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文化

現實題材網絡文學飛速發展

立足廣闊天地 書寫當代生活

本報記者 康 岩
2022年10月10日09: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網絡文學作者李全還清楚記得,2019年的某一天,在法國巴黎出差時,路過一家知名百貨商場看到的一幕。她意外地發現,街邊一排大櫥窗原本放置的奢侈品被挪走,換成了中國產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科技產品,打光和布置都很講究,就像展示鑽石珠寶。這樣的場景對於路人來說,可能一晃就過了,但她當時負責一家中國公司的海外市場拓展,所以沖擊特別大。她說:“10年前,我曾經在歐洲就中國品牌做過調研,被問的消費者無論男女老幼,大約都會說‘中國貨,沒錢的人買就對了’。今昔一對比,我突然有了一種吐氣揚眉的感覺。”

表達欲在那一刻突然高漲,回國后,李全整理了這些年的隨筆記錄,帶著急迫的心情寫了網絡文學《破浪時代》,主要講述了2002年到2017年15年間,多家民族科技企業的興衰故事。作品日前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支持的第六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獲特等獎。

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民生

李全出生在中國的一個邊遠小山村,四周重重疊疊都是山,身處其間,能看到的天地很小。踏入職場后,海外的工作經歷,不斷切換生活空間,讓她看到了世界的豐富與多維:“在印度新德裡、尼日利亞阿布賈,人們可以在塵土飛揚的路邊晒一天太陽﹔在日本東京、英國倫敦,上下班時間在地鐵裡會被人流推著飛快向前。我特別喜歡把這些對現實的體會寫下來。”

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優化內容生態結構,成為近來推動網絡文學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幻想題材不再一家獨大,網絡文學類型和風格出現結構性變化,精品力作不斷涌現,社會效益不斷提升,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網絡文學創作蔚然成風,成為用情用力書寫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現實題材發展呼應了網絡文學的整體發展趨勢,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網絡作家正成為創作中堅,他們通過一個個真實可感的人生故事,引發眾多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的共鳴。

數據顯示,自2015年首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舉辦以來,累計有23萬名創作者創作現實題材網文作品。相較於2015年,2022年現實題材網絡作家數量增長4.85倍,7年復合增長率達25.3%。與此同時,現實題材作品也迎來飛速增長,7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7.2%,增速位列全品類第二,超越奇幻、歷史、懸疑等傳統大眾題材。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平是多屆大賽評委,據他觀察,從真實生活出發,依托相關的生活原型,構成了近幾年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的普遍特點。“題材內容與基層現實的密切結合,是現實題材發展的一種必然,它拓寬了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的生活面,讓這種受眾廣泛的文學形式,照進了車間田野的每個角落。”黃平說。

大賽創辦以來,涌現了一批出色的網絡作家,像屢次獲獎的作家卓牧閑,退伍后從事律師行業,受身邊警察真人真事的啟發,開始到一線採風。他的作品《韓警官》《朝陽警事》《洋港社區》等,具有真實細膩的生活質地和情感,對社會人心有細致入微的體察,能夠引起廣大網絡讀者的共鳴。

得到讀者喜愛,贏得市場青睞

李全認為,現實題材之所以能在網絡文學創作中逐步邁向主流,主要在於其取材自真實生活,用代入感取代懸浮感,使得普通讀者能夠用自己的視角去閱讀,仿佛在看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同時,主人公往往和大多數人一樣平平無奇,沒有天賦異稟,沒有天降大運,能讓讀者從中看到自己的無限可能。

另外,讀者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雖然人生之路有荊棘和泥濘,但讀者們還是願意相信今后會越來越好。哪怕當下有不順利和不如意,讀者們也不需要通過看脫離現實的作品來尋找安慰,逃離現實生活,依然有勇氣和現實題材作品產生共鳴,理解並直面裡面的悲歡離合。”李全說。

黃平觀察,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主題,為網絡文學作家提供了觀察生活記錄時代的廣闊素材。例如2020年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的生活受到公眾關注。第四屆大賽也相應出現了一批以抗擊疫情、醫護生活為題材的作品。獲得當屆大賽特別獎的《生活挺甜》,作家徐婠本人就是80后醫生的家屬,她將自己對醫生工作、家庭生活的所見所感融入作品,格外真誠感人。“這類作品將以往報告文學的創作元素,重新改造、灌注到網絡文學的創作當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網絡作品的現實感。”黃平說。

有關專家分析,市場青睞現實題材也是重要原因。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塑造了貼近時代脈搏的人物與情節,讓故事不再架空,既真實可信又反映時代精神,還有類型小說的閱讀快感,得到更廣泛讀者的共鳴和喜愛,也贏得出版、有聲、動漫和影視改編等市場的青睞。而網絡文學自身具有即時性、大眾性、傳播性特點,與現實題材具有天然的親緣性,讓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成為下游影視劇改編的理想之選。

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黃平認為,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還需要在寫作過程中,學會如何處理現實題材寫作和網絡文學流量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再現真實人物、細節和注重游戲故事性、沖突性之間找到平衡。“比如由北師大統計學教授齊橙創作,獲第二、四屆大賽特等獎的作品《大國重工》《何日請長纓》就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在齊橙的這些小說中,穿越的男主人公雖然在推動國家制造業發展的過程中屢動‘金手指’,借鑒了‘未來’的經驗,但作家對於歷史情境的再現,有翔實資料和專業基礎作底,總體上能做到邏輯縝密、細節真實。”

李全最近看了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人世間》,后來又讀了原著小說,她覺得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和這類作品其實是相通的。現實題材對於真實感的要求更高,要求作者有一定的閱歷和洞察力,能夠很好地還原生活。“比如要更好地學會以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反映大時代的跌宕起伏。讀者往小裡看,會被個體身上的矛盾沖突引得揪心不已,往大裡看會不知不覺中厚植家國情懷。”

“網絡文學對生活的展現,正在開拓現實題材的廣度,成為講好當代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絡原創文學,將目光投向社會萬象,講述當代生活,獲得越來越多讀者的認可。”黃平認為。在他看來,現實題材和網絡文學之間需要有一個相互借鑒的過程。現實與想象的有機結合,一向是文學創作的基石。即使是最異想天開的幻想作品,也有它內在的現實根基,只是不同作品會有深廣程度的差別。

“希望社會各方努力創造條件,積極發揮網絡文學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多元的IP授權形式,進一步擴大優秀作品的傳播范圍﹔加大優秀作品的宣傳推介力度,主動‘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亞元說。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0月10日   第 07 版)

(責編:鄒星、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