捷、暢通、高效的聯動工作機制,合力解決難題。”
截至目前,安康市12345熱線先后組織市政園林處、安康城投公司等單位開展“現場辦”,解決了路燈照明、垃圾清運、供氣供暖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能辦理老年乘車卡,為什麼辦不了長安通學生卡?”得知群眾的訴求后,西安市雁塔區政務服務中心積極對接西安長安通支付有限責任公司,協調業務入駐。10月30日,長安通學生卡業務在雁塔區政務服務中心落地。
以“小切口”撬動“大變化”。各地各單位努力將一張張“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讓群眾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劉居星 劉曌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
- 2古窯洞,刻下新的時代年輪
- 3按下“都市美顏鍵” 鄉村宜居又宜業
- 42023西安100強企業揭曉
- 5陝西12人入選全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
- 6《長恨歌》,何以長歌?
- 7引才匯智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 8陝西再添5家省級大學科技園
- 9深入學習領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
- 10陝西彬長礦業榮獲2023人民企業社…
- 11陝西3人1集體獲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
- 12陝西十條措施推進鄉村教育發展
- 13陝西省弘揚科學家精神舞台劇展演活動…
- 14西安高新區:穩扎穩打 為“雙中心”…
- 15陝西健兒包攬“十四冬”雪橇項目5金
- 16陝西加速打造“買賣全球”新驛站
- 17陝西省穩增長工作調度會召開
- 18陝西7款“土特產”入選全國推薦名單
- 19西安入選特色型消費中心城市
- 20陝西進一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