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之花在三秦大地絢麗綻放
——陝西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二十周年綜述

有一種經歷,叫西部行﹔
有一種情懷,叫志願情。
今年是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實施20周年。
伴隨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一批批西部計劃志願者走出校門,奔向西部,逐夢前行。他們秉承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把基層作為最好的課堂,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在磨礪中長才干、壯筋骨。
陝西作為首批西部計劃實施省份,20年來,累計組織2萬余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和2000余名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扎根三秦大地接續奮斗,有力奏響了新時代陝西西部計劃事業發展的青春之歌。
堅守:20年如一日
“人要趁年輕,多出去看看,在磨礪中收獲成長。”2003年7月,24歲的索衛鋒從延安大學畢業后,帶著青春的激情和夢想,以全國首批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身份,奔赴三原縣開展志願服務,這一去就是20年。
“既然來了,就得做點事。”被分到三原縣城建局開展工作的他,不僅積極學習工作所需要的各項知識,還利用空閑時間,走遍三原的角角落落,了解這裡的風土人情。
2個月后,索衛鋒精心撰寫的《三原城市建設規劃之我見》在當地報刊上發表。此后,他發揮自己的文字綜合能力優勢,積極在各類刊物發表文章。
“雷聲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職責。”在志願服務中,索衛鋒深刻感受到這句話重若千鈞。每逢暴雨天,索衛鋒和同事們要趕赴各個積水嚴重區域,用雙手在深水中揭開井蓋排水,提醒行人注意安全﹔雨雪降臨時,他們會組織沿街單位、商戶清掃積雪,確保城市交通順暢、人民生活便利。
不僅如此,他還會利用周末時間到東周兒童村,用攢下來的零花錢為孩子們購買學習用具和體育用具,幫助他們整理床鋪、溫習功課。
2年的志願服務期滿后,他決定留下來。通過考試后,他進入三原縣委組織部工作,將奉獻的種子、志願精神深深地扎根這片土地。
20年來,他從城建人做起,歷經組織工作、殘聯戰線、脫貧攻堅、疫情防控……不論身處哪個崗位,依然默默奉獻,初心不改。
如今,到基層去奉獻青春力量,成為越來越多青年的人生選擇。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在陝西的服務領域也不斷拓展,從初期支教扶貧專項延伸至支醫、支農、協力鄉村振興、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服務西藏、服務新疆等7個專項。3000多人服務期滿后留陝扎根,成為陝西經濟社會發展中寶貴的人才力量。
熱愛: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喜歡農村,就是想在農村做一些事情。”11月30日,詹輝說。
2007年,即將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的詹輝選擇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被安排到澄城縣富源村負責村裡養豬場、合作社、小學等的工作。
為了更好地服務“三農”,詹輝決心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變成幫助老百姓致富的能力。如何把村裡的養豬場做大做強,成了他日思夜想的問題。
通過調查、協商,他向村上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用企業管理的理念經營養豬場,從組織機構、獎勵辦法、技術防疫保障等方面入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標准化、規范化養殖管理制度。喂豬、清掃圈舍、配種……一年后,養豬場存欄由原來的200頭增加到近1000頭。
一年服務期已滿的詹輝,選擇繼續在基層廣闊天地施展才華。他參加了大學生村官招錄,還考取了陝西省委組織部選調生,先后在村、鄉、鎮、縣等多個基層崗位任職鍛煉。他常說:“來西部可能需要克服很多困難,但沒來將會后悔一輩子!”
這一點,正在富平縣老廟鎮服務的00后馬毓婧也深以為然。
“剛來的時候確實有點不適應,尤其是方言聽不懂,業務也不熟悉。”12月4日,馬毓婧談到了自己來到這裡遇到的困難,但她表示,既然做出了選擇就要想辦法堅持下來。
一次次入戶走訪、一次次奔赴田間地頭,她揮洒汗水奉獻的同時也有很多收獲。漸漸地,無論是和村民拉家常了解生活情況,還是幫助他們了解相關政策,她都能熟練應對。
2年多的時間,在鄉親們眼裡,馬毓婧已經從那個“新來的大學生”逐漸變成了“地道的富平娃”。看到鄉村環境越變越美、村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她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振興鄉村,我還有太多事情可做。”馬毓婧也慢慢適應和喜歡上了這種工作和生活,對人生道路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劃,“等到明年志願服務期滿后,我打算繼續扎根基層、服務基層,在工作中奉獻青春。”
20年來,近萬名西部計劃志願者來到三秦大地,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青年“合伙人”。他們直接服務於11個深度貧困縣和26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參與修訂完善村級發展規劃131個,結對幫扶困難群眾近2000戶。
不少西部計劃志願者已經成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青年“生力軍”,圍繞鄉村社會穩定、鄉村民生改善、鄉村養老育幼等領域組建專項服務隊40支、建立社會工作服務站38個,在各類崗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傳承:青春接力不停歇
“在那美麗的雪域高原,我深耕於三尺講台,也收獲著溫暖幸福﹔我傾聽著孩子們的故事,也見証了他們的成長﹔我奔走於各類志願活動,也在躬身實踐中感受著中國精神。這所有的經歷和收獲,已成為我成長路上一份堅定而又特別的力量。”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馬凱在支教日志中寫道。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讓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光彩。”2021年,馬凱懷著這樣的決心,加入西安交通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一行人跨越千裡,奔赴雪域西藏支教。
在這個缺氧不缺精神的地方,馬凱除了日常的備課教學外,在社區的周末課堂上,他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剪紙、書法等中華傳統文化﹔在中、高考前,他奔波在周邊學校開展考前減壓心理輔導活動﹔在科學營裡,他帶著學生們體驗科技的魅力﹔在課后,他和學生們一起打籃球、“過林卡”、聊心事……
12月1日,想起和學生們在一起的美好記憶,馬凱感嘆:“那一年雖然是我教給孩子們知識,但我們一起收獲了成長。”
支教就像一場薪火相傳的接力賽,需要一代一代人接過接力棒奮力奔跑。近年來,共青團陝西省委向全省鄉村教育崗位派出研究生支教團25批共2000余人,在補充基層師資力量、改良鄉村教育生態、促進校地合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我來到了讓夢開始的地方!感謝長安大學的支教老師們,幫助我找到了人生的航向。”11月29日,長安大學2023級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肖紅玉說,從小學到初中,她曾3次遇到長安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老師,“每當感到迷茫無助時,是支教老師們鼓勵的話語給了我前行的力量。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希望未來的自己也能接過支教的接力棒,成為西部計劃志願者中的一員。”
讀“無字書”、進“百家門”、行“萬裡路”……20年來,這群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西部計劃志願者在服務西部中成長成才,激勵了更多青年以他們為榜樣。
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越來越多有志青年成為光榮的西部計劃志願者,在火熱的基層實踐中成長成才,用青春的熱情和汗水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在實現人生理想與國家夢想的偉大實踐中書寫精彩人生。(劉芊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
- 2穩工業 抓投資 促消費 陝西全力穩…
- 3陝西省開展“陝西精品”培育工程
- 4黃沙正退去 三秦綠意濃
- 5陝西發布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實…
- 6陝西省政府召開國務院安全生產和消防…
- 7陝西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閉…
- 8聚集軟件企業超4300家 西安高新…
- 9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人工繁育大熊貓種…
- 10陝西:數字經濟“新引擎”激發高質量…
- 11陝西出台首部行政執法監督地方性法規
- 12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
- 13陝西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 14斯諾克英錦賽周躍龍晉級第二輪
- 15打造文旅融合典范 舞劇《長恨歌》迎…
- 16讓憲法精神深植群眾心間
- 17西安:秦嶺腳下 銀杏滿園
- 18陝西發布冬季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
- 19把法律條文變得“有滋有味”
- 20氫能產業迎來“高光時刻”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